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刚 《学海》2014,(4):5-10
对马克思关于人与物的学说可以从存在论和价值论两个维度来把握。从存在论角度马克思对物的客观性以充分的尊重,从价值论角度则重人轻物,因为人是主体,应以人为本。从此理论出发马克思对物支配人现象如异化、拜物教和物的依赖等作了充分批判。马克思的理论在今天仍有巨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目的是彻底而仔细地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被忽略了的中心论题,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征和联系。在马克思看来,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辩证法构成了历史进化的基础;这个动力规定了历史的物质统一性,并推动它前进。生产力动力学评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各种现代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对物的过分依赖导致了道德的滑坡。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针对现代性问题展开了哲学与经济学两方面的批判,继承并超越了以往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辩证性,这使其在当今世界仍然葆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在过去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讨中多少忽略了情感解放在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价值。在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本文仔细重读并深入发掘马克思经典著作,探讨马克思在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批判中的情感视域,揭示马克思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的情感意蕴,阐释情感解放和健康情感培育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这种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所产生的强大情感震撼与巨大精神共鸣,从情感之维深度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幸福"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之源,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现实的历史的人是蕴涵其哲学真义的基础性概念。马克思分析了费尔巴哈一般人的理论视阈与形上困境,澄清了建构现实的历史的人的感性活动之存在论意义。马克思真正颠倒了传统形而上学神话学和近代哲学的意识内在性。基于对现实的历史的人的把握,马克思颠覆了形而上学,为现代哲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重新理解马克思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对于深化马克思伦理学革命及其历史地位的理解,对于破解当前中国社会的伦理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伦理学的理论形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伦理学是对西方传统伦理学形而上学模式的颠覆,为现代伦理学奠定了新的存在论基础,伦理学的目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其二,现代道德批判。马克思伦理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个体原子化以及伦理精神失落的全面透析,是对现代道德中道德主体与伦理实体分裂本质的深刻指认。其三,伦理共同体性谋划。共产主义是对资本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生态伦理难题的化解,它使得人类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共同体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出的新阐释。对两种生产理论的理解,不能简单地把它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进行比较,而是必须将其置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其全部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吴国璋  桑明 《学海》2001,(5):83-8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共产主义又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一致的.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条件正是人的解放的两个条件,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而这两个条件又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因此,可以说,人的解放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世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遗憾得很,在否认造成斯大林兵营社会主义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作者之中,还没有一个人敢于深入探讨问题的社会和经济实质,也不想从实际的具体社会学和具体经济学条件出发,谈谈有关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眼下我们那些改革的“原教旨主义”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所有这些根本的结构性问题及其内在矛盾仍将充耳不闻,他们仍将成为我们的思维运动的阻力和实际民主的反对者。的确,如果根据马克思关于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学说是怎么想的来判断马克思主义,那就不允许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模棱两可的和暖昧不明的评价。马克思本人大概以为他的体系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实则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名学说中的意义理论周云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中国古代逻辑曾被称作“名学”、“辩学”或“名辩学”等。其实,所谓的“名学”也只限于指中国古代的正名之学或名实之学(正名学),“辩学”才主要是指推理论证之学(论辩学),合正名学和论辩学而称“名辩学”,包含并代表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全部理论和学说。正名学乃是整个名辩学的基础。无可否认,当代语言哲学及其意义理论是20世纪初才开始提出和创立的,因此无论在西方的古代还是在中国的古代,都还不可能有专门的语言哲学,更不可能有专门的意义理论或语义理论,自然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正>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是正确把握历史的锐利思想武器。与唯物史观同时提出来的世界历史思想,在马克思对历史的把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却被淡忘了。由于世界历史思想首次完整地表述于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而这本书一直到1932年才得以问世,普列汉诺夫、列宁等许多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终生都未读到这本书,所以在他们对唯物史观的阐述中,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世界历史思想的空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证  相似文献   

12.
望月清司(Mochizuki Seiji,1929-)的<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是20世纪人类关于马克思的最好的著作之一.他的"历史理论"是建立在对20世纪60年代日本马克思学界的三座高峰:哲学家广松涉、历史学家大冢久雄、经济学家平田清明的批判和吸收的基础上的,是对这三者的综合和超越.望月"历史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市民社会"、"所有"和"共同体",他对与"所有"相关的概念(Eigentum、Besitz、Aneignung)和"共同体"(Gemeinde、Gemeinwesen、Gemeinschaft)的译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格外注重经济因素在历史上的最终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核心。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意志及其指导下的自觉行动必须到社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得到说明。然而,有一种理论认为,一切意识必须用一种原动的无意识才能加以说明,一切意识及其指导下的行动的根基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这种理论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从总体来说,这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相反,是用心理去解释历史,而不是用历史去解释心理,因而是错误的。但弗氏的理论注重人的心理的研究,特别是注重无意识的研究,这对于马克恩的历史理论的发展不无益处。因而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这是在探讨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引发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说,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中的底蕴在于,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以及如何超越传统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寻找一条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作者认为,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对人类历史有着多种不同的分期,这些分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替代的,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的。本文从客观角度和主体角度分别考察了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并进一步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分期思想蕴含着价值向度。一方面,历史的发展是人类价值逐步提升和实现的过程,是个人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马克思也用个人的发展为尺度对历史进行评价。个人的发展、人类价值的实现是以客观的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其基本原理。但在微观层次上,社会存在究竟如何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可这一问题却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德国学者索恩-雷特尔终其一生致力于探讨并回答这一问题。他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一书中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将历史唯物主义与康德先天知识论问题关联起来,并从马克思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交换抽象与思维抽象的内在关联,以及交换抽象对思维抽象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他考察了古希腊的货币产生、剥削机制的历史演进与主体性生成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藉此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微观层次上的"社会综合"概念。主体在社会综合基础上的微观形成机制把康德的先验知识论建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之上,从而很好地解答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起源的回忆"这一阿多诺名言的本真之意,并由此从微观方面完成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为马克思历史理论辩护》(1979年)的作者G.A.科恩和《马克思历史理论》的作者W.H.肖,不约而同地声称,他们的书是专门为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为之进行辩护而写的。两位作者可谓用心至善,可惜的是,他们却把马克思的正确观点解释错了。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以下简称《序言》),业已科学地、完整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篇《序言》证明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正确的理论概括。除了在《序言》里,马克思在他的别的重要著作里,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重点评述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建构学说,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皮亚杰的认识论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涉及到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的认识论问题。比如,在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中,究竟有没有一个认识结构(或称“图式”、“模式”)的问题?主体和客体同思维和存在到底是什么关系?怎样具体而不空洞地理解认识的社会性?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作出我们自己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微分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数学手稿》中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了十七、十八世纪微分学的历史和理论,对微分学作出一系列的哲学概括,为微积分的正确性提供了哲学根据。但是,由于前几年在宣传《数学手稿》的过程中,受到“四人帮”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干扰和破坏,所以,在对马克思的微分思想及其意义的看法上造成一些思想混乱。对此,本文试图从微积分发展史的角度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