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谓式一般语法书上称作“连动式”,但构成连谓式的谓语成分并非都是动词.所以还是以“连谓式”的命名为好。什么叫连谓式呢?要知道连谓式,须先知连谓词组,因为连谓式是由连谓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式。所谓连谓词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合称)或谓词结构连用,中间没有并列、偏正、述宾、述补、主谓等关系,也没有语音停顿和关联词语,没有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  相似文献   

2.
句首状语,指的是这样一种语言现象: 今天晚上,月光很好。在我们祖国这条巨轮的伟大航程中,水面上会遇到风浪,水下会出现暗礁,而我们的船身和机器也会有许多创伤。上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便是句首状语。这种句首状语,既不限于时间词,也不包括独立成分,而是指出现在句首,同时修饰主语和谓语或同时修饰几个分句的修饰语,所以也叫全句修饰语。这种句首状语,不同于一般状语。从结构上看,它  相似文献   

3.
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是汉语的一个特点。主谓词组作主语的句子叫主谓主语句。比起常见的体词(名词、代词、数量词、名词性词组)作主语的句子,主谓主语句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从观察句子的谓语入手,来分析这种句型。 1.主谓主语句的谓语 1.1 “是”作谓语,这是最常见的主谓主语句,  相似文献   

4.
“不是”辩     
“是”是判断动词,它的后置成分是判断宾语,这已经被人们所承认。然而,对“不是”,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多人认为“不是”是偏正词组(前偏后正),在句子中,“不”充当判断动词谓语“是”的状语,如: ①他[不]是教师。②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把“不是”当作词组,在句中分别充当状语和谓语,无论从语法角度分析,还  相似文献   

5.
谈谓语多余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是一句话的表述中心,也是句子的重心。如果句子中多出了不必要的谓语,那么句子的结构关系便会发生混乱,引起歧义或含糊费解,甚至造成其它的语病,影响了交际效果。人们读起来也会别扭拗口,感到罗嗦厌烦。造成谓语多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写作时不明白某些词语的含义、用法和词性就人云亦云,以致造成谓语多余。例如: ①是的,英雄们凯旋归来了!(报) ②国庆节的夜晚,街上显得特别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也特别多。(书)  相似文献   

6.
后边的词陈述前边的词,前后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这样的词组叫主谓词组。这种词组,不光只有主语和谓语,也可以有宾语种或补语、形成主、谓、宾、补等类型。这种词组,主、谓双全,表意完整,单独运用,就是句子;只是用在句子当中,它便失去了独立性,只能充当句子成分。如“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是一个由主、谓、宾等组成的主谓词组,单独运用,且有一定的语气,句终有较大停顿,它就是句子;但在“我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一句子中,它失去了作句子的独立性,只用来充当全句的宾语成分。现代汉语中,由主谓词组充当各种句  相似文献   

7.
论作为跨界谓词的“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究竟是不是谓词7自安瑟伦、笛卡地提出那个著名的本体论证明以来,这个问题在西方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康德、摩尔、罗素、斯特劳森、汤姆森、皮尔斯以及自由逻辑学派等都曾研究过这个问题,或肯或否,或在二者间摇摆。谓词通常有两种意思:一、指语法谓词,即谓语;二、指逻辑谓词,表示个体的性质或若干个体间的关系,如“是白的”、“大于”等。毫无疑问,“存在”是一个语法谓词。在“驯虎存在”中,没有人会否定“存在”是一个合乎语法的渭语。人们争论的是“存在”是不是逻辑谓词,“存在”是不是表示个体的性质或若干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8.
连谓句是几个属于同一主语的谓词性词语连用而没有主谓、述宾、联合、偏正、补充等结构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不用关联词语的单句句型之一。如果谓词性词语之间有语音停顿,则由单句转为复句。例如: ①一架军用运输机,满载着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顺承冲向银光闪闪的夜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人兴趣谓词与分歧困惑莱斯索翰(Lasersohn),斯蒂芬森(Stephenson),麦克法兰斯(MacFarlance)等哲学家将"funny""tasty""delicious"之类的谓词称为个人兴趣谓词(predicates of personal taste)。含有个人兴趣谓词的句子似乎都涉及一些无法取消的主观因素,如个人判断或意见。如何理解这些在直觉上看起来不  相似文献   

10.
词组,也叫短语。它是由若干词构成的造句单位,是语义上和语法上能逐层搭配的没有语调的一组词。词组和句子的一个重要区别:词组没有表述性,句子有表述性。而语调是表述性的重要标志。例如: ①阳光灿烂(词组) ②阳光灿烂。(句子) 近几年来,一般语法书都重视词组的介绍。例如《提要》加强了词组(短语)的内容。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词组进行分类,目的是便于讲清语句的结构规律。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和《提要》都讲了词组的结构类型和词组的  相似文献   

11.
谈谈句群     
什么是句群?组词以造句,联句以成群,句群是句子的组合;但它并不是句子的随意堆砌,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单句或复句),在意义上彼此紧密相连,构成一个有明晰中心意思的语言单位。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请看下面两例: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说起野花,也是海岛上的特色。春天有野迎春。夏天太阳一西斜,漫山漫坡是一片  相似文献   

