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有颜色吗?有的。%一位教师批评学生时爱用“警告”一词:“我警告你,以后不许再迟到”、“我警告你,假如再讲话,别怪我不客气。”于是学生在背后就叫他“红灯闪闪”。%如果说警告型的批评是红色的,那么嘲讽挖苦型的批评对学生来说,则是黑色的了。有位叫夏冬的学生有流鼻涕的毛病,有次上课,老师提问他,见他答不出来,光用手抹鼻涕,就说:“夏冬呀,我看你不如回家找个叫春秋的老婆,开个‘四季粉丝店’算了。”此话一出,全班大笑,也许这位老师对自己的黑色幽默颇感得意,但这无疑深深地伤及了这位学生稚嫩的心灵。可以说,这是他金色童年的一次…  相似文献   

2.
我曾与几位中学语文教师讨论过是否应当学点逻辑的问题。有些同志说,不懂语法、修辞是当不了语文教师的,但不懂逻辑似无大碍。我于是举了个极为一般的例子请大家分析:“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只要刻苦学习,就能取得优良的成绩。’这句话是否正确?”有几位同志考虑了一下后竟说; “这句话似乎没什么问题。”另一位姓赵的老师从直觉上感到这个句子有问题,便说:“我们有些学生学习倒是挺刻苦的,但只知死记硬背,不注重学习方法,成绩总是难以上去;可见单是‘刻苦学习’不够,  相似文献   

3.
设置好的悬念,能引人入胜,在说服人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这种利用设置悬念吊胃口,再揭开谜底的方法,就是“悬念攻略”说服术。在口语交际中,运用“悬念”说服术,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一、以悬念吸引别人兴趣有“悬念大师”之称的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有一次在苏格兰山区迷了路,不知走了多久,才在漆黑的夜空见到一盏灯火。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户人家,立刻兴奋地奔上前去。当他向这家的屋主,一位中年男子提出借宿要求后,屋主一脸的不高兴,说:“我家又不是旅店。”说着就准备关门。“别忙,我只要问你三个问题,就可以证明这屋子就…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巧用标志激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是教育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教师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教育艺术。每个青少年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优点,多少都有点自负心,都愿意表现自己,而且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承认。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这种欲求,学生即可让你掌握,依照你的期待去行动。例如,你对一个小学生说:“你很聪明,若肯用功,功课一定会愈来愈好。”这个小学生就会如您所愿,努力做个好学生。相反,如果对他说:“笨蛋,你什么事都做不好,有什么用。”学生也会依你所说的,愈来愈差,最终成为一个“差生”。这种心理趋势,称之为“标志效果”或“角色形象效果”。  相似文献   

5.
柔和     
玉洁 《天风》2001,(9):44
中国古代有一哲学家,在他弥留之际,叫来自己的学生,给他们上最后一堂课:“你们看,我的牙齿呢?”学生回答:“没有了。”老师又问:“我的舌头呢?”学生回答:“还在。”于是学生顿悟出一个道理:柔韧的东西,永远比坚硬的东西更适合于生存。 老子曾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段话的意思是:水是最柔弱的东西,但是没有什  相似文献   

6.
智慧的导师     
苏志明 《天风》2010,(9):11-12,31
丹桂飘香,教师节又到了。这又使我想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圣经中有一个人物,可谓并不“听话”的“学生”,他就是著名先知约拿,他坦诚但任性,可爱但顽固,他时而痛悔自己,时而又性情发作,作为他的“老师”——耶和华神是怎样教育、启导这个“学生”的呢?这对作为教师或者牧师的的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7.
一位家长抱怨道:“我的女儿似乎很少努力学习,她总是想方设法放松自己,是不是我平时对她要求不够严格?” 一位老师说:“我设法通过各种考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是我发现有的学生似乎对一切都表现得无所谓。无论考出什么成绩,他看上去总是一副麻木的表情。”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潜能。一、人格魅力,无形的激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他的人格魅力,一部分源自于跨国界的多元文化结构,更重要的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转变角色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苹果的味道     
正苏格拉底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才能保持自我。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用拇指和中指捏起一个苹果,慢慢从每个学生的座位旁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堂上,晃了晃手中的苹果,问:"有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道:"我闻到了,这个苹果很香。"  相似文献   

