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道教是日本自古以来的民族宗教,它是在日本民族固有的神灵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它从一种基于万物有灵论的原始信仰、并原始神道,在与外来宗教文化的拒纳互动中,实现了自身的理论化、制度化,并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度成为政教合一的、凌驾于一切宗教之上的国教。  相似文献   

2.
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的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其它多数社会意识形态此时还处于萌芽阶段,有的虽先于宗教的产生,但后来都包容在原始宗教中,相对来说原始宗教这一意识形态发展得要充分一些,它的一系列的巫术、宗教仪式、祭祀崇拜、宗教组织等,操纵着原始社会的生活。 原始宗教的一个特点是,它不单是一种纯粹的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上层建筑的实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作为直至近现代仍然存在的一种原始宗教,有其民族的、地域的、社会经济、以及传播上的共同因素和渊源关系。曩者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东起白令海峡,西迄斯堪的拉维亚,横亘欧亚大陆北部亚寒带、寒带地区,是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渔猎或游牧民族的原始宗教。在中国,萨满教主要分布在东北至西北边地操阿尔泰语系中的满——通古斯、蒙古、突厥语族的民族中间,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我国北方民族特有的一  相似文献   

4.
社会认同论是理解群体及群体关系宏观社会心理过程的重要理论。宗教认同作为社会认同中的一种,既具有一般认同的基本特征,又有独特的运行机制。这样的独特性表现在宗教认同不仅体现为一种群体归属,还体现为一种神圣归属。宗教认同核心作为认同和信靠的根本对象,所具有的群体共性、神圣性和符号性,在强调血缘凝聚的少数民族群体中,即是以"祖灵"为认同与信靠的根本对象,信仰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祖先—后裔的血脉关联和祖灵—后裔的庇佑关系,基于"血脉相连"的群体共性是区别于其他信仰群体的独特特征。而对同一血缘祖先之灵的根基性情感和认同就成为维系这一信仰共同体、同时也是族群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根基,使得认同更加稳固。我们需要在复杂的社会认同中认识宗教认同独特的特性与作用机制,并观察它与其他社会认同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曾在前两卷的卷首语页先后发表过《我们曾经拥有过什么》和《我们现在需要什么》两文,那是谈过去和现在的事情,这次我们就未来的事情再做一些浅浅的议论。宗教是一种长期的历史文化现象,这已为当今各界人士所共识。它过去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精神面貌,只要它的生存环境仍然还在,宗教就必然会继续存在。过去我们曾经尝试过人为地消灭宗教,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违背历史规律的做法,其结果是造成了近年来宗教现象的反弹。如今宗教已经成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内容,并且宗教界人士正在走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  相似文献   

6.
宗教造像是宗教艺术的范畴。世界上有大量宗教,但每个宗教对造像艺术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规定,人们往往通过一些雕像或形象就可以判别出它们属于何种宗教,例如,佛教寺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像和天王像、菩萨像等等,道观里安置有玉皇大帝、土地老爷等等,这实质上都反映了一种崇拜现象,是人为宗教的产物,它与先民时代最早出现的图腾崇拜、山川崇拜、植物崇拜等自然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艺术的产生时间很早,大概在宗教产生的同时或不久就出现了。人类在创造精神活动的同时,也开始产生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要求,不过最早的宗教艺术创…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所有民族中都存在一种作为运动和宗教祭祀的橡胶球赛。这种球赛的祭祀功能在古典时期的玛雅人以及他们在墨西哥湾的近邻中十分重要。本论文对比论述古典时期的玛雅和韦拉克鲁斯地区的一些很可能与球赛相关的宗教活动。论述的重点是跟球赛相关的一种雕刻器物——"轭"——它在两个文化区域的共同点、它作为重要身份地位的标记和它的宗教形象的来源。论文还讨论两个不同文化区域在轭"的材料选用以及宗教形象方面的一些重要的区别,以明确各自文化是如何把球赛当作一项最基本的宗教祭祀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并不是指一种全球的意识形态,也不是指超越一切现存宗教的一种单一的统一宗教,更不是指用一种宗教来支配所有别的宗教。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在伦理上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论“原始至上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评介了西方人类学界对原始至上神的论点。根据我国当代民族志材料,认为原始至上神信仰是信奉原始宗教民族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原始至上神信仰不是一种教,不同于阶级社会一神教的至上神,是原始人基于强烈的求生愿望,对于有序世界的思考而形成的一种信仰,它和万物有灵观念同属于原始宗教的早期形态,却是原始观念两个系统上并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展开多层次的宗教探究卓新平宗教是一种多层面的文化统一体,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对宗教的探究,亦应采取多视角、多层次的方式来展开。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精神现象,又是一种组织形态和社会现象。它关涉人类自我的独存及其群...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基督教增长最快的一支和当前基督宗教的第二大派别,五旬节-灵恩运动典型体现了全球宗教的特征。它一方面体现了对某些原始宗教仪式和语言的狂热追求;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对现代变革的积极适应和利用。同时,五旬节一灵恩运动又表现出了掇强的调适性和可塑性。五旬节运动尽管有许多值得批评和反思的地方,却更多地给我们带来了认识当代宗教变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开发齐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为振兴山东的经济建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齐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为振兴山东的经济建设服务马存益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但在它长期发展和演化过程中,与各区域、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又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同时亦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重点寺...  相似文献   

