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死亡教育既是医学教育应有的内容,同时又是通向其终级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向死而生"则是死亡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开展死亡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死亡,使其自觉地对自我生存境遇进行体察,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省思生命,明晰生命的真谛,进而超越死亡,展现人性光辉,活出人生意义,这也是死亡教育意义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
生命观是对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对山西3所医学院校医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人生态度消极悲观、漠视生命;不能正确地看待死亡问题,缺乏正确的死亡观;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呈现出多元化;学医期间的心理状态不是很好;期待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命观教育。因此,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因需施教,采取多种策略加强医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发挥合力作用,共同促进医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3.
重点梳理现象学相关研究中看待"死亡"的理论,探讨面对"死亡"的价值与意义,以深度挖掘传统丧祭仪式和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中的死亡教育资源;对仪式和节日的时序安排、内容设置、角色、布景等展开阐释,梳理其实现死亡教育的方式与内容;并从集体记忆与认同、生命教育、爱与敬的情感教育三个方面讨论这种死亡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基于对传统"死亡教育"的现代困境的分析,挖掘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首先明确医科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内容;继而指出在生命认知、死亡教育的基础上;强化生命责任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应突出医学的职业特征;以培养医科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理性认识;最后阐述医科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应遵循教育内容与医学教育实践结合;与诊疗工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死亡教育的心理健康价值取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立足构成"生命"重要部分的"死亡",通过死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功能目标和课程实施上的比较研究,论证死亡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提升人的心理品质的价值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辞世教育在于提升临终者生命的意义与品质.通过辞世教育使人们坦然面对死亡这个不可避免的人生课题,而死亡又是各类宗教最关注的内容,各宗教都有对死亡奥秘的深入诠释,对死后世界的详尽描述.宗教在辞世教育方面具有其独特性,辞世教育可以借鉴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不可避免地触及个体生命的四种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这四重维度正是存在主义心理学最关注的议题。基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视阈观照生命教育,会发现对于死亡的思考,会使生命更为充实丰富;对自由的探索,召唤个体回归生命的独特性存在;对孤独的深思,会引向真实人生的绽露;对意义的拷问,会唤醒内在追求意义的意志。由此,使教育回归生命本身,启迪人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其核心就是关爱生命.在医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维度.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可以加强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的人文精神培养,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使人文精神能够在医疗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9.
辞世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核心是珍视生命,正视死亡.辞世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支持患者,支持家属,善后工作.对肿瘤患者进行辞世教育,让生命活得庄重,死得尊严.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人都将面临生命的终结,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来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使生命之花傲然绽放.生命固然美好,但毕竟有一个终点.当一个生命遭遇到不可避免的摧残,处于死亡的边缘,已无力再感受健康、快乐、幸福、尊严和价值时,是绝望而痛苦地等待死亡,还是理智而尊严地迎接死亡?这个问题实质上包含着长期以来对安乐死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