10.
“大圣”是我在武汉某大学读书时的一位老师,因姓孙,故而有好事的学生给他起外号名曰“大圣”。“大圣”背微驼,鼻梁上架一副老式花镜,给人一副老学究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自《我画佛像》一文面世以来,仍有不少朋友和同道要问我:是不是皈依了佛门,是否佛家弟子的问题。为此,我明确以答复大家:在佛门里,我只是位学生,而非行者。正如,有位老师说得好:“佛学不是迷信”,入道者不该成为迷道者;其实质内含也在于一个“佛”字”。———佛者,觉悟也,学佛、信佛就是要我们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迷信,不要执著。自小,我便有个怪脾气,许是那所谓的“童心”吧!那就是,对一些没有弄明白的事,总好问个清楚,想个透彻,仿佛不弄明白就不甘心……于是,我在学了舞台美术,明白了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之后,便对水粉画,油画和国画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一位中学数学教师教“绝对值”时,先分析一个例题:|χ|<5,问χ取何值时,不等式成立。解题后,就这样作答:当χ大于-5和小于5时,不等式成立。然后,这位数学教师就出了一道题给学生做:|χ|>5,问χ取何值时,不等式成立。结果,有的学生这样作答:当χ大于5和小于-5时,不等式成立。这位老师当即指出:做错了,应将“和”改成“或”。真是无独有偶,最近一位老化学教师,谈到他讲“电解质”时,说:书上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之菲 《心理科学》2005,28(3):723-726
本研究是在了解新课程背景所倡导的教师角色的基础上,对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状况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在职业角色认同上可以分两个组:“高认同组”和“一般认同组”。在调查的十个教师职业角色中,“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处于角色认同排序的前三位,“教师是专家”、“教师是教育家”、“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处于排序的后三位,其余“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的心理顾问”;“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和“教师是学者”居中。教师所处的学校类型、教师性别和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在职业角色认同上有非常显著和显著的差异。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又高于高中教师。女教师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男教师。学校行政领导的职业角色认同要高于普通教师。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 一个探头探脑的学生在家门前晃动,当我走到门口时,他神秘地问:“老师,你有空吗?”“什么事?”“我有件拿不定主意的事想求教您。”“行,来吧。”“你家里还有别人吗?”“没有。” 进了家里,这们学生顺手将房门关上。“老师,有几位哥们,叫我去报复一个以前在初中读书的同学,我过去因打架曾有过教训;如果不去帮忙又怕得罪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我严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教师的记忆,大多在于早年学生时代的班主任、语数老师。不得不承认这些老师平均花费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时间更多。我多希望当我两鬓斑白时,孩子能依然记得我一他的音乐老师,而不会像余秋雨在《老师》中所言:我尴尬地望着他,终究记不起他的姓氏。“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只凭和学生每周二节课的相处。教授课本内容,岁月长河很快就会将我从他的生命中冲刷得无影无踪,我没有理由不去思考寻找进驻孩子心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师、美学作家张丽钧女士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里,她接到一位家长充满忧虑的电话,反映她班上一个叫郑亮的学生,最近这几天像着了魔似的,一个人关在小屋里,反反复复地说着“这是不公平的”。她很纳闷:郑亮究竟受了什么委屈呢?第二天语文课上,按张老师几天前的布置,几位同学开始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曹禺的名著《雷雨》,当郑亮自信、从容地站起,带着充沛的感情,朗诵出他分到的周冲这个角色唯一的一句台词“爸爸,这是不公平的”。她心头的疑惑骤然消解———原来,郑亮这几天来“着了魔似的”反复揣摩、玩味、掂量、把握的,正是…  相似文献   

17.
读书有味     
郭峰 《天风》2011,(1):41-42
我曾在《报刊文摘》上读到一则故事,说在一个大学的毕业晚会上,一位教授为他的学生们临别赠言。他的话语言简意赅,就是希望他的学生在毕业后每年能看12本课外书,每月一本。这番话引起学生的笑声,毕竟刚从书堆里爬出的“幸存者”,每月一本,简直是小菜一碟。过了30年,这个班的学生举行同学聚会,昔日的青苗,现在个个成才,他们也请回了他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洪书永 《天风》2001,(8):8-9
人不能没有希望。希望像一团火,把我们对生活的激情重新燃烧起来。在我们处在生命边缘的时候,希望哪怕是一根稻草,都能给我们极大的安慰。在我们年幼的时候,父母、老师都会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要做什么?”那时我们的心田都有一个希望,希望我们今后能成为一位出色的企业家,成为一名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每个人都有一个愿望,愿望不尽相同,但都希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魏书生老师到台湾去讲观摩课,事先没来得及作任何准备。走进教室,他对学生们说:“大家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魏书生老师到台湾去讲观摩课,事先没来得及作任何准备。走进教室,他对学生们说:"大家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们说:"不知道。"他说:"我是祖国内地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