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学术道德的现状进行系统研究,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学术道德的行为、态度以及对学术道德管理的认识,提出完善制度规范、营造维护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建立学生、教师、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道德推脱与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道德推脱在移情、责任心、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道德推脱对学术欺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任心、道德认同对道德推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在移情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无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责任心与学术欺骗行为、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均有完全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探讨了这一中介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中介性调节模型,以解释较低的学术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学术不端之间的关系,提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术不端之间的关系以道德推脱为中介,且这一中介效应受到道德自我认同的调节。495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他们完成了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自我认同问卷和学术不端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道德推脱、内化道德认同和象征化道德认同都影响道德推脱和学术不端,且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术不端的关系以道德推脱为部分中介,但是这一中介效应只受内化道德认同的调节,不受象征化道德认同的调节。本研究表明,较高的内化道德认同能够降低学术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的道德推脱倾向。并由此减少其学术不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语文教育科研一直难以呈累进状成长,语文教育科研落后,迄今为止的语文教育科研多数停留在较低水平,缺乏学术价值,甚至没有学术气息。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语文教育科研选题、过程、成果三方面论述语文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法、调查法,从语文教育科研主体的角度对语文教育科研中的问题的原因,做出了具体阐述。语文教育科研存在种种问题,与语文教育研究者、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缺乏科研意识,缺乏学术的积累与能力,缺乏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乃至缺乏饱满的职业情操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略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弃了学术道德教育的大学德育不是完整、科学的大学德育.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从更高层面和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机制,弥补欠缺.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更有利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凯麟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他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是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唐凯麟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审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著书立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原创性地建立了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了学术智慧。唐凯麟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不屈不挠的毅力孜孜求索的结果,他不懈奋斗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与启迪。  相似文献   

7.
2005年岁末,由中国伦理学会、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举办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与道德建构.与会专家学者交流了对社会道德状况的调研成果,围绕着和谐社会的伦理审视和道德建构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民族伦理学研究会召开学术讨论会高力云南省民族伦理学研究会于3月20—21日在云南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参加本次会议的30余名学会会员,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道德建设”为主题,对民族道德资料和现状作了描述,并对民族道德的历史和未来作了高层次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45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对象, 采用日常德性的视角, 考察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历的道德困境, 重点探讨个人日常道德困境的内容, 以及他们对个人日常道德困境的解读和处理。结果表明(1)个人日常道德困境多数不同于假设性的公正取向的道德困境。人们对各类个人日常道德困境的解读和阐释存在个体差异。道德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所强调的问题。(2)人们所主张的有助于处理日常道德困境的策略与他们在生活中实际采用的策略是有差异的。在真实的道德选择和决定中, 会有更多利己和实用的考虑。此外, 人们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倚重对行为后果(特别是伤害性后果)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道德研究的新探索——评《中国传统道德举要》王颖自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动“道德革命”之后,如何对中国传统道德遗产作批判继承,便成为思想、学术领域的一大历史课题。今天,随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逐步深化,这一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