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考察入学过渡期高中新生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SSS)的变化轨迹及人格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546名高一新生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4次追踪测试。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1)SSS呈阶段化线性增长,且个体间差异显著;(2)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性均能显著预测SSS的初始水平;(3)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对SSS的第一阶段变化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SSS会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初步形成,且人格与其变化轨迹有关。  相似文献   

2.
杨丽珠  马世超 《心理科学》2014,37(6):1377-1384
目的:划分初中生人格类型及考察初中生人格类型的年级与性别特点。方法:本研究使用初中生人格发展自我评定量表对某地区3602名初中生被试施测,使用潜在类别分析对初中生人格类型进行划分,使用无序多分变量的Logistic回归考察初中生人格类型的年级与性别特点。结果:依据人格类型划分的相关理论和潜在类别分析的拟合指数,初中生可划分为低控型,过度控制型和适应型三种人格类型,其中适应型人数占大多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适应型在初中生人格五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另两类;过度控制型有低情绪稳定性和低外倾性,同时有中等程度的亲社会性、智能特征和认真自控水平,低控型人格类型在大部分人格维度得分均较低。随年级增长,初中生适应型人数比例有显著下降趋势,过度控制型和低控型比例有所上升。性别差异方面,女生人格类型的适应型人数比例显著高于男生,过度控制型和低控型比例则显著低于男生。结论:依据自我控制和自我适应理论,初中生三种人格类型的划分得到重复验证,人格类型有显著的年级和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3.
时间变量对大学新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妙 《心理科学》2007,30(6):1493-1496
以台湾地区某大学新生,从1998至2003共六届3141人为对象,分析人格改变情形,统计结果发现13项人格特质的赖氏人格量表中达显著差异的有6项,包括社会外向、攻击性、变异性、神经质、自卑感及虚伪性。性别分析达显著差异的共7项,包括活动性、客观性、协调性、攻击性、变异性、自卑感及神经质;男学生显著高于女学生的有活动性及攻击性,女学生显著高于男学生的有客观性、协调性、变异性、自卑感及神经质。结果显示在时间变量中,大学新生的人格的确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4.
使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天津市6所高校的1200名新生进行测量,从而在心理适应上对独立学院新生与普通本科、高职学院新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独立学院新生的适应状况要好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新生,特别是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上,(2)独立学院新生的适应状况与高职学院新生的适应状况比较接近,仅在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满意度上好于高职学院新生。  相似文献   

5.
手机短信与大学生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式手机短信(SMS)问卷及NEO—PI—R人格测试,以2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研究考察了SMS使用情况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神经质与使用SMS的担心时间、幻觉经验、作息时间有显著负相关,与SMS对交往的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2)外倾性与SMS使用数量和作息时间显著正相关;(3)宜人性与SMS使用时间有显著负相关,而与SMS比例呈显著正相关;(4)认真性与总费比例有显著负相关,与幻觉经验和作息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责。在调查中发现,五年制高职新生学习焦虑的程度高,涉及的学生面积大。五年制高职新生产生大面积严重学习焦虑有其主客观原因。职业技术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改革教育制度,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职能作用,缓解和降低高职学生的高学习焦虑。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卡特尔16PF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二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性与人格的独立性因子相关显著(P<0.05),与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自律性、紧张性因子相关非常显著(P<0.001),说明学习适应性强的学生具有高稳定性、高有恒性、高独立性、高自律性、低紧张性、低怀疑性和低忧虑性的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精神病性、总症指数、痛苦水平及阳性数目相关非常显著(P<0.01、P<0.001),与强迫相关显著(P<0.05),说明学习适应性强的学生无论就总体水平,还是具体指标上,其心理健康水平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对偶故事直接询问2000名5、7、9、11、13岁汉族与七个少数民族儿童,对他们的公正观、惩罚观和公有观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公正观发展上,对无意的人身伤害,各族儿童的反应基本一致,对有意的人格侮辱,各族儿童的反应差异显著.在惩罚观发展上,六个少数民族儿童主张强制性和可教性惩罚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汉族儿童.在公有观发展上,各族儿童之间的差异较大。各族儿童在以上三种道德判断反应上的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贵州省3个高职院校57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男生在时间效能感、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上显著高于女生;高职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相关,其中高职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职生的高时间管理组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显著高于低时间管理组,而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低于低时间管理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对追求成功的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力,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对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以187名高职大学毕业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毕业生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及自责。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求助和合理化因子存在显著专业差异。(2)高职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在抑郁和恐怖上存在性别差异。偏执因子的专业效应显著。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的交互作用显著。(3)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与健康不良症状存在普遍关联。求助则反之。  相似文献   

