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分析指背动脉背侧支与其血管网联合供血滋养皮辩在指末端皮肤缺损的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取中节手指固有动脉的背侧支为蒂血管,逆行切取指背皮辩31例共35指,移植修补位于远端指间关节或其远端的皮肤缺损.若同时伴有骨、关节、肌腱等的损伤.则予以同期修复.本研究中最大切取皮瓣1.5cm×3.5cm,平均随访6±0.5个月(3至9个月),皮瓣成活率100%,皮辩两点辨别觉9±0.2mm,95%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指间关节活动能力.因此,指动脉背侧支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成功率高且患者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以中节指动脉弓为蒂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以中节指动脉弓为蒂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对24例指端缺损的患者实行以中节指动脉弓为蒂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结果24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该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功能外观好,是修复指端特别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观察以中节指动脉弓为蒂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对24例指端缺损的患者实行以中节指动脉弓为蒂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结果24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该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功能外观好,是修复指端特别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鼻烟窝皮瓣在修复拇指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方法和治疗效果。从2008年1月~2013年10月间应用桡动脉在解剖鼻烟窝穿支为血管蒂的鼻烟窝皮瓣,逆行修复拇指大面积皮肤缺损26例,年龄17岁~55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及质地与健侧拇指背侧皮肤相近,拇指活动度基本正常。因此,鼻烟窝皮瓣是一种简便经济、效果理想、患者易于接受的术式,适合应用于拇指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探讨应用鱼际皮瓣修复示中环指指尖缺损的方法和效果.自2010年8月~2013年3月,应用鱼际皮瓣修复示中环指指尖缺损28例,术后评价皮瓣外观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术后28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2个月~8个月.患指指尖皮瓣质地柔软,外形饱满,颜色与周围一致,指端无压痛,供区直接缝合,未发现刀口疲痕挛缩影响拇指及虎口功能.鱼际皮瓣修复示中环指指尖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修复后患指指尖外观满意、供区损伤小.患者顺从性好,易于为临床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皮瓣指把皮肤和皮下组织做成瓣状,带蒂或不带蒂(但需吻合血管)移植到局部或远处,前者称带蒂皮瓣,后者叫游离皮瓣。被广泛用于修复重要功能部位的皮肤缺损,创伤、烧伤的早、晚期修复,多种器官再造,覆盖裸露的深部组织(大血管、神经、肌腱、骨关节)和血液供应不良的创面。因为供区常需植皮,所以一些学者对皮瓣“横眉冷对”,认为这是“拆东墙补西墙”。从皮瓣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此说的渊源。1 “呱呱坠地”期1917年,Filatov[1]首次创用带蒂的皮瓣移植,修复患者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震惊了当时的学术界,因为它使…  相似文献   

7.
分析局部随意皮瓣修复头皮缺损的临床效果。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23例头皮随意皮瓣修复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结果显示,本组23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00%,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小面积皮瓣边缘发黑结痂,经过多次换药后二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皮下小面积积液囊肿,经积极抽取积液进行封闭注射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中,皮瓣部分毛发生长正常,切口无瘢痕增生,且皮损无复发。局部随意皮瓣修复头皮缺损是直径在6cm以内的头皮缺损的常用方法,且具有外形美观,皮损切除和创面修复一次完成,皮损无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难愈性创面临床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对皮肤软组织坏死10例患者进行相邻指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方法修复,术后25d~30d断蒂。术后进行随访,了解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外形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指动脉皮瓣桥式交叉转移修复难愈性创面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及合并损伤17例,根据伤情综合应用清创撕脱皮肤缝合、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回植、撕脱皮肤反取皮回植、组织瓣转移修复、游离皮片移植、头皮取皮术、异体/异种皮移植、创面持续负压吸引VSD等治疗方法,观察创面修复、肢体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创面均愈合。功能部位均予全层皮片或皮瓣修复;19处创面有深部组织外露,予皮瓣或肌瓣修复;随访6个月~3年,所有肢体功能良好。根据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而综合运用多种烧伤整形外科技术修复大面积撕脱伤可缩短疗程,并最大可能保留受伤区域的功能与外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儿童急性开放性跟腱损伤的修复方法,回顾总结了24例儿童急性开放性跟腱损伤的资料。本组均行一期清创术,根据跟腱及皮肤损伤情况不同而采用合适的方法修复跟腱,皮肤缺损则使用适宜皮瓣修复。结果显示,本组随访13个月~42个月,平均29个月,本组无跟腱再断裂;1例发生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及2例伤口发生感染,均经换药后愈合良好;余伤口愈合良好。皮瓣6个月后均恢复部分感觉。因此,儿童急性开放性跟腱损伤应根据跟腱及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彻底清创并恢复跟腱长度及保持跟腱张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变异性心绞痛患者 ST 段抬高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回顾性分析122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 ST 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有相关性。结果心率变异性在 ST 段抬高≥0.4mv 患者中较 ST 段抬高<0.4mv 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其在 ST 段抬高持续时间≥3min 患者中较 ST 段抬高持续时间<3min 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其在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较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中明显降低(P<0.05);心率变异性在多支较单支病变明显降低(P <0.05),单支病变狭窄程度≥75%较50%~75%者明显降低(P<0.05)。提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受损程度与冠状动脉缺血严重程度,缺血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能一定程度反映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调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状况。通过对原住院患者随访,对内科门诊、专家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服用阿司匹林的有关资料,根据阿司匹林的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服药组:患者规范或不规范服用阿司匹林;2组为未用药组:患者从未服阿司匹林。共1885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25例、冠心病711例、冠心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存249例。患者来自住院随访患者567例、内科门诊882例、社区门诊436例。全组1885例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组为1226例(占比例为65.1%),其中,规范服用阿司匹林957例(50.8%),不规范用药269例(14.3%),未服用阿司匹林659例(34.9%)。阿司匹林在本调查地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率较高,用药的依从性较好,但和阿司匹林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Dyract复合体修复和直接用Fuji II玻璃离子水门汀分别修复牙颈部深度楔状缺损,临床观察6个月~24个月。对二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玻璃离子水门汀直接修复深度楔状缺损治疗效果优于以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用Dyract复合体修复,Fuji II玻璃离子水门汀直接充填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深度楔状缺损技术。  相似文献   

