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记忆的角度阐述畲族盘瓠传说与其生计模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盘瓠传说对畲族生计模式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宫崎骏的动漫作品主题主要集中在保护自然与反战方面,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令人警醒的反思,对人类文明的种种现象进行了批判。其动漫作品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动物拟人化;2.成长与反思;3.反战与环境保护;4.文化传承与图腾象征。而畲族的历史文化传说与宫崎骏文化体系在内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可以通过借鉴这一成熟的动漫制作模式,对畲族文化中的盘瓠传说进行创新与改编,创作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动漫作品,这种动漫创作模式将对当今中国动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相信,国内动漫一定可以从少数民族的文化沃土中吸收养分,成为创意的源泉,在不久的将来定能为中国动漫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丽水地区位于浙南山区,是畲族人口集居地区,其中景宁县就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国有畲族人口368832人,我区有畲族68720,约占五分之一。畲族人民绝大部分居住在边远的山村,对发展和建设祖国山区有着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开发畲族人民的智慧,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对畲族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调查,以利于针对畲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与教学,为建设新山区,培养人才多作贡献。从理论上,亦可进一步探讨社会环境和人的智力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闽台历史上的祖先崇拜问题,中国大陆和台湾、西方学界以及日本学界,均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把焦点集中于宗族组织的研究,所讨论的祖先崇拜常仅限于理想型的祭祖活动,并没有注意到它的变异类型。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基础,佐以田野调查,了解祖先崇拜在入赘婚中的运作与变迁,探讨闽、台家族祖先崇拜的差异,进而探讨入赘婚俗中祖先崇拜的变迁对中国宗族制度的启示。同时,闽、台两地的祖先崇拜习惯历经数百年,其型式及其崇拜仪式虽因环境与情境的不同而有多样性的表现,但其基本的世系延续需求、祖先崇拜的观念并未发生质性的转变。通过共同祭祖等活动,以加强同宗或同族的意识,仍是两岸同胞心中追求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彝族习惯法源远流长,彝族的祖先崇拜根深蒂固.马都作为祖先崇拜的象征,体现了彝族习惯法对奸淫幼女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包含祖先崇拜这一宗教因素.祖先崇拜对奸淫幼女行为的约制,反映了彝族宗教信仰对习惯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月4日至2月9日正值农历春节期间,我访问了40年前工作过的教会——江苏江阴市瓠岱桥基督教会。早在50年代,信主的户数有200多户,围着教堂四周有好几座福音村。当年的教牧同工、长老、执事都已蒙召归天。如今,瓠岱桥教会与其它农村教会一样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教会的负责人查小毛老弟兄告诉我说,他们已经在河西查家基建造了五间瓦屋,今后,还要进一步努力,甘心乐意,按力量奉献两个“小钱”,争取把应  相似文献   

7.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为核心的彝族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祖先崇拜又以超度祖先为祖先神仪式为代表。以彝族罗婺人为例,除了节庆日祭祖、丧葬系列祭仪而外,其中体现彝族祖先崇拜的祭祖大典,则是彝族最高祭祀礼仪。以超度祖先为目的的祭祖大典彝语称"耐姆"。  相似文献   

8.
正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为核心的彝族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祖先崇拜又以超度祖先为祖先神仪式为代表。以彝族罗婺人为例,除了节庆日祭祖、丧葬系列祭仪而外,其中体现彝族祖先崇拜的祭祖大典,则是彝族最高祭祀礼仪。以超度祖先为目的的祭祖大典彝语称"耐姆",即是氏族成员共同  相似文献   

9.
绵延几千年的祖先崇拜跟随华人从祖籍国到东南亚,其宗教伦理在新的时空境遇中传承且变迁。东南亚宗教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影响,使华人祖先崇拜的人神之道呈现神性隐退,人性增强的发展趋势。华人族群,尤其是华人新生代逐渐倾向于将祭祖、寻根视为一种伦理表达而非宗教行为;人际之道方面,祖先崇拜信仰下的孝道、敦亲、互助等源自"共祖"的伦理观念在华人家庭和宗亲组织中传承、发展着。在未来的历史时期内,祖先崇拜信仰神圣性的弱化势必丧失部分信仰人群,但其内在伦理本质仍是东南亚华人族群安身立命和增强中华认同感的重要精神载体。  相似文献   

