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实功对传统医德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深化了医家必须急病人所急、不计个人得失的思想见解;二是提出了医家必须严守病人隐私、做到自重自爱的明确要求;三是阐发了医家必须忠于职守、尊重同道的基本主张;四是强调了医家必须专心本务、踏实做人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病家之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当中有一朵奇葩,这就是古代病家之道的思想。依据医德文献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病家之道的思想主要有:信任医家是病家应有的待医态度;合理期望、正确评价是病家应有的就医意识;具有惜生意识是病家应有的生命态度。  相似文献   

3.
16世纪~19世纪,日本汉方医流派伴随着明清时期中日交流的愈加频繁而形成。后世派、古方派、折衷派与考证派在中日医家相互往来、医籍东传的基础之上创立并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各流派的代表医家大量汲取了中国医学思想,除当时中国盛行的金元四大家学说以及《伤寒论》研究之外,儒学思想以及清初的考据学对汉方医各流派医家同样影响颇深。日本医家在此之上创新研究,立著成书。日本医者秉承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得流派不断丰富与完善,故而汉方医流派的形成也是日本确立其独特医学体系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腐败的道德根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的产生有其外部原因 ,但根本的原因是一些干部内在思想方面发生了偏差 ,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的错位 ;二是权利义务观的蜕变 ;三是人格的分裂 ;四是封建道德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治理腐败 ,必须对广大干部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 ,教育广大干部树立公仆意识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中医经典文献的解释可分为语言文字、概念术语、思想文化观念三个层面,历代医家对其作了大量的注解,这与西方诠释学传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历代医家的注解尚存不足,而诠释学则能为我们提供富于启发性的见解与思路.通过"是动、所生"诠释历史的回顾,认为经典中医文献研究具有强烈的诠释学向度.  相似文献   

6.
吁江,古称吁水,流经江西16个县市.其流域自古人文荟萃,不仅有名闻天下的文人学士,更不乏学验俱丰的医药学家.南宋洪迈所著笔记小说集《夷坚志》中记载了王、李两位吁江医家的小故事.从这则诊疗故事可以窥见古代吁江医家的生存状态,认为古代吁江医家不仅有着高超的治疗技术,更秉承传统医学一贯的医德思想,对病人细心体贴、对同行互敬互帮.更为难得的是,在金钱利益面前能做到重义轻利,表现出了谦虚谨慎的为医态度与谦和有礼的处世智慧.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思想领导的多层次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弱化的危险性。面对这些新特点,党的思想领导工作不仅要抓住四个着力点,而且还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领导工作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评价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善恶价值判断,以表明褒贬态度的道德活动。道德评价所形成的社会舆论直接作用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选择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科学、客观地对人们的行为活动予以道德评判,必须澄清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一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二是关于道德评价的依据问题;三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权重问题;四是关于道德评价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文分”四圣同吉说”、“忠恕一贯论”、“迁善改过说”三部分,详细论证了清代著名易学家焦循“假卜筮而行教”的易学观。论文指出一、焦循认为元、亨、利、贞为易学之本。是“(?)、文、周、孔”四位圣人思想的核心,同时也是焦循本人追求的四个道德理想。二、焦循研究易学,旨在恢复儒家仁义道德的正统地位.以儒家的理论排斥宋儒的义理之学,将自己的道德学说融入易学之中。三、焦循将易学的变通思想概括为一个“迁普改过”的过程,那么就必须透过《周易》的占卜形式来发挥教化人的作用。因此,焦循的迁善改过说客观上仍是以儒家的伦理观念作为其思想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正>“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这“四条标准”是新时代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基本要求。宗教界代表人士作为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引领者,能否坚持好这“四条标准”,关系到宗教的健康传承,关系到宗教的社会形象,关系到宗教中国化的成效。要坚持好这“四条标准”,必须搞清楚其内在逻辑关系,做到思想上真正认同、行动上自觉践行,才能切实将其转化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