12.
短语作为备用单位,是小于句子大于词的独立的语言单位,但作为使用单位,进入句子或组成较复杂的短语时,却相当于一个词,与词的语法功能是相同的,因此,短语一般都具有词类的属性。例如: ①小英买了一支圆珠笔。例①“小英”是一个词,充当句子的主语,“买了一支圆珠笔”是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这时,短语和词一样作句子的某个结构成分,反映出短语的词类属性。  相似文献   

13.
谓语中心即谓语中心语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的联合词组充当。对谓语中心的认识,关系到句子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价值。如果对谓语中心认识得深,修炼得好,句子就会有超乎寻常的价值。为什么谓语中心会有这样大的威力呢,这与它的特殊地位,特殊作用分不开。 1、谓语中心的结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量词“个”和助词“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一本语法书在讲“个+谓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举了下面这样的例句: ①你们可倒跑了个快。②妇女们把他围了个严严实实. ③两个师爷闹了个下不了台,……作者认为“个+谓词性成分”是体词性词组。“自然可以充当宾语”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在讲“个”“跟动作有关的用法”时谈到,“动+个+形/动”,“‘个’的作用跟引进补语的‘得’相近。动词可带‘了’”。举例有:  相似文献   

15.
在康德哲学中,实在谓词难题由以下命题构成:1.存在等于实存;2.实存是综合命题的谓词;3.所有综合命题的谓词是实在谓词;4.存在不是实在谓词;5.所以,存在既是实在谓词,又不是实在谓词。为了化解这种矛盾,目前学界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否定命题1,认为存在不同于实存;另一种是否定命题3,认为实在谓词是分析命题的谓词。然而,它们都难以成立,因为存在和实存在充当谓词时是一回事,实在谓词是综合命题的谓词。本文同样否定命题3,但通过区分实在谓词和现实谓词来解决。实在谓词是客观综合命题的谓词,现实谓词是主观综合命题的谓词,因而并非所有综合命题的谓词都是实在谓词。存在不是实在谓词,而是现实谓词。  相似文献   

16.
主语≠话题     
就汉语而言,什么是主语,历来说法不一。赵元任先生认为:“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汉语口语语法》P45)朱德熙先生也持这个观点,认为从表达的角度说,主语是话题,谓语是陈述。(《语法讲义》P17)这种看法影响很大,以致使现代语法把句子的主语定义为陈述的对象。吕叔湘先生不赞同此说,认为这个定义“没有实用的价值”,“空洞而不切  相似文献   

17.
双宾语三题     
一、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一个动词带上两个宾语,两个宾语间互不发生结构关系。形不成语言单位,这是一般双宾语的特征。这包括三种情况:一是近宾指人,远宾指物;二是近宾、远宾都指物;三是近宾、远宾都指人。还有一种特殊类型,在两个宾语都指人时,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结构关系,这就突破了“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要求,值得注意。如: ①大家叫她祥林嫂。②职工们都称他好管家。③我从小就唤她“芳妹子”。“她祥林嫂”、“他好管家”、“她芳妹子”都近似名词性主谓短语,“她”“与”“祥林嫂”、“他”与“好管家”、“她”与“芳妹子”可以分别发生直接陈述关系,主谓之间可以加逗号,也可以加“为”、“是”之类动词,构成主谓句。如果  相似文献   

18.
供动句浅析     
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如“一锅饭吃十个人”,“一张稿纸写五百个字”等。从字面上看,这些句子似乎不合逻辑。“饭”怎能“吃人”、“稿纸”哪会“写字”?但说汉语的人都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一锅饭吃十个人”是说“一锅饭供十个人吃”,“一张稿纸写五百个字”是说“一张稿纸供(谁)写五百个字”。这种句子我们管它叫供动句。供动句虽然为数不多且用得较少,却是汉语独有的、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句式。本文把供动句分为三类,先描写它们的语法、语义特点,然后说明它们的形成及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9.
写文章不仅要注意句子成分与成分、分句与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也就是说要注意正确地组合句群。有些语言片段,孤立地分析一个句子不一定能发现语病,但与上下文联系起来考察,毛病就显示出来了。例如: 1.然而,“志”是怎样得来的呢?①是天生的吗?②不。③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④“有心人”即教导人们要有恒心,要善于做长期艰巨的工作。⑤古时李时珍花了一生的精力,跋山涉水,走遍天涯海角,才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本草纲目》。⑥这段话共六个句子,就每个句子来说,都是通顺的,可是把这六个句子联系起来分析,就可发现第四、五、六句与第一、二三句不相衔接。开头两句围绕“志”的来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在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或因句子结构的需要,有时将宾语前置到谓语前,并在前置的宾语与谓语之间加上一个“是”字或“之”字,这是古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在这种句型中,“之”、“是”起什么语法作用,属于哪类词,目前语法学界大致有两种看法:第一种,助词说,助词“之”、“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种,代词说,代词“之”、“是”复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