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文化对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服务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导来维护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活动。它与个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必然联系,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 它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它在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具有表征、构建、指导、唤起功能; 对心理健康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以及服务态度和行为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与儒家文化传统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心理健康服务与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构建适合中国文化土壤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要研究儒家文化传统对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观念、理论及实践操作层面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荷永  徐峰  宋斌 《心理科学》2004,27(6):1432-1434
无意识水平的工作、象征性的分析原理和感应性的转化机制是心理分析的三大基本原则,其中都包含着中国文化的意义;梦的分析、积极想象和沙盘游戏是心理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其中都具有中国文化的渊源;安其不安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与心理教育和安之若命与心性发展,包含着心理分析的目的和实践,本身也都具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发展一种整合性的心理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神学教育深远地影响着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神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中国教会人才,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处境的神学理论。神学教育不是闭门造车,不能脱离中国文化和处境。如何透过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神学思想、探究神学理论、践行信仰教训是神学教育在新时代要重视和着力的方面。明晰神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利于让神学教育成为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基督教进入中国文化语境之前,拥有稳定的原生结构,其结构在中国文化的浸润下,必然无法达到完全地"还原"与"复制",从而超出原始的标准与模式,走上了一条"中国化"的道路。一、"整体观"的能动性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植入性的事件。"植入"本身就决定了两种文化机制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即因文化积淀和历史经验造成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5,(6):5-11
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中国教育问题,是当下中国教育研究所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思想任务。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切中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命脉,不能通过简单的经验和直观方法加以把握,而要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分析得以显现。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引导教育进行历史定位,将教育的时代标识凸显出来;只有跳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思考模式",才能把捉住中国教育的历史方位。合理选择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基本路径应当是:把握中国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培育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个人,超越左与右,建构本土原创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6.
胡炜  丁堃  谷丽 《学海》2014,(6):215-217
当代中国的教育与中国社会一样,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促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本刊的学术关心之一。本期笔谈的文章聚集高等教育的实践方面课题。季海菊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的长尾理论,探讨高校微德育产品开发的新途径,周琴和王卓君分析了新时期大学政治文化的新特点,胡炜、丁堃和谷丽的文章讨论高校干部工作民主化的问题与改进之策,陈红雨的文章则分析了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文化传承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将教育与城市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季海菊 《学海》2014,(6):208-213
当代中国的教育与中国社会一样,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促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本刊的学术关心之一。本期笔谈的文章聚集高等教育的实践方面课题。季海菊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的长尾理论,探讨高校微德育产品开发的新途径,周琴和王卓君分析了新时期大学政治文化的新特点,胡炜、丁堃和谷丽的文章讨论高校干部工作民主化的问题与改进之策,陈红雨的文章则分析了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文化传承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将教育与城市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陈红雨 《学海》2014,(6):218-220
当代中国的教育与中国社会一样,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促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本刊的学术关心之一。本期笔谈的文章聚集高等教育的实践方面课题。季海菊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的长尾理论,探讨高校微德育产品开发的新途径,周琴和王卓君分析了新时期大学政治文化的新特点,胡炜、丁堃和谷丽的文章讨论高校干部工作民主化的问题与改进之策,陈红雨的文章则分析了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文化传承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将教育与城市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周琴  王卓君 《学海》2014,(6):213-215
当代中国的教育与中国社会一样,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促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本刊的学术关心之一。本期笔谈的文章聚集高等教育的实践方面课题。季海菊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的长尾理论,探讨高校微德育产品开发的新途径,周琴和王卓君分析了新时期大学政治文化的新特点,胡炜、丁堃和谷丽的文章讨论高校干部工作民主化的问题与改进之策,陈红雨的文章则分析了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文化传承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将教育与城市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神韵,这些兵马俑的出土记录着古代中国的服饰魅力,饱含了中华民族的服饰艺术和审美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正走向普及,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开设也日趋相同,因此,发挥高校教育地域性特点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陕西位于中国的中心部位,更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兵马俑的出土为陕西高校服装艺术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的一项宝贵财富。陕西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发挥地域性优势,挖掘地方艺术文化资源,探索新的艺术教育方法,形成陕西地区艺术教育的特色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心理学文化转向热潮的兴起,心理咨询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因素,一般从两个途径去探讨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心理咨询的。基于对本土研究成果的理解,以及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已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本土心理咨询模式的架构应从中国本身的思维特性及对自我的认识入手,发展出本土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简论中国文化精神及其在当代复兴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认识中、西文化精神之差别及其相互关系, 是一个老课题,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过程的每一个痛苦阶段。或者主张整个地、彻底地向外学习, 模仿西方; 或者相反, 主张中国文化原本优越于西方文化, 故而要求一种彻底的回转———自近代以来, 中国思想与实践总是在这两极之间徘徊不定。今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 在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形势下, 一个最后的抉择似乎正要到来。因此, 重新讨论若干最基本的问题, 又成为要务, 它迫使我们把注意力再度投向思想本身。一、中国文化精神是“感性生命的精神”对思想本身的关注, 要求从关于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多样性宗教与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国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多元共存的文化理念是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伊斯兰教自进入中国,其本土化历程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吸收,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会通,建构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理论,使中国伊斯兰教变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取得重要成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建和发展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的成功路径选择表,其宗教思想、文化特色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人类文明模式”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主办的“全球化与人类文明模式”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1 1月 1 6日— 1 9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召开。 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者围绕着以下几个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热烈友好、富有成效的研讨。   1 .有关文化、文明及其关系问题学者们认为 ,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标示的是社会进步与人本身发展的矛盾和对抗性 ,从历史看 ,人类克服了自然局限性却带来了社会局限性 ,如劳动异化、工具理性化和人的片面化。文化则是对文明缺陷的扬弃 ,从一定意义上说 …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学史研究,一直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王国维以来,以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进行阐释与建构,形成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也注定了对中国美学实相的偏离。而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对中国美学史的这种研究与书写方式则缺乏深度反思。鉴于此,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在2013年年末举办了"中国美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学术专题研讨会,1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探讨交流了当下中国美学史研究与书写中的主要问题、如何实现中国美学史本身的回归与还原以及中国美学史研究对审美文化研究的借鉴等三个层面的问题,展示了目前国内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推动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深化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薛静 《天风》2016,(2):14-15
正作为中国人,中国基督徒应尊重文化,而对于带有迷信色彩的风俗,我们应该小心对待。"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其本身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地域性等特点。风俗习惯影响着历世历代的中国人,并且与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自8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引起理论界和企业界日益广泛的兴趣,围绕这一问题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也在逐步深入。但是,也许是由于文化概念本身的多义性,也许是由于企业文化理论还处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致使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仍...  相似文献   

18.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本身是在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成长,在与佛、道的交融中发展的。儒学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对佛、道等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宋明时代的儒学,其实是以原始儒学为基点,融摄了佛、道等多种思想,是儒佛道三教的合一。儒学的当代使命,与儒学自身的特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9.
凌文辁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68-68
许多研究表明,文化因素对领导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关于外显领导理论的研究发现,中国的领导行为模式不同于西方模式。继之,我们又探讨了中国人的内隐领导理论的因素结构,发现它由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和多面性四个因素构成。获得了与外显领导理论模式非常类似的因素结构。从而进一步验证了CPM模式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氛围中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讨论会评介绍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在中国已是个老问题。它既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相关联。因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种回应。十四大在确立市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