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台山的“佛国藏珍楼”在显通寺内,由原粮仓楼改造而成。楼高16米,分3层,总面积400多平方米。楼内陈列五台山佛教珍贵文物224件,于今年6月上旬正式展出。走进藏珍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乾隆帝书于广仁寺的楹联:“到此即空还即色,  相似文献   

2.
竹林寺银塔     
《五台山研究》2006,(1):F0003-F0003
在五台山显通寺藏珍楼中,有两座银塔,均为明代遗物。一座为六角七层楼阁式银塔,是1987年修复竹林寺舍利塔时出土的物,故亦名竹林舍利塔。一座为六角三层楼阁式银塔,造型优美,雕镂精细,其塔座为六角楼空木质,上有围栏。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23,(6):34-35
<正>十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落实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完善基建管理体系,规范物资采购流程,全面加强寺院修缮等基建工程管理,围绕中国化寺院建设目标,努力推进普陀山建设,形成山中藏寺、庵院错落、茅篷点缀的普陀山佛国氛围,使“海天佛国”形象彻底“亮起来”。  相似文献   

4.
大社铜牛     
五台山佛国藏珍楼内,保存有一尊明代铸造的铜牛。高85厘米,长146厘米。遍体鎏金,腹内中空。四肢健壮,分足而立。体魄雄伟,两角内收,闭嘴蓄力,引颈伸首,双目圆睁,平视前方,作拉车状。看上去给人一种善良、温顺、勤劳、朴实的感觉。这就是有名的五台山大社铜牛,历史上曾被尊为台山十景之一。一九八八年,经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显通寺佛国藏珍楼内,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匾四块。匾幅都很大,其中三块为横幅,尺寸相同,横190厘米,竖64厘米;一块为竖幅,横95厘米,竖188厘米。均为黑底金宇,光彩耀目;未有镶边,古朴而典雅。字体丰满圆润,端庄而又洒脱,称得上是几件艺术珍品。这四块诗匾,依写作时间为序,其一是《显通寺作》,落款“庚午仲春御笔”,即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乾隆皇帝第二次朝台时所作。其二是《显通寺再依皇祖元韵》,落款“辛丑季春御笔”,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乾隆皇帝第四次朝台时所作。  相似文献   

6.
五台悟     
动与静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世有佛国之称。寺内庙外,香烟涤纶,晨钟暮鼓,缥缥缈缈,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好一派佛国圣地的繁荣景象。如今的佛国,少有往日的那份寂静了.那种相对于尘世之动,相对于俗人的烦躁.相对于自由世界的浮躁的出家之人求一方净土的宁静。僧人要做到两耳不闻俗世事,两眼不视俗人情,一心只念佛经书,一心只想佛家书,很难。静,是入佛的基础,不静,难入佛道。多少次,我总想以一颗平常之心,一颗真诚之心走进佛的世界探个究竟,但很无奈。可能是入乡随俗的原因,渐渐地我对佛国之静有所悟。我理解佛家…  相似文献   

7.
12月15日,卿氏学术基金会在我校文科楼会议室举行了第三届颁奖典礼。基金会董事长、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卿希泰教授,基金会董事、副校长杨继瑞教授,基金会秘书长赖宗贤博士出席了颁奖典礼并发表了讲话。卿希泰教授回顾了基金会的运作情况,他说,以弘扬祖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8.
今年第4期《佛教文化》以三幅令人之作为引子.号召大家来评说“深山藏古寺”之画。俗话说:“看事容易做事难”,绘画也不例外,说得头头是道,恐怕拿起笔来就不知从何下手。但我们要坦率地说.这三幅画都不是成功之作。主题不鲜明、突出、意境模糊。看来这三幅画均没有创造出心灵中典型的东西.这种典型的东西在美术家来说就是意境。第一幅画意在藏.而体现深山不足,就藏而论也不足.尽管画讲究似与不似之间、但不能离开“寺”。同时又犯了作画十二忌中之“布置拍密.远近不分,山无气派”的三忌。第二幅画构图更糟,成了十字架,白云不…  相似文献   

