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顿悟的原型启发效应机制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传统的字谜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多个原型字谜学习-多个目标字谜测试"两阶段实验范式,对顿悟过程的原型启发机制进行了探讨.考察了原型启发效应是否会受第一阶段学习的原型字谜的数量以及启发量大小的影响,结果发现:学习的原型字谜的数量对原型启发效应的大小没有显著影响;启发量高低对原型启发效应的大小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支持了"原型字谜的激活是一种自动加工、原型字谜中所隐含的关键启发信息的激活是一种控制加工"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顿悟与源事件中启发信息的激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先学习源事件、后进行顿悟问题解决的两阶段实验范型,探讨了大学生解决九点四划问题的成功顿悟与源事件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提取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在顿悟问题解决阶段,只有激活学习阶段所获得的源事件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才能成功解决顿悟问题。但并非所有激活源事件的被试都能成功解决九点四划问题,这取决于从源事件中所提取的启发信息的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内隐学习组与外显学习组正确解决九点问题的人数百分比差异并不显著,证明源事件中所包含的启发信息的激活,可能主要是自动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陈琳  钟罗金  冷英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11):1661-1670
4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拼音自动加工和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1和实验2采用启动范式考察拼音自动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3和实验4考察拼音语义加工中汉字字形的激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未出现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自动加工过程中可能未激活汉字字形信息; 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字形的启动效应, 说明在拼音语义加工过程中激活了汉字字形信息。  相似文献   

4.
时序信息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振勇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6,29(4):345-351
研究由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采用纯粹的视听方式,以线段长度和声音频率为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编码特点(时序信息是何时编码的)以及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二以汉字为材料重复实验一的过程;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其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实验材料的加工深度以及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既包含有自动加工,又包含有控制加工。视觉刺激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听觉则倾向于控制加工;时序信息是在项目学习时编码获得的,而不是在提取时建构的。  相似文献   

5.
四巧板问题解决中关键启发信息激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强  黄伟东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7,30(6):1389-1391
本研究采用四巧板问题为材料,通过操作源问题中的关键启发信息形成不同型的多个源问题,来探讨关键启发信息激活在顿悟问题解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原型事件中关键启发信息的激活是顿悟问题解决的关键机制;顿悟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无意识的自动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图—词一致性判断任务,考察了动作图片语义加工中语音与字形的自动激活及其时间进程。实验1和实验2表明,在动作图片的语义加工中,图片表征的动词的语音和字形信息都自动地激活。实验3和实验4发现,在SOA为100ms时,音同字产生了语音促进效应,形似字却无字形促进效应。当SOA为200ms时,音同字产生了语音干扰效应,形似字产生了字形干扰效应。这表明,在动作图片的语义加工中,图片表征的动词的语音激活出现得比字形激活早。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发明事例,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问题先导下的原型启发促发顿悟的机制。实验1采用简单原型材料,利用"先问题"范式探讨了问题先导下的原型启发促发顿悟的关键认知过程,结果发现问题激活率可以解释问题解决正确率89.3%的变异。实验2采用3种不同难度的原型材料,用"先问题"范式和被试自我报告问题和原型中关键词的方式探讨问题自动激活的机制。结果发现原型和问题关键词的提取对问题激活率有显著影响,而原型和问题关键词之间的语义相似性与问题激活率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问题激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先导下的原型启发促发顿悟的关键认知过程。原型的特征性功能和问题的需求性功能之间的语义相似性是问题自动激活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E-crossing任务和科学发明问题材料,探讨自我损耗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自我损耗在原型激活率、关键启发信息激活率和问题解决正确率上的主效应显著,损耗组的原型激活率、关键启发信息激活率和问题解决正确率均低于控制组;(2)问题解决范式在原型激活率、关键启发信息激活率和问题解决正确率上的主效应显著,“一对一”范式下的原型激活率、关键启发信息激活率和问题解决正确率均高于“十对十”范式。结果表明,自我损耗导致的自我控制资源消耗不利于原型启发效应。  相似文献   

9.
选取生态效度较高的科学发明问题材料(分为高启发量与低启发量两类),采用“1对1”和“8对8”的“学习-测试”实验范式,考察午睡剥夺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午睡剥夺处理、范式(“1对1”和“8对8”)和材料启发量高低在原型激活率和问题解决率上主效应均显著,午睡剥夺和范式以及启发量高低在问题解决率以及原型激活率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午睡剥夺影响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这种影响是通过对启发信息应用和原型激活两个加工过程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发明创造实验问题材料库》中选取实验材料,采用“学习多个原型-测试多个问题”的两阶段实验范式,探究推理能力、认知方式和启发量对顿悟问题解决中原型激活与关键启发信息提取这两个阶段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推理能力被试比低推理能力被试的顿悟问题解决水平更高,且高推理能力被试在原型激活和关键启发信息提取上都显著优于低推理能力被试;(2)认知方式对原型激活和关键启发信息提取均没有影响;(3)启发量对原型激活没有影响,但对关键启发信息的提取有影响,并且高启发量的原型比低启发量的原型更能促进关键启发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顿悟脑机制的实验范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型启发理论的指导下,以字谜作为实验材料对顿悟脑机制研究实验范式进行了探索.实验一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测试"两阶段实验范式,发现学习原型字谜对解决目标字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创立了研究顿悟的新型材料--字谜库,建立了难度、原型启发率等指标体系,实验二采用"多对多"的实验范式,发现难度是有效的分类指标,该范式模拟了微观发生下的顿悟,并证明原型事件的激活有"平行加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胡林成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14,37(5):1084-1091
在数字自动加工研究中,已有研究的实验对象一般局限在小数量数字上,大数量数字加工中是否也存在自动激活现象尚未获得实验证据。本研究以大数量为研究对象,以Stroop效应和SNARC效应为自动加工的指标,实验一发现,无论是数字语义比较还是数字个数比较,都出现了典型的数字Stroop效应;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在大数量个数的比较任务中存在SNARC效应和顺序效应。由实验结果初步推断,在大数量加工中也存在无关维度数量信息的自动激活。  相似文献   