14.
试图分析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行MSCT,保存有清楚影像学资料,临床排除有其他心脏病合并症的MB—MCA患者,共53例,发现MB—MCA病变65处。平均年龄(57.3±12.6)岁,其中男性27例,LAD病变59例。MCA长度(20.8±11.2)mm,MB厚度(2.0±1.6)mm。58.5%的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女性,有胸部不适症状者占90.6%。单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者15例,治疗有效率达到73.3%(11例),单纯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12例,症状缓解率达到66.7%(9例)。单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者16例,仅有2倒(12.5%)缓解。MB—MCA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临床症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对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的胸痛患者要想到MB—MCA可能,有条件者应该进行MS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的可以试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氧吡啶娄拮抗剂.  相似文献   

15.
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我科210例行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6例,女104例;无功能腺瘤150例,功能性垂体腺瘤60例.存在假包膜的肿瘤行包膜外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32个月.结果肿瘤全切170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及部分切除35例.术后尿崩63例(30.0%),激素水平低下25例(11.9%),脑脊液鼻漏4例(1.9%),颅内感染4例(1.9%),鼻出血2例(0.9%),视力下降1例(0.5%),死亡1例(0.5%).截止随访结束:垂体功能低下18例(8.5%),永久性尿崩2例(0.9%),无肿瘤复发.对鞍区解剖结构的熟悉及娴熟的内镜技术有助于安全有效的切除垂体腺瘤,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将9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和对照组(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重点观察两组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对照组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术后近期卵巢功能影响小,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肺良性疾病和早期肺癌中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目前三孔法是大部分中心采用的手术术式,可以完成所有肺叶切除术。手术顺序:探查如发现第二肺门处肺动脉比较表浅,按照肺静脉-肺动脉、肺裂-支气管的顺序,如第二肺门处肺动脉位置较深,下叶按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肺裂,部分肺动脉分支可以包含在肺裂中以切割缝合器处...  相似文献   

18.
比较丙泊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维持,对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 手术)患者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选择40例将要行 Miles 手术的患者,年龄25岁~65岁,ASA Ⅰ级~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维持(P 组,n=20);另一组接受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维持(S 组,n=20)。尿标本自手术开始切皮(0h)每小时收集一次,检测尿液中3-甲基组氨酸(3-M H)与肌酐(Cr)的比值(3-M H/Cr)。呼吸商(RQ)从手术切皮(0h)以后每小时检测一次。结果 P 组与 S 组 T2(1h ~2h)、T3(2h ~3h)的3-M H /Cr 值与 T0(0h)、T1(0h ~1h)相比,明显升高,且 P 组 T2和 T3的3-M H/Cr 值和 RQ 均比 S 组低。丙泊酚脂肪乳中的甘油三酯可能会作为供能物质被机体分解利用,从而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