10.
小王下棋下得不怎么样,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有一天他却在众人面前夸下海口,说他能同时和两个人下两盘棋,这两个人可以是任何人,包括全国冠亚军,并且,他决不会都输给他们,或者赢一盘输一盘,或者同他们都下和。大家当然不相信,都说他吹大牛。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祖先崇拜有着多重表现形式,湖北省咸丰县青岗坝村土家族的过年仪式具有过渡仪式意涵,祖先崇拜贯穿仪式始终。土家族的过年仪式长达20多天,由分隔仪式、边缘仪式和聚合仪式三部分构成。过年仪式的献祭与禁忌是土家族信仰观念的集中体现,他们通过仪式活动来建立人与超自然界的和谐关系。祖先在土家人的观念里不全是仁慈的,如果在年节中献祭不周,偶尔也会加害于人。土家族的过年仪式以"家"为中心,不同于日常生活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年节献祭的传统习俗促使人们回家过年,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绵延几千年的祖先崇拜跟随华人从祖籍国到东南亚,其宗教伦理在新的时空境遇中传承且变迁。东南亚宗教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影响,使华人祖先崇拜的人神之道呈现神性隐退,人性增强的发展趋势。华人族群,尤其是华人新生代逐渐倾向于将祭祖、寻根视为一种伦理表达而非宗教行为;人际之道方面,祖先崇拜信仰下的孝道、敦亲、互助等源自"共祖"的伦理观念在华人家庭和宗亲组织中传承、发展着。在未来的历史时期内,祖先崇拜信仰神圣性的弱化势必丧失部分信仰人群,但其内在伦理本质仍是东南亚华人族群安身立命和增强中华认同感的重要精神载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中国考古发现所反映的原始宗教迹象,结合古文献和民族学“活化石”资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证了玉崇拜、龙崇拜、祖先崇拜这三个相互为用并以祖先崇拜为核心和基调的原始宗教形式,认为它对中华传统文化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祖先崇拜在儒释道三教融合过程中起到了“融合剂”的前提作用,从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模式的三大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代中国普遍的宗教即是家族社会之宗教”,宋代作为宗族组织的奠基阶段 ,在宗族祭祀方面逐渐形成并确立了适应当时社会世态的新体系。主要表现是 ,祭祀对象重在始迁祖以下的历代祖先 ,祭祀方式则以祠祭和墓祭为主。宗族祭祀的核心是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决定了宗族祭祀 ,宗族祭祀又加强了祖先崇拜观念。因而 ,宗族祭祀具有收族的功能 ,起着强化族权的作用。同时 ,宗族祭祀还对宗族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而也是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基础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祖先崇拜本属于原始宗教的范畴,但在瑶族的宗教信仰中,随着数百年来道教与其原始宗教逐渐融合,其祖先崇拜已远非原初意义上的形貌,早已与道教信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瑶族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笔者近几年在云南瑶族地区调查的资料为主,从瑶族“家先”观念的发展与道教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瑶族道教成仙信仰的本质。一、道教与家先观念的发展在瑶族的宗教信仰中,“家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所谓“家先”,是他们对具备了某些条件,死后得以把灵名列在“家先单”上得到后世子孙供奉的家庭或家族祖先的称呼,并非是指本家族已亡故…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一)自然崇拜。由具体现象崇拜到抽象天地崇拜。工具(石斧)崇拜是自然崇拜的发展。(二)动物崇拜。灵物崇拜产生于动物崇拜。(三)鬼魂信仰。红山文化积石家带有独特的墓祭特点。牛河梁墓葬显示正处于女性祖先崇拜向男性祖先崇拜的过渡期。(四)生殖崇拜。由崇拜生殖进而崇拜祖先。牛河梁遗存是女神崇拜处于鼎盛期的反映。红山文化先民已跨越自然崇拜和动物崇拜阶段,处于祖先崇拜时期。  相似文献   

17.
谁胜谁负     
星期天,小赵和小李进行象棋比赛,他们一共对奕了三盘棋,事后有人问他们战绩如何,小赵和小李作了如下回答: 小赵说:“第一盘我要和而他不肯和,所以没有和成。”小李说:“第二盘他没有赢。”小赵说:“第三盘他没有输,反正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文学指的是由汉族民间文学和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共同组成的口头语言艺术。在整个中国民间文学中,不仅汉族有许多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反世俗迷信的主题,更有许多少数民族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反世俗迷信的主题。畲族民间文学在这方面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畲族民间文学中的不少作品,从以下几个侧面表现出强烈的反世俗迷信的精神,体现了畲族民间反世俗迷信的力量和呼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文学指的是由汉族民间文学和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共同组成的口头语言艺术.在整个中国民间文学中,不仅汉族有许多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反世俗迷信的主题,更有许多少数民族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反世俗迷信的主题.畲族民间文学在这方面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畲族民间文学中的不少作品,从以下几个侧面表现出强烈的反世俗迷信的精神,体现了畲族民间反世俗迷信的力量和呼声.  相似文献   

20.
祖先崇拜作为彝族的宗教信仰制约着彝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彝族的等级内婚制、氏族内婚制、家支外婚三大婚姻原则是受祖先崇拜制约而产生的习惯法.法理通教理,教理制约法理.对彝族地区立法必须考虑到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才能避免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的法冲突,是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