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文学家纪昀.丰晓岗.曾任《四库全书》总篡官,学识渊博.文思敏捷.平素喜欢吟诗作对与人戏谑。尤其是他运用抑扬修辞手法撰写的诗、联.语言非常幽默风趣。失将对方贬抑入地.令他大惊失色:接着笔锋陡然一转,又将对方褒扬上天,使他转想为喜、仿佛使人们欣赏到一幕幕滑稽生动的悲喜剧。.一天,纪晓岚正在书安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部办完了吗?”刘朝玉欠身回答:对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  相似文献   

2.
正作家陈忠实数十年本色不改,待人朴实真诚,有“邻家翁”风范。认识陈忠实的人,男女老少总是交口称颂“这老汉真好”。面对“挑刺”虚心接受批评2011年9月,陈忠实为西安一家老字号餐饮店撰写了一副对联“两千年世纪交替春去春来春发生,八十载沧桑不改原汁原味葫芦头”,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然而,一位普通楹联爱好者姚格却发现了对联有“三病——联尾病、失对病及失替病”。姚格指出:“对联有铁律‘联律通则’,即  相似文献   

3.
如影随形     
这是一则古希腊神话故事:有一个人整天祈求上天赐给他幸福,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终于有一天,幸福女神来敲他家的门。幸福女神美丽非凡,令他喜出望外。他请女神进屋,但幸福女神却说:“请等一等,我还有一个妹妹。”说着把在暗处跟随着她的妹妹拉过来介绍给他。他一看大吃一惊,因为这个妹妹长得十分丑陋。他问女神:“她真是你的妹妹吗?”幸福女神说:  相似文献   

4.
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卷帘对”,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所谓“联成可倒读,倒读可成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相似文献   

5.
教堂幽默     
《天风》2014,(11):29-29
没有例外 牧师讲道时用词激烈,那天讲道的题目是“人人都有一死”!一开口他就说:“请各位明白:这个城区所有的人将来都会死!”  相似文献   

6.
《景德传灯录》卷十二睦州道明章下记载这样一个故事:秀才访师,称会二十四家书。师以柱杖空中点一点,曰“会么?”秀才罔措。师曰:“又道会二十四家书,永字八法也不识”。这是一则颇有趣味的禅门公案。主人翁道明禅师(780—877年)是唐代高僧,住睦州城(今属湖北省)龙兴寺,很有影响,因他俗姓陈,故人称“陈尊宿”。公案说的是一位秀才,声称能写二十四种书法名家字体,自恃从书法中悟得佛法三昧。陈尊宿以柱杖在空中随便点了一下,问秀才会不会(这种书体、笔意、书法……),把秀才问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于是陈尊宿批评秀才“永字八法也不识…  相似文献   

7.
清光绪末年,东海边出了位神医,名骆省斋。他从小聪敏过人,虽贪玩爱调皮,却把父亲骆太极改编的《汤头歌》《药性赋》《针医珠联法》等医书暗背得滚瓜溜熟。骆太极被蒙在鼓里,为了治一治这孩子贪玩的毛病,特请了老秀才陈博古训诫他。陈博古应邀来到骆府,抹了抹胡须问:“省斋呀,你知道我今天来这里的用意吗?”“知道,是父亲请你来考我的。”“知道就好。今天我出上联,你得对出下联。”就在此刻,中饭备好了。陈博古指了指其中的肉说:“牛肉,羊肉,猪头肉。”“陈皮,桑皮,地骨皮。”陈博古暗想:畸,还真的有两下子,我出三样肉…  相似文献   

8.
申亮是高中生.他学习一贯优秀,各科学习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他考取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十拿九稳,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雅号“秀才”。帮助同学,助人为乐同样是申亮的“强项”,特别是班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愿意找他帮忙.他毫无保留的给同学讲题、解题。为这经常放学回家很晚,从无怨言,还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相似文献   