13.
学业成绩与智力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表明:1.学业成绩与智力和人格特征相关;2.显示性、慎密性、独立性、敢为性、幻想性、克制性是影响学习的重要人格特征;3.在成绩优良学生中,智力较高与智力较低学生在乐群性、慎密性、幻想性和怀疑性等人格特征上的差异显著,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  相似文献   

14.
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与行为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登峰  崔红 《应用心理学》2005,11(3):195-201
本研究旨在系统研究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及其与行为风格的关系。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1237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和419名对照组被试的人格特点所作比较表明,党政领导干部比对照组更外向、更善良、行事更严谨和自我克制、对人更热情,而且更注重成功和成就,但同时也更加爽直、更优柔寡断,对工作的坚定、认真程度也低于对照组,而且党政领导干部中女性化人数的比例远远高于对照组。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风格与人格特点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文中还对这一结果的含义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信任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101名在校大学生施测“大五”人格量表( NEO-PI-R)和人际信任量表(ITS),考察信任倾向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EO-PI-R中有四个人格维度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其中信任倾向与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呈正相关,与神经质呈负相关;顺从、愤怒敌意、热情、自我意识、焦虑等14个具体人格特质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在人格维度中,宜人性、外倾性和神经质可以预测信任倾向;在具体人格特质中,顺从、热情、焦虑和诚实是影响信任倾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某高校2005级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E因子上有54.6%的新生的得分高于 0.67SD,属于外向型人格;在N因子上有54.4%新生的得分低于-1.15SD, 属于情绪反应缓慢型;在P因子上,只有3.5%的新生的得分高于 0.67SD,这表明绝大多数新生在精神质因子上表现良好;在L因子上,有69.4%的新生的得分介于±0.67SD之间,属于稳定型。(2)对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E、N、P、L四个因子上,除了N因子外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标准分外,其余因子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标准分。(3)采用t检验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E因子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N、L因子上男生的得分要显著低于女生;在P因子上,男子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三所师范类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与人格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在冒险性、想象力上性别间差异显著;在好奇性、挑战性上年级间差异显著。②在内外向上性别间差异显著;在精神质和掩饰性上年级间差异显著。③精神质与想象力相关显著;内外向与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相关显著;神经质与冒险性、挑战性相关显著。结论:人格特质与创造力倾向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简表以及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458名高中生,探索"大五"人格、依恋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关系紧密,神经质与青少年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其它人格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是孤独感的有力预测变量;"大五"人格也是青少年依恋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责任性、神经质和宜人性是亲子依恋的有力预测因素,而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是同伴依恋的有力预测因素;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均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孤独感,且同伴依恋的预测效力更强;在不同人格维度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的总体中介效应不同,而在同一人格维度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同伴依恋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亲子依恋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在算术应用题上真实性思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速 《心理科学》2005,28(4):977-980
采用由7道真实性算术应用题构成的测试材料研究了117名职前教师和72名在职教师,首先要求被试解答这些题目,然后评定学生的不同答案。结果表明:1)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表现出真实性思考的多重性。2)我国职前教师被试的真实性思考的人数比例为87.5%,高于国外研究所报告的比例。3)在职教师的真实性思考、真实性解答的人数比例都高于职前教师,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不确定的真实性解答的人数比例极显著地高于职前教师;常规性解答的人数比例显著地低于职前教师。在评定学生解答时、在职教师更愿意接受“不确定”这样一个解题的逻辑性结果,职前教师对常规性解答的态度更为宽容。  相似文献   

20.
李永强  黄姚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801-1813
在综合个性特征与社会网络间关系的文献后发现, 以往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以往研究欠缺对中介机制、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以及个性特征对社会网络交互作用的探索; 缺乏双向共变动态视角; 对中国情境下应该被关注的人格特质重视不足, 尤其缺少基于中国人人格与圈子的系列研究。基于本土化的人格理论和社会网络研究成果开展研究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着重从完善现有研究框架、二者关系研究的本土化、探索个性特征与社会网络的共变关系等方面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