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老化、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人文素质背景较薄弱等,为了切实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而学有所用,以医学院校为例,论述了如何将有关医学实例结合到《自然辩证法》的教学过程中去,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医学哲学:一个不应忽视的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期<医学与哲学>,全文刊载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医学哲学研究纲要>,这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文件.  相似文献   

3.
创刊于1980年的<医学与哲学>,发端于自然辩证法学术流脉的"医学辩证法"研究之风与教学体系的初兴.背后是学术界对于理论医学的期盼,因此,当时的<医学与哲学>就隶属于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30年前,我也是怀着理论医学的"玫瑰梦"与<医学与哲学>杂志结缘的,是最早的订户,最称职的读者(Coverto cover).最早的作者(虽然只是小豆腐块,但是自己学生时代第一篇变成印刷品的文字),当时,我是湖南中医学院的大三学生,组织了一个学生社团,研究医学辩证法,因为师资缺乏,兼授低班的"医学辩证法"课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哲学动态>、<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年鉴>、<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自然辩证法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报刊开辟了专门园地,讨论"应用伦理学的本质特征".毋庸置疑,这一讨论直接推动了应用伦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增进了学界对应用伦理学特征的更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1979年冬的一天,老一辈自然辩证法专家傅杰青兴致勃勃地通告我:"最近在广州举办‘医学辩证法讲习班'期间,专家们建议创办<医学与哲学>杂志,由大连的自然辩证法专家杜治政老师承办,可望明年创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年来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认为要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在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必须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有利于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联系学生专业、联系科技发展、联系社会现实,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年来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认为要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在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必须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有利于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联系学生专业、联系科技发展、联系社会现实,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四门课程之一,这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政治课,它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提高学生兴趣、强化教学质量,审美可以在<纲要>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目前审美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问题除宋凌迁<读诗学史论教学--诗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理论导报>2007年第12期)一文略有涉及外,还很少有人论及.有鉴于此,特写作本文.  相似文献   

9.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文学者和医学专家,<医学与哲学>杂志编委及有关同志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广州医学辩证法讲习会30周年和<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30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医学人文学走过的路程,表彰在医学人文学方面涌现出的优秀学者、著作,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医学人文学的发展,也将有利于促进自然辩证法和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12-13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分会第二届三次委员会会议(扩大)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编委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学会委员、本刊编委8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12.
沈健 《现代哲学》2006,(2):90-94
文章从符号学角度,通过《诗》《易》比较,论述了《周易》的类艺术特征。在构成符号的综合性上,在篇章的结构、句式词语的使用上,在物象选择与深层意蕴上,《易》和《诗》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后世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同类意象,其原型可溯到《诗》,更可求诸《易》。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两汉皇帝自武帝起有 1 7人在诏书中征引经书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汉经学发展的轨迹。这一现象展示了政治与经学互动的规律 :经学政治化与政治经学化。此后 ,引经据典成为中国古代文人为文的传统 ,历千年而不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主导面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6.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traumatized and difficult patients is psychoanalysis or psychoanalytical therapy followed by intensive group analysis for an unlimited period of time. The group is able to help the analyst make therapeutic use of inevitable difficulties in countertransference processes. Also, traumatized and difficult patients are likely to create the basic assumption of Incohesion: Aggregation/Massification, and to personify the roles associated with it. These processes can be used in order to provide such patients with appropriate therapeutic attention involving both containment and holding, and interpretation. Extensive clinical data from psychoanalysis and group analysi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both this clinical approach and the author's theory of Incohesion.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innovation, most theorists agree, high levels of participation by all employees in an organization is required. In Eastern Europe nation-wide interventions are underway in some countries to promote participation across all organization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one study of thi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8.
19.
荒野是基督教一个恒久主题与发展动力。《旧约》中荒野有多重指向:魔鬼与死亡之域、上帝与人立约之地、冥想与神启之地、避难与净化之所等。荒野意义多重,既可以是道德的荒漠,又有成为乐园的可能;既有考验、甚至惩戒的意义,又具有精神提升和灵魂净化的价值。荒野作为庇护和净化场所的传统得以在《新约》中延续。对美国殖民地时期清教徒移民而言,美国荒野在延续旧大陆荒野意义的基础上,又负载了新的涵义。清教徒希冀在荒野中建立一座花园。荒野既是考验清教徒意志与信仰之地,同时也是希望、自由的象征。尽管"可怕的荒野"令人厌恶,却包孕对荒野欣赏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孕育中的旅游伦理学--近年来西方国家旅游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行和旅游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人类活动,旅游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的存在也和旅游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二战以后,"大众旅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速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出来,因此,旅游研究便开始关注旅游发展伦理问题;与此同时,应用伦理学研究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旅游发展这一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