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红  王洪礼 《心理科学》2011,34(6):1453-1457
为探讨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UCLA孤独量表和手机使用动机问卷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并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和路径分析考察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孤独感影响手机成瘾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二是通过网娱动机间接预测手机成瘾。研究表明孤独感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可以从降低孤独感入手。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述情障碍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机制,以122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大学生述情障碍、手机成瘾倾向及孤独感彼此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孤独感在述情障碍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可以显著调节孤独感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正念和孤独感在述情障碍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之间形成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滨 《心理科学》2006,29(6):1425-1427
本研究使用大学生孤独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网络成瘾倾向者比非网络成瘾倾向者更容易形成孤独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各因子与网络成瘾倾向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主要探讨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工作倦怠对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山东省5家医院的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对躯体化、焦虑、妄想和精神病性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方面。工作倦怠是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变量,工作倦怠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劳动通过工作倦怠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工作家庭冲突对电讯人员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义忠  曾垂凯  时勘 《心理科学》2007,30(4):940-943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工作倦怠问卷(MBI-Gs)和一般健康状况问卷(GHQ-12)调查了某国营电讯公司526名员工。中介回归分析(Mediating Regressin Analysis)的结果显示,工作家庭冲突及其两个子成分(工作浸扰家庭和家庭浸扰工作)都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倦怠对工作家庭冲突影响心理健康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工作浸扰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受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的完全中介;家庭浸扰工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工作倦怠所有三个子成分的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9.5年后,对汶川县和都江堰市76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网络成瘾症状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PTSD症状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预测网络成瘾症状;(2)女性的PTSD症状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症状;男性的网络成瘾症状仅被PTSD症状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探讨大学生的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并验证了自我和谐在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为对手机成瘾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了研究性的支持。采用手机成瘾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自我和谐问卷,通过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得出结论:手机成瘾与孤独程度呈正相关;自我和谐程度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自我和谐程度直接影响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9.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836-1852
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诸多研究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分歧。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 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 对检索后获得的121项研究(124个效应值)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25, 95% CI = [0.23, 0.27]); 两者的相关性受被试年龄群体的调节, 成年人群体中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青少年群体, 但两者的相关性不受性别、孤独感和手机成瘾测量工具的影响。结果表明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 支持了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自我调节缺陷模型。未来应加强纵向研究或实验研究进一步揭示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个体对组织氛围的感知是影响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的重要因素,亦是提高敬业度水平的关键。本文选取全国范围内168名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氛围各维度对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1)组织氛围各维度对知识型员工敬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组织支持与工作意义对工作倦怠有显著正向影响;(3)工作倦怠对组织支持、工作意义与敬业度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验证了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变量传导机制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考察新冠疫情期间,工作-家庭冲突是否通过职业倦怠增加中小学教师抑郁水平,以及心理弹性是否调节该中介作用。1127名中小学教师参与线上调查,完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结果发现:(1)大多教师疫情前后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的状况变化不大,少数教师疫情期间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状况变差或好转;(2)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三者均与心理弹性负相关;(3)控制额外变量后,职业倦怠是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间的中介变量,在疫情期间工作生活状态更好、更差以及与疫情前后没有差别的教师中均成立;(4)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好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差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因此,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提高心理弹性可减少中小学教师抑郁,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教师倦怠与自尊、心理健康和离职意向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教师倦怠与自尊、心理健康和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利用工作倦怠问卷、自尊问卷、一般健康问卷和离职意向问卷对350名教师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耗竭对自尊、心理健康和离职意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人格解体对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成就感降低对自尊和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2)自尊部分中介耗竭和成就感降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p<0.01),并能完全中介人格解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校教师工作特征问卷、人格特质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对40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工作特征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作特征中的多样性与工作本身、人际关系达到中度相关;工作特征中的完整性与工作满意度、重要性与工作满意度的五个维度均达到中度相关;工作特征中的自主性与薪酬待遇、进修提升、人际关系呈中度相关;工作特征中的反馈性与工作本身、薪酬待遇、进修提升、人际关系呈中度相关。(2)高校教师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维度与进修提升呈中度相关;与领导管理呈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机制,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教师情绪劳动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结果发现,工作压力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情绪劳动和工作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本研究揭示了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扩展了资源保存理论和工作需求?资源模型,为中小学教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348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 运用《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教师自我决定动机问卷》与《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探讨了自我决定动机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 (1) 中小学教师自我报告的工作干扰家庭水平高于家庭干扰工作水平;(2)家庭干扰工作、工作干扰家庭与自我决定动机、职业倦怠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自我决定动机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显著, 具体为在家庭干扰工作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工作干扰家庭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passion for work in the health impairment and motivational processes proposed by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Based on the dualistic model of passion, we proposed that harmonious and obsessive passion intervene simultaneousl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 job demands and burnout/engagement, and (2) job resources and burnout/engagement. This model was tested in two occupational samples: nurses (n = 1,179) and teachers (n = 745). Results fro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upport the proposed model in both samples. That is, both types of passion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demands and burnout, while harmonious passion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demands and engagement. Moreover, harmonious passion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resources and burnout/work engagement. Implications for burnout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teachers and clergy are stressful occup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rate of job strain and burnout among lay and consecrated teachers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ligious coping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se two group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Catholic kindergarten,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s of an Italian Congregation of nuns, in South Italy. The Italian versions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Educator Survey (MBI-ES) scale,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and a study-specific questionnaire with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indicators of subjective (self-reported religiosity) and objective (prayer personal and church attendance) religiousness were used. Dat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n analysis of the scales used. The participation rate of this study was 88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religiousness and job strain/burnout scores (lay teachers were the most affected group). Moreover, religiousness scores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performance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motional exhaustion, turnover intention and morbidity psychiatric. Therefore, according to religious coping’s research, prayer personal and church attendance can be recommended as two of the ways to prevent job strain and burnout in the teacher work.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burnout and personal wellness among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The authors performed intercorrelations and multivariat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cales of job burnout and personal wellness.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subscales of job burnout, except for the Negative Work Environment subscale,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a large amount of the variance in the collective personal wellness subscales.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clinical practice, training, and supervision and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stud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