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如果上帝在基督徒一死后就实现了他的终极救赎,将死去的基督徒接到他的国里,岂不是与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关于上帝的救赎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2.
蒙恩的途径:圣经 上帝的话语是属灵的宝剑,我们需要用它作武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魔鬼依然与我们争战,意图诱惑和通使我们犯罪。除了律法、先知和福音,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着上帝的话语呢?上帝已将自己的心意显明在人心里。因此,人再也找不着藉口,就如保罗在提摩太后书3章16至17节中所指,如果我们真的准备忠心于上帝,服从他的带领,就必须也接  相似文献   

3.
11.1 群众心理: 我们暂时离开主题,谈谈宗教信仰的问题。对上帝的信仰恐怕是社会群众的一种心理需要,一两岁的小孩看到什么可怕的动物,听到雷声,躲到母亲怀里,心里就安稳了,就觉得不怕了。大人在危难的时候,在极端痛苦的时候,也时常喊皇天,也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母亲,恐怕这就是上帝观念的心理根源。特别是在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4.
袁世国 《天风》2005,(3):28-29
成为上帝的门徒需要代价吗?传统的信仰不是告诉我们,称上帝为父,就等于说是他的儿女吗?这确实不错,但我们当明白,今天,我们拥有上帝儿子的名分和权利,不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功劳,而全在乎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的真实关系上有分。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人因着接受耶稣基督成为生命中的救主而同样成为上帝的儿子,这是一种真实的身份,不是一种比喻或者虚假的自我安慰。但我们当十分小心并且对这身份有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答读者问     
(一)问:“半成品”何所指,请解释。 答:我愿意根据从阅读圣经所得的亮光试答如下: 我们的上帝是创造之主。他的创造是一个长过程,不是6天就完成,接着就一直在休息。创世记1章告诉我们,上帝对6天的创造是表示满意的,但如果认为上帝的创造就局限于那6天而已,此后他已经停止创造,那今天的世界会是多么原始,人对上帝的认识又会是多么幼稚。对那最初6天,上帝说:“甚好”,但此后,上帝的创造得处理人类的罪行,得解决人类的罪性问题,创造就不像起初6天那么简单顺利了。但是上帝是创造之主,昨天是,今天是,明天还是。他决不半途而废。创造是在不断进行中的工程。这创造决不是没有成效的。被造的世界在上帝创造过程中总体上已经是半成品,但还不过是半成品,总的说来是  相似文献   

6.
小芳 《天风》1995,(8):3-4
经文:诗30:4;诗135:1-3 我的心哪。要赞美耶和华。在每一次病愈之时,在每一次软弱得以刚强之际,在经过漫漫的长夜迎来光明的时刻,我们要赞美全能的上帝,因为赞美胜过祭祀。我们的赞美好像那高山上的花朵。在至高处达到神的面前,使上帝因着我们的侍奉而得到满足。我们自己也实在需要赞美,这是操练我们的爱心和敬虔的功课。我们在什么事上赞美上帝,我们在什么事上就得以坚固。虔诚的赞美好像那黎明的第一缕晨曦,划破了我们心里的暗昧,好叫我们的心晓得追求圣洁是多么宝贵,因为只有圣洁的心,才能常常发出赞美。  相似文献   

7.
灵花一束     
《天风》2017,(6)
正祷告不是生活中的"备用胎",而是生命每天的"必需品"。神的儿女们,神的旨意原是叫我们不住地祷告,恒切地祷告。叫别人得福的同时,你已经是最蒙福的人。因为你愿意成为别人的祝福,你就成了上帝所赐福的人。说真话的好处是不用记得曾经说过什么话。神是光,你亲近神就是亲近光,你脸上就越来越有光彩;你亲近神,你心里就越来越有神采。上帝存留我们的"生命",为要完成上帝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上帝造了两种人李建欣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一下《圣经·创世记》就会发现:其中有两则关于上帝造人的神话,第一个版本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万物始创”的故事:上帝在六日之内创造万物,第七天休息为安息日,这就是今天星期天的来源,上帝在第一天让世界有了光,分开了昼与夜...  相似文献   

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中国基督徒,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顾中国基督教的成长历程,我们深感神与中国教会同在,上帝与我们同工,开启了中国基督教今天的辉煌。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独立自  相似文献   