13.
探讨宗教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首先要肯定宗教在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因为,人需要有信仰,它实际上是一种期望、信念、目标,一种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期望、信念、理想,也就是缺乏一种生命的冲动和创造力。当然,人更需要理性,它是人生道路上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贾玉铭的灵命神学是神学"中国化"实践的产物,它立足于信仰根基,实践于中国环境,以灵命、灵程、灵交三个环节涵盖西学传统中"皈信"的本质,又适应中国宗教中"修炼"的形式。灵命中"基督人"观念暗合中国心性玄学的"真人"追求;灵程中的"重生、灵洗、道化"也隐含道家"天人合一"影像;灵交中的"静思、退修"也颇有中国传统宗教"感通、修悟"等形式。但是这些"中国化"策略是以"信仰忠诚"为基础前提,实践态度也能接受"多元共和"的文化位置。  相似文献   

15.
高秉江 《现代哲学》2004,(3):112-117
宗教现象学是当代西方文化中使用现象学方法来诠释宗教的一种学说,它在理论上与传统宗教的理性实体学说和自然神学理论相区别,一是将宗教的论证方式由外在实体出发转向由人的直观意识出发,二是将对神的论证由理性论证的途径改变为意识直观和生存体验的途径。宗教现象学把人的直观意识体验和生存感受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它同时把宗教理解为前导入的生存的意义纲领。宗教现象学跨越了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心理学、人类学及神学等多个学科,尚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16.
去年六月,应台湾耕云禅学基金会和辅仁大学之邀,我有缘到祖国宝岛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在整整一个月里,我除了参加王船山学术研讨会和两岸中国哲学讨论会,访问道教圣迹外,还访问了农样寺、灵驾山、国光寺、文殊院、佛光山和国际佛学研究中心等,瞻仰了日月潭、玄兰纪念塔,拜访了一些大德法师和佛学研究者,同他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接触,印象深刻.感触良多,现追述所见新闻所思如下。一、台湾宗教的总体印象踏上宝岛的土地,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台湾宗教非常兴盛,这也可说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点。现在台湾主要有四大宗教:佛教、道…  相似文献   

17.
在彝族宗教丧祭仪式中,彝族人的灵魂有三,其宗教丧祭仪式主要是对这三个灵魂的一系列"处置"。彝族人的"三灵"以及"三灵"的具体灵魂形式,是彝族先民在由游牧逐步走向农耕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彝族宗教"三灵"观念以及一系列的仪式,是形成今天中国彝族民族性的基本结构性要素。"三灵"的出现"铸构"了今天的彝民族,也可以说"三灵"是彝族人之所以为彝族的基本表现。  相似文献   

18.
灵籤属于占卜术中的一种,其基本特点是以诗歌为载体、以竹签为占具来占卜吉凶。灵籤的历史悠久,大约产生在唐代中后期,是中国古代占卜术逐渐趋向世俗化,占卜方法趋向简易化的产物。灵籤出现后,其主流继续沿着通俗明了的方向演化,宋代的一些灵籤就有了注解、断语等,明清时期又增加了典故、传说故事、释义、占验、上中下判语等等内容,并且出现根据百姓占卜需要而分门别类的籤谱。由于灵籤简便易行,逐渐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占卜形式之一。灵籤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以来中国宗教信仰的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答读者问     
[哈尼夫运动]:亦称“正统的运动”。是伊斯兰教兴起前(约为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在一些有思想觉悟的阿拉伯人中出现的一种反对偶像崇拜、寻求正统宗教的思想倾向,但他们并未形成一个派别。“哈尼夫”一词是阿拉伯语Hanif(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06,(12):55-55
林秀玉在2006年第5期《福建宗教》上发表文章《福州榕树崇拜探微》。榕树崇拜是福州地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是万物皆有灵的早期原始宗教思想的遗存;榕树树冠庞大、长绿、存活率高等特征是这种崇拜长期延续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