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孔识别是指个体能够正确再认面孔及正确辨认面部表情的能力。在老龄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面孔识别能力的衰退机制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近20年来面孔识别衰退的实证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当前解释面孔识别衰退现象的四种理论:编码衰减理论、知觉熟悉性理论、基于交流理论和自我管理策略理论,同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自我面孔识别的独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红升 《心理科学》2005,28(6):1517-1520
与识别他人的面孔相比,自我面孔识别在行为反应、种系发生、个体发展以及脑机制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独特性。行为指标方面,自我面孔识别在速度上快于识别他人的面孔;种系发生方面,只有人类和大猩猩等高级灵长类动物才具有识别自己面孔的能力;个体发展方面,儿童出生后不久即能识别他人面孔,但要在18个月左右才能表现出自我面孔识别能力;脑机制方面,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自我面孔识别可能主要是右脑的功能。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为深入了解自我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探视“窗口”。  相似文献   

3.
兰公瑞  刘成刚  盖笑松 《心理科学》2011,34(5):1120-1123
关于面孔识别能力的认知发展机制问题,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面孔特殊性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面孔识别之所以不如成人,是由于儿童和成人对面孔的加工方式不同,代表性理论有部分加工-结构加工理论,内部特征-外部特征加工理论,多维空间理论等。另一种是一般认知能力观点,认为儿童很早就具备了成人式的面孔加工方式,之后面孔识别任务中成绩的提高都可归因于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对两种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的面孔识别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错误后减慢是指错误后正确反应与正确后正确反应相比反应时显著延长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已经发现错误后减慢、错误后正确率提高以及错误后干扰效应减少三种错误调控行为,其中错误后减慢是最稳定的错误后行为表现.早期研究主要从冲突监控理论、激活抑制假说、强化学习理论和失匹配理论等角度解释该现象,近年来,研究者又提出了注意朝向理论和评估适应假说.对于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可以从错误类型、无意识加工、个体差异、新的分析技术的运用方面考虑,以便全面揭示错误后减慢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自我面孔识别成为近年来面孔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自我面孔识别的速度优势、文化差异和正性自我偏见是自我面孔识别的三个主要特征, 影响自我面孔识别的因素主要有加工背景和其他自我相关的信息。此外, 自我面孔的注意性质存在优先加工和难以移除的争论。未来的研究除了需要揭示外显任务中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优势的机制、内隐积极联想在脑内如何实现以及自我面孔的注意性质是否是特殊的等问题之外, 还应该深入探讨其他因素影响自我面孔识别的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面孔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刺激,面孔识别一直以来都是视觉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眼动追踪技术在面孔识别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综述了面孔识别眼动模式的文化差异,随后分析了面孔种族、面孔熟悉度对面孔识别眼动模式的影响,最后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眼动模式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面孔识别眼动模式差异的原因和模式差异背后的功能差异,也需要更多关注动态面孔识别的眼动注视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儿童特质理解的心理理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特质理解是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社会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章概述了国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心理理论与特质、儿童特质的起源信念研究、儿童特质词使用与特质理解发展、特质推理与特质理解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以及在视听整合任务中面孔对声音身份识别(同性和异性)的影响, 选取34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健康被试, 分别进行单通道动态自我面孔识别任务、单通道自我声音识别任务和视听整合任务的3个实验。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单通道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和自我声音识别能力与健康组无区别, 但在视听整合任务中,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声音身份识别受到视觉通道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我面孔识别的能力, 自我面孔会促进自我声音的识别, 并抑制对同性他人声音和异性他人声音的识别。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准确地了解国内ASD者面孔识别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为今后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绘制了从中国知网中查询到的55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结果发现:ASD者面孔识别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在5大领域:社会能力研究、面孔加工和情绪面孔加工研究、认知和情绪加工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和生理指标研究、情绪认知干预研究。为避免已有研究热点存在的5方面不足,后继研究者应该从5个方面入手以期获得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面孔识别的认知模型与电生理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面孔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发展迅速,该文围绕Bruce-Young的面孔识别模型,探讨模型中各认知单元的内涵、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面孔识别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另外,通过ERP研究结果,指出了Bruce-Young的面孔识别模型中的不足之处,由此提出了修正的面孔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