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全球化为背景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前提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其一,时代的变化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性和背景性条件,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一个半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变化,其内在的逻辑及其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根据和基础。在二者的结合上,我们可以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视野、问题域和创新。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辨析讨论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性问题需要首先厘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因为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而且还在于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哲学基本问题是否真的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无意义呢?抑或仍然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方向和主流?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本文考察了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它在当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已成为响亮的主题。如何站在时代高度,立足于中国实践,以创新的视野挖掘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进而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业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一总问题展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通达它的路径不同、方法不同、重点不同。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的问题已经不在于要不要创新,而在于如何创新。换言之,关于创新路径的探索与选择构成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因实践主题、时代特征和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这实际上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从哲学形态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发展的研究还仅仅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及各种存在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建构有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机制和体制,是有好处的。陆剑杰教授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下面简称陆文),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启发,也引起了我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 (以下简称“两个必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可以说 ,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然而 ,“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又受到种种的误解、曲解和挑战。对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和当代中国改革方向性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当代实践的高度进行新的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两个必然”的客观依据社会发展有其内在规律 ,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市哲学学会、复旦大学哲学系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于4有24日至27日在复旦大学召开。 会议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1)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2)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实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形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亚细亚的生产方式问题)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这个问题也是国内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较为关注的问题。这次讨论会在前几年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现将会议讨论情况作一简介。 一、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 黄克剑认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问题,我  相似文献   

7.
编后话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发展,这是时代的大趋势。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发展,正是当前哲学界普遍关注又苦无突破口的问题。本刊上一期新辟的《人物专访》栏中被访者王鹏令答记者问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需要有根本转变的意见;本期被访者景天魁  相似文献   

8.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与《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研讨会于 2 0 0 0年 9月 2 1日— 2 3日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老、中、青学者近 40人。大家本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这样的历史使命感 ,就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现状正确把握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发展的特点、趋势及其面临的重大问题 ,是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这一命题,实质上是对传统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法完全回答当今时代和中国实践提出的问题这一缺陷的一种理论反应,是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一种历史启示,是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的当代意义的一种逻辑必然,是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一种现实要求。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与理论成果给予全面深入的清理、总结与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20多年。如…  相似文献   

10.
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借助于全球化趋势和市场经济的新特点,国内学者们更多地致力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前沿问题的解读和论争,尤为关注以罗尔斯、哈耶克为代表的当代西方学术大师的思想,这无疑对我们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西方政治哲学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不容忽视的。在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政治文明的今天,我们面对着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规范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体系的重要职责。这应该是当前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一、学术界关于政治哲学基本问题的几…  相似文献   

11.
列宁曾经明确指出“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①但是,一方面,在以前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并没有利益问题的地位,利益问题往往被当作伦理学、政治学或者经济学的内容而被排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之外。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当代人类社会中的利益问题又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内容、新特点。就此而论,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完善内在要求和在新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前沿性问题。本文仅就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谈一些自…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对象世界有实践世界、科学世界和哲学自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觉面向和密切关注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当代世界的时代精神深含在它们之中。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和当代哲学已形成全球性的大实践、大科学、大哲学,这里的“大”,不仅是空间意义上的,也是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当代大实践、大科学、大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年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极大地继承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品格。基于现实问题的基础理论探讨,着眼于现实问题的多维度哲学反思,以问题为导向的"具体"现实问题的理论自觉,从不同层面展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展望未来,只有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品格,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对"现实问题"的哲学观照,尤其是对资本的驾驭问题、制度创新问题以及全球治理问题等作出新的阐释,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才能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韩庆祥 《哲学动态》2004,19(7):17-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一主题,学者们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基本上反映了当今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我国大地上普遍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我国当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将以勿庸置疑的定论载入史册。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竟然在亿万群众的心里掀起冲天憾地的思想浪涛,这只有从特定的社会实践的历史背景上才能得到理解。人们从这个事件中再一次体会到哲学的解放思想的巨大功能。哲学不是无用的,轻视哲学是要受到惩罚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哲学推到如此瞩目的地位,然而历史的具体情景也制约着当事者的眼界。对于具体的政治实践内容的热情,对于特定的思想僵化和迷信的表现形式的憎恶,总是超过对于普遍的哲学原理的关注。因而当人们醉心于思想解放的欢乐和匆忙地投入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时,很多人都忘记了是否还需要再仔细审视一下手中的这把曾经起过巨大作用的宝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它因何能起这种作用?它的理论内涵究竟如何?它在当前和今后的实践中还会如何发挥作用?正确地理解这一切,将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更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是我们对于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6.
2016年7月22—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共有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和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当代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基础上用发展的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崭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相印证的形而上学样式;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建要处理好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理论、实践、文化之间的关联;哲学的创新发展应当回到生活世界去寻找意义的前提;《资本论》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与进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与进路面对现时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出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总结、提炼能够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前理论与现实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此,一些中国学者重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口号,希望面向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实践,以一种新的理论姿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见李景源)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学术探索方向,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当然,这项工作面临着巨大的理论困难,实…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当代意义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如何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问题上,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获得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共识,比如,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永葆青春,就必须实现理论创新。但是在如何实现这种创新的问题上,学者们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类: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要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有的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要和西方哲学尤其是西方现代…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对这一理论的不同理解,常常或隐或显地折射着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不同态度甚至价值判断。正因为如此,唯物史观研究才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篇章。在当代,唯物史观研究再度成为热点,并引起较为广泛的争论。表面看来,争论似乎仅限于唯物史观的文本问题,但实质上争论已经深入到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精神和意义的理解。这既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又与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紧密相关。这一双重的背景,在使这场争论变得更为复杂的同时,也使它更有意义。今年4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南开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了"第七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为题进行专题研讨。这里刊发的几篇会议论文出自中青年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唯物史观研究中正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饶涛 《哲学动态》2005,(7):71-7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而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性思索.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变革与社会现实的发展.随着哲学界对自身理论反思的深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本"文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对哲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对于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观整个"文库",主要有如下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