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中国援非医疗队对非洲国家医疗卫生、中国的外交事业以及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基于所收集的文献和资料,探讨并分析中国医疗队早期在非洲逐步发展并建立重要影响和地位的原因。研究发现,早期援非医疗队(1963年~1978年)的发展受到医学、政治和文化三大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相似文献   

2.
正少林文化如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随着少林文化在非洲各国的弘传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洲民众通过少林功夫、少林禅修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更好地认知中国、喜爱中国。一、少林文化走进非洲大地早在1998年4月4日,非洲28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到少林寺参访交流,  相似文献   

3.
赞比亚地处非洲中南部,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是中国的友好国家.2007年5月~2009年12月笔者参加中国援外医疗队,在赞比亚中央省卡布韦总医院工作.通过对该地区眼科患者疾病类别、发病规律的分析,发现赞比亚的社会因素对一些眼科疾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邹相 《中国宗教》2018,(7):44-45
少林文化如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随着少林文化在非洲各国的弘传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洲民众通过少林功夫、少林禅修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更好地认知中国、喜爱中国。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周守藏窒的史官,博览群书,贯通古今.他总结中国古代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兴衰成败、存亡祸福的经验教训,加以高度的理论分析、综合和概括,求索宇宙人生发展的规律即“道”,在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道”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人生的法则,开创了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的中国哲学.老子哲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活的灵魂和人民智慧的精髓,对儒家,法家、兵家和佛学、道教等整个中华文化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东方和世界的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哲学的优秀遗产,创建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及其哲学,重新研究老子哲学在中华古代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及其贡献和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思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与传播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通过历时分析马克思主义早期翻译与传播各个阶段的特征、典型译本的译介情况以及代表性译者的概念翻译策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早期翻译呈现思想翻译传播的普遍特点和规律,并彰显出翻译与思想文化传播的密切关系和互动效力.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自15世纪传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开始,至19世纪上半叶,在非洲的传播初见成效;19世纪中叶开始的殖民探险活动揭开了基督教在非洲大传播、大发展的序幕,使得基督教的影响逐渐遍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基督教的非洲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其在非洲的传播,并使之成为非洲第一大宗教;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非洲基督教呈现出快速发展及多样化的特点。目前,非洲是世界基督徒人数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与此同时,以五旬节—灵恩派为代表的新宗教运动成为当今非洲基督教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其中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同时,非洲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全球化及世俗化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或许是引发这种现象的更深层次因素。从对非洲基督教历史与现实的梳理中可以看出,植根于非洲文化的土壤是基督教在非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敬惜字纸信仰习俗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又是一种“俗随时变”、进入现代社会影响力迅速消减的文化现象.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发展向来深受中国因素的影响,从中华文化海外传承、发展的角度,运用碑铭和报章新资料,具体讨论以崇文阁为中心的19世纪新加坡华人社会惜字信仰习俗及其对于早期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的文化及社会意义,对于我们了解海外华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和变迁,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传统宗教一起构成了非洲的三大主要宗教,当代非洲是伊斯兰教传播的重镇。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伊斯兰教在当代非洲的传播有了新的变化,且与世界伊斯兰社会的联系日趋加强。世界各地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各种穆斯林思潮与运动、以及与伊斯兰有关的热点问题都会在非洲伊斯兰社会引起回应。作为非洲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对非洲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而复杂,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同时极端势力的阻碍作用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0.
非政治公共领域的性质决定了它对构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良性结构性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促进非政治公共领域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呢?它的关键元素是什么?通过对中欧各自的历史文化、文明进程与非政治公共领域生存发展的态势之比较,揭示了平等、自治、权利、契约、民主、正义等文明因子正是非政治公共领域图存发展的关键元素.它旨在强调中国欲要促进非政治公共领域的蓬勃发展和构建中国社会的良性结构性基础,则需借鉴欧洲经验,重在打造具有这些文明因子的新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