9.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晋江县安海镇有一个才女名叫邱应仪,系翰林院编修黄志清的妻子。她工诗词,善书国,博学分才,颇为时人推重。一次,有一个富翁盖了一座楼,请黄志清起一个楼名,写一块匾。黄志清取宋代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句,欲起名为“听雨楼。”不料在写时却误写为“听月楼”。旁边一秀才见了,大不以为然地说:“古来只有玩月、赏月、踏国之说,何来听月之章?”黄志清面露窘色,想换过重写。这时,邱应仪出来解围了,财税:“‘听口’二字妙极,问如亟写!”说毕,D即提笔作诗一首:听国接头接太清,依接听口员分明。妇天呷…  相似文献   

10.
对联历史源远流长,极具民族特色,独步世界艺术之林。一些有胆有识的创新奇联不落俗套,出奇致胜,令人拍手叫绝。一、不对之对。按说对仗工整是对联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遵守。可民国初年,一位知名学者偏偏不循常规,为袁世凯写了一副没有对仗的挽联:袁世凯“千古”中...  相似文献   

11.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他小时候写的一副对联。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造诣极高,下面要说的是关于他的对联故事。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12.
解脱自己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有一次,他向达摩祖师请求:“请老师为我安心。”达摩当即说道:“把心拿来。”慧可于是到处找心,最后只得向达摩说:“弟子找不到那颗心。”达摩于是开导他说:“如果能找到,那就不是你的心了,现在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慧可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3.
哑谜     
清朝有位神童,名叫蒋坚。有一次,他在村外的树林里和几个孩子玩耍,碰到三个进城赶考的秀才。三个秀才正嚷嚷着,一个说应该向前走,一个说应该向左走,另一个说应该向右走,原来他们在林中的岔路口迷了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四川成都有一个茶酒兼营的小店,生意萧条,濒临倒闭。店主为了改变困境,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下联为:“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且打二两酒来。”这副对联,不但浅显易懂,而且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表现了对当时疲于奔命的人们的理解和关心,立刻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拉近了小店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小店生意从此兴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催人奋进的读书联李春碧,李洪金近日重读江泽民同志“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讲话,深感读书学习意义重大。由此令笔者想起些许内涵深遂、富有哲理、催人奋进的读书对联来。中华民族历来以崇尚读书著称于世。古时有这样两副烩炙人口的对联:“祖宗传克勤克俭;子孙法唯读唯耕...  相似文献   

16.
美兰 《思维与智慧》2001,(12):36-36
美国有个推销员奇科,他为一个厂家推销价格为395美元的烹调器具。一次,他到一个城镇推销,他把镇上的人叫到一块,一边示范这套器具,一边强调它节省燃料费用,并把烹调好的食品散发给人们,请大家品尝。这时一位当地著名的守财奴,一边吃着烹调食品,一边说:“他的产品再好我也不会买的。”第二天奇科首先敲开了这位老顽固的家门。顾客一见到推销员就说:“见到你很高兴,但你我都知道,我不会购买400元一套的锅的。”奇科看看顾客,从身上掏出1美元的钞票,把它撕碎,问顾客:“你心疼吗?”顾客对推销员的做法很吃惊,但他说:“我不心…  相似文献   

17.
正郑板桥(1693—1765),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扬州八怪"中的最杰出者,被后人称为诗、书、画"三绝"。下面,笔者说说他与对联的故事。自画像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  相似文献   

18.
解脱自己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有一次,他向达摩祖师请求:“请老师为我安心。”达摩当即说道:“把心拿来。”慧可于是到处找心,最后只得向达摩说:“弟子找不到那颗心。”达摩于是开导他说:“如果能找到,那就不是你的心了,现在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慧可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9.
这一点只能顶在头上唐朝有个叫任王的秀才,有一年考中了头名状元。宣宗皇帝接见时,任王跪地喊道:“新科状元,任王参见,吾皇万岁!”皇帝心想:自己才是一国之主、人中之王,你个新科状元竟敢称“人王”,这还了得。于是他对新科状元说:“我觉得你的名字不太好, 就赐你在王字上加一点吧!”任王连忙叩头“谢主隆恩”。  相似文献   

20.
清代文学家兼学者梁章钜.不仅十分擅长对联创作.而且对联语颇有研究。他曾讲过一则有趣的妙联故事.甚为诙谐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