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研究     
审美教育在美学理论研究中最为切近实际,因而长期以来受到理论及实践工作者的共同重视。但是,“美育”这个古老的范畴到底确指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在理论上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近两年来,国内美育研究在澄清美育观念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传统美育观念的局限与突破所谓“传统美育观念”是指那种以美育为简单的伦理教化和人生修养手段的观念。论者普遍认为,传统美育观念并不象其它传统观念一样,内里存在陈旧的需要破除的因子,它的主要局限在于过份狭隘,需要做进一步的拓展。他们主要分析了“寓教于乐”和“以艺术教  相似文献   

2.
美育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文章探讨了美育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澄清了美育教育不仅是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而且还包括在理工科教学中实施科学美、现实美的审美教育;提出审美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1983年10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在厦门召开第二届年会,美育问题是这次会议重要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加强美育研究,开展审美教育,在这次会上专门成立了一个美育研究组,我受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担任组长,和其他几位同仁一起参与这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学前教育的进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已经基本实现了幼能有所育。在现阶段幼儿教育教学中,怎样使幼儿园教学达到“优育”,是所有幼儿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推动幼儿教育质量走向更高层次的同时,我们会发现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十分重要,所以,幼儿教师要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建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幼儿美育的发展现状1.美育观念过于片面化  相似文献   

5.
美育早就存在东西方古代的教育之中,比如中国先秦时代的孔子就以包含有大量美育因素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来教育学生,与之差不多同时代的古希腊的柏拉图在论述儿童教育时,也强调要结合音乐、史诗对儿童心灵施加影响,实际上讲的也是儿童的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育心理学从最初的蕴酿到现在已历时十余年了。十年来的实践证明,美育心理学虽然还未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但它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六年以前,它还只是一篇论文未得到社会正式承认。现在它不仅得到国家的正式承认,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而且还被国家列为教育科学“七、五”计划的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加上美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刘兆吉先生的周围集聚了一批年富力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在为美育心理学的繁荣而辛勤耕耘,不断求索。这种状况说明美育心理学是强大的,它肯定不会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年来美育思想在教育界被广泛提及,涉及到众多领域,家庭美育是其重要的一块,却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尴尬的处境。而《傅雷家书》中有许多闪光的家庭美育观念,其中情感教育、艺术教育和人生培养是最为突出最值得现代人学习和深思的部分。开掘《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对于开启现代家庭美育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筠筠 《现代哲学》2006,(2):107-113
该文讨论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美育方面的思想特点及其在今天的意义。蔡氏美育思想的核心是认为审美教育的本质乃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在教育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人性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只有科学、知识与理性的教育与进步是不完备的,对人类感性的忽略与压抑会带来各种社会弊端。蔡元培还提出了具有可操性的美育实施措施,在今天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叶碧 《美与时代》2006,(9):16-19
美育渗透既是指方法,也是指途径。从方法上看,美育渗透强调它与灌输的区别,通过渗透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让崇高的思想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去追求理想性的生存境界;从途径上看,美育的渗透强调它与德、智、体育及其他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主要表现为美育的思想和目的、美育的原则和方法主动进入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并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渗透比灌输、训练更能体现美育的本质,美育渗透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育。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生产大跃进,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在消费品分配方面开始突破“按劳取酬”,而产生了按需要分配,即低级的“各取所需”的成分。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还不得不保留的资产阶级式的法权,已经开始被削弱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开始,是资产阶级式的法权由削弱到彻底消除这个过程的开始。因此,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就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极为迫切的课题。毫无疑问,加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和树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宣传、教育,对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加速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削弱和消除资产阶级式的法权,是有重大意义的。张春桥同志的“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鲜明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是很好的。这篇文章,歌颂供  相似文献   

11.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第一位,他认为"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术不但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观察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教学思想的束缚,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没有爱好可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途径。激发学习兴趣首先从课堂入手。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践已使我们理解到美育的重要作用,但对于美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仍未很好的开展。为此,本文就美育心理学的某些基本观点进行粗浅的探索。 (一)美学、美育和美育心理学美学的历史非常悠久,资料浩繁,学派纷立,美学中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一致意见。这是由于美学迄今为止还脱离不了思辨的美的哲学之故。美是艺术的本质,非美的艺术是没有的。艺术常常是美的同义词。但给两者加以区别还是必要  相似文献   

13.
马百泉 《美与时代》2004,(12):32-34
书法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教育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感情,促进青少年爱国观念的形成。书法应是美育的重要媒介。书法可以促进青少年认知发展及个性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受传统和德国教育观念影响,蔡元培认为工程教育地位较文理教育为低.随着国家实业建设的展开和生产教育思潮的兴起,他逐步改变看法,开始鼓吹发展工程技术教育.这种认识的变化折射了工程技术知识及其教育在近代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中由边缘走向中心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美育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之一.美育是情感教育,其功能是"怡情养性".教师在美育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心灵育化、情感滋养、求知激发和形象示范等方面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徐文泽 《现代哲学》2007,(5):126-130
文章阐明了霍克海默的审美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提出他的审美教育观是以主客体相互中介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以强调培育反思能力与自由个性的人为目标;他的这一审美教育观念不仅影响了现代德国美育教育学理论,也影响了美育教学和艺术创作,对于我国当代美育理论与教学实验及发展文化产业,都具有积极的借鉴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社会中美育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审美素质是当代社会发展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美育可以弥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平衡与柔化高科技的理性与机械性。审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美育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知识学习,纠正缺损人格。美育对当代社会的效应在能力方面具有的间接性与显效性;在素质方面具有渗透性、长效性、累积性与无形性。当代社会对美育的要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境界教育。为迎接当代社会的挑战,美育在观念、内容、系统、方法、目标等方面都要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社会中美育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审美素质是当代社会发展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美育可以弥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平衡与柔化高科技的理性与机械性。审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美育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知识学习,纠正缺损人格。美育对当代社会的效应在能力方面具有的间接性与显效性;在素质方面具有渗透性、长效性、累积性与无形性。当代社会对美育的要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境界教育。为迎接当代社会的挑战,美育在观念、内容、系统、方法、目标等方面都要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新要求,在教学领域涵盖面更广、应用也比较多。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渐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美育与德育一样成为了现代化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建立在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美育理念,对于我国当下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美学理论及其教育在其他各个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美育被列为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但仍然是薄弱环节。美育之难的关键在于美育思想与具体教学环节的脱节。笔者作为熟悉美育思想的哲学系教师,探索美育思想在哲学系美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批判。美育之路虽难,却很重要,需要全民的努力,也需要各阶段、各学科教师的自觉和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