10.
蒙福之道     
赵必雄 《天风》2001,(3):34-35
怎样才能蒙上帝祝福?恐怕会有人以为就是凭信心向上帝祈求,其实这固然可以叫人得上帝的恩典,但不能称蒙上帝祝福。那么圣经给我们启示的蒙福之道是什么呢?人若能把追求上帝的国和义放在首位,生活的一切自然会蒙上帝的祝福。  相似文献   

11.
至于在何处聚会礼拜会得救这问题,可说是老生常谈了。但问题与争论并无减少。 常有人和我们辩论,说我们到大教会礼拜不会得救,理由是“属政府管的”、“不属灵”、“大教会信仰有问题”等。更有甚者,说我们不守“安息日”等等。于是把许多人拉出原来堂点,就有了所谓小教会。 圣经上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耶稣又说:“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  相似文献   

12.
爱的诗歌     
我们有一首赞美诗,题目叫“爱的诗歌”,第一句歌词是:“爱从上帝而来,爱本就是上帝。”我想就用这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 基督教的精髓就是一个“爱”字,爱神爱人。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位姊妹的事,她是1987年在  相似文献   

13.
张玲 《天风》2004,(12):i015-i015
有人说,基督徒的一生,是信靠上帝走十字架道路的一生。因为上帝无条件地为我们舍了他自己,使得今天我们的信靠变得更有意义而充满祝福。一则故事,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马婷婷 《天风》2007,(2):22
“家”是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当遭遇困苦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家.无论这个家是清贫是富足.不管走到何方.只要一想到即使是深夜也有一盏明灯为自己亮着,心里便觉着暖烘烘的。从我们的始祖亚当、夏娃开始,上帝就为人类设立了家庭.上帝愿意每个家庭都幸福、祥和。世界上,每天都会有新的家庭产生,也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9)
<正>经文:彼前3:8—18"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非常感谢今天能够受邀在此讲道。在三一主日,因着上帝的慈爱,我们藉着耶稣基督被圣灵带到上帝的面前。我们被拣选,是为了被差遣出去,给予和祝福,活出基督的样式。三位一体是一个团契,在爱心、接纳、给予和走出去等方面都完美无缺。我们在教会中也应该是这样的。这些都是对的,但问题是我们如何实现。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上帝观念之路: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王恒“基督教认为:全部《圣经》就是一部‘救赎史’,不仅是全人类的,也是个人的,它记载着上帝与人的关系。从《创世纪》到《启示录》全是上帝对人的爱的计划的逐步实现。从原罪到因信称义,关系到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基督既为每个...  相似文献   

17.
李栋 《天风》2003,(2):8-9
仰望上帝是我们一生的事,惟有仰望上帝,才有心中的喜乐和平安,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诗篇第73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诗歌。其所以感人,就是诗人在面对心中困惑不解之时,知道将自己带到上帝面前,去化解自己心中的烦愁,从而让自己的心态恢复平衡——这对于我们今天不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抱怨和  相似文献   

18.
沈承恩 《天风》2003,(1):4-6
经文 太5:17-18 主耶稣是一位创新的主。因为我们所信的上帝是创造主。我们说“上帝是创造主”,用的是现在式,而不是过去式。如果我们把上帝的创造仅仅限制在创世记第一第二章所记的一些事,我们说“上帝是创造主”,只能用过去式。这样,我们就不能说“上帝是创新的主”,也就不能说“主耶稣是一位创新的主”。创新必须不断创造。我们往往会把上帝的创造与救赎割裂开来。以为创世记第一第二章记了上帝所有的创造工作,在这两章  相似文献   

19.
徐瑞英 《天风》2002,(2):18-18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  相似文献   

20.
名著名言     
郭峰 《天风》2001,(8):42
通过律法了解到的上帝是背对着我们(出33:18-20),通过福音和基督我们才看到上帝的脸。 我们索拜上帝的地方就是耶稣基督,因为上帝已决定除了通过这个人之外,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他,离开基督,我们祈祷、信仰、希望或生存就没任何依据。 当我们把基督的死体验为我们自己的死时,十字架才意味着上帝在基督的死亡中与我们相遇。当基督的死成为我们的死时,我们才能通过他的死与上帝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