13.
汉字形声字声旁的语义加工(英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02,34(1):2-10
作为汉字书写系统和意义表达基本单位的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占5%)和合体字(占95%)两大类。绝大多数合体字由两部分组成:义旁(通常在左边)和声旁(通常在右边)。声旁能够为这些合体字提供语音信息。根据声旁的读音与整字的读音是否一致,可把合体字分为规则字和不规则字。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合体字声旁的亚词汇加工是否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语音事件,只涉及声旁的语音加工,还是同时也是一个语义事件,涉及到声旁语义信息的激活。要求被试对屏幕上先后呈现的合体字(如“冯”)和与其声旁语义相关的字(“牛”)作语义相关判断。整字之间并无语义关系,被试正确的反应应是“否”。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完全无关的控制组(如“冯——后”)来说,被试对声旁相关组的反应明显减慢,出现了抑制效应。这种效应基本不受整字的读音规则性和呈现顺序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表达了合体字加工中的分解和平行激活过程。在整字加工的同时,声旁在心理词典中的语音和语义表征得到了激活。汉字声旁的亚词汇加工既是个语音事件,也是个语义事件,与词汇水平的加工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陈兰  翟细春  周新林 《心理学报》2009,41(5):406-413
关于两位数的加工方式有整体加工说和局部加工说,实验证据主要来自数字数量控制/主动加工任务。本研究主要考察在数字数量自动加工任务中两位数的加工方式。实验一要求被试完成数量大小比较和物理大小比较两个任务,实验二只要求被试完成物理大小比较任务。结果是在数量比较任务和物理比较任务中都存在显著的个位十位一致性效应和数量物理一致性效应,这表明在两位数的数量主动和自动加工任务中均存在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朱海雪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8,(6):1333-1338
从科学发明材料库中选取40个题目为实验材料,采用“五对五”实验范式和fMRI成像技术手段记录大脑的 BOLD 信号变化,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大脑自动响应机制进行了再探。结果发现:左侧颞中回及其他脑区被激活,将所激活脑区的BOLD 信号变化与原型启发的关键自变量(原型启发量、创造性倾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左侧颞中回相关显著,表明左侧颞中回在大脑自动响应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时间信息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电生理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时间信息加工的统一机制问题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新近研究表明失匹配负波(MMN)是与时间信息自动加工有关的ERP成分,关联负变化(CNV)是与控制加工有关的ERP成分,而刺激遗漏电位(OSPs)既与自动加工又与控制加工有关。以三种ERP成分为指标的研究均为时间信息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的依据。未来研究不应该纠缠于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分界点的探究,而是着重从时间全程视角考察时距加工机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原型表征对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发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2个科学发明创造问题为实验材料, 采用“学习8个原型-测试8个问题”的两阶段实验范式, 通过操纵原型学习条件(是否有标识或插图)考察了原型的知识表征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启发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1)标识对原型的激活率在无插图水平上有显著影响, 有标识比无标识原型的激活率更高, 在有插图水平上无显著影响; 插图对原型的激活率有显著影响, 有插图比无插图原型的激活率更高。2)标识和插图都对问题解决的正确率有显著影响, 有标识比无标识正确率更高, 有插图比无插图正确率更高。3)标识和插图在原型激活率和问题解决正确率上都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反映出原型启发的思维过程是复杂的, 表现出灵活性、经济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时序信息的加工:自动还是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长时记忆的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式为实验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和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通道效应的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三个属性的加工方式不同:顺序属性倾向于自动加工;位置属性,就视觉信息来说倾问于自动加工,听觉在有顺序标码情况下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在无顺序标码情况下则是一控制加工过程;间隔特性是一个控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汉字字谜任务中的限制解除和组块分解机制及其原型启发效应。实验1a表明,字谜的常规型语义比字谜型语义更容易激活,实验1b采用“学习-测试”范式,结果表明在学习阶段启动字谜语义比启动常规语义更有利于测试阶段的常规语义限制的解除。因此实验1表明常规语义和字谜语义的通达性差异是限制形成和限制解除的认知机制。实验2表明,涉及镶嵌或者笔画单元分解的紧组块比相应的松组块解答率更低,反应时更长,这表明组块分解是字谜顿悟的机制之一。实验3通过实验3a和实验3b分别揭示了在限制解除和组块分解上原型启发比非原型启发以及无启发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总之,本研究揭示,汉字字谜任务中存在限制解除和组块分解机制并且原型启发可以促进二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一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幼贞  黄希庭  袁宏 《心理学报》2010,42(11):1040-1049
通过两个实验, 对以往研究忽略的一种基于事件进行反应、且具有时间线索的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 这种混合型的前瞻记忆可以通过控制加工或自动加工提取, 还可能两种加工交替存在, 被试在执行过程中, 根据时间信息, 有选择地、动态地将注意资源投入于不同时间段, 现有理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对多重加工理论进行补充, 使之能够解释这种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