9.
雪域采风     
柏光林 《佛教文化》2007,(2):99-104
多年有愿,要去那神圣的雪域佛国,在一方净土中净化心灵。去年11月16日,被一股莫明的冲动驱使,说走就上了路。带上绘画用具.备好御寒大衣,便踏上西行火车,在开往西宁的火车上,遇到一位南京东南大学交通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0.
李嶷 《中国宗教》2012,(8):68-69,83
收藏是承载文化的一种方式。灵隐寺典藏文物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记载着灵隐寺1600余年的漫漫历史。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的灵隐寺,是杭州最早的名刹。既地处"东南佛国",又经时弥远,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著名高僧章嘉若必多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世章嘉国师毕弘法利生,著书立说,翻译了许多汉、满、蒙、藏佛教经典,还协助清政府解决了不少有关汉、满、蒙、藏间的政教问题,为汉、满、蒙、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说,三世章嘉国师不仅是清代五台山的著名高僧,而且也是中国佛教史上颇有作为的佛学家、翻译家、宗教家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18,(11):88-88
佛教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世界佛教界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在福建莆田举办,“佛教与艺术精品展”为此次论坛特别设置的活动之一。展览分为佛国天香、巧夺天工、艺无止境、匠心莆田四大板块,展示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中国佛教艺术盛况。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7,(4)
河北石家庄虚云禅林慧日楼奠基本刊讯农历二月初四(公历3月12日)上午,赵州柏林禅寺方丈净慧大和尚率众为河北石家庄虚云禅林的慧日楼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河北省宗教局有关领导、河北省佛协代表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和邢台等地近四百名信众也前来随喜。石家庄许...  相似文献   

14.
李玉昆 《法音》2000,(1):83-86
泉州佛教盛行,唐朝就有“泉南佛国”之誉。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对泉州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赞语。泉州佛教兴盛的表现,一是寺院众多、名僧辈出。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年不断,广大人民生活极其痛苦,为佛教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方便条件。西晋末年,爆发了诸王混战,南方较为安定,中原一部分士族和大批劳动人民南迁,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而且把东汉时传入中原地区的佛教传播到泉州。晋太康九年(288),在当时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安丰州九日山附近建造延福寺,之后寺院和僧侣不断增加。隋唐…  相似文献   

15.
海天佛国普陀山章凤池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雄踞东海,是舟山群岛中一个仅11.82平方公里的小岛,由于千余年供奉观音大士,积累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素来驰名海内外。历代迄今,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美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名僧、信徒多次来山礼佛...  相似文献   

16.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题词,由弘一法师书写,现在就立在开元寺的门口,传达着昔日泉州和开元寺佛事的盛况。 以今天的眼光看,泉州开元寺是闽南地区灿烂佛教文化和遗存的宝库,也是“泉南佛国’’当下佛教生活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有“天下秀”美誉的四川峨嵋山,奇峰峭拔,壑邃云封,清泉飞瀑,古树蔽日,山花掩径,芳草如茵,梵刹棋布。峨嵋山不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有着上千年的佛教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的“西南佛国”,被广大佛教信众尊崇为普贤菩萨应化道场;同时也是道教的“第七洞天”,《五符经》、《抱朴子》等不少道  相似文献   

18.
小蓬壶道观乃为陕西省宝鸡县外八景之一。素有“蓬壶仙观”之美誉。小蓬壶位居八百里秦川之西部,山环水绕,景色秀丽,是神农氏炎帝部落繁衍生息的地方。坐落周原之麓,背倚凤原,面视秦岭,东有显圣庙观,西有古镇号虢县,南有姜公钓台,北有老君仙坡。道观面积八亩,坐北向南,上进式四节院落,殿堂渐进有序,建筑严谨对称。有玉皇殿五间,三官殿二间,武三师殿三间,娘娘殿三间,五祖师殿三间,山门三间,牌坊一座,山门两侧有演戏楼两座。山门以内有通明阁一座,原木质两层建筑,俗称福星楼。高度五丈有余,四周沿边有走廊,外有蛟龙明…  相似文献   

19.
普陀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后,妙善老和尚就高瞻远瞩提出了"文明三支香"的文明敬香理念。2006年以来,在舟山市民宗局、普陀山管委会的具体指导下,以打造清净佛国为主题,普陀山佛协在全山范围内又掀起新一轮的文明敬香活动热潮。  相似文献   

20.
佛教自公元前,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传入中国内地和朝鲜、日本等国的通常称为北传佛教,传入我国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的称为藏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及我国云南边题的称为南传佛教。到今天,佛教的传播得到了新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佛教徒6亿多人。在世界佛教中,藏传佛教越来越受到重视。佛教渗透于藏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之中,水乳交融,不可分割。西藏的文字本身就脱胎于梵文,没有佛教就没有西藏的文化。但是,中国内地在历史上号称为第二佛国,汉地佛教也是世界佛教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