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血流灌注的TC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脑AVM患者手术前后进行TCD检查以及激光多普勒监测,以探讨脑AVM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手术后局部脑皮层血流量指标变化的相关性,从而为预测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提供依据。结果显示AVM患者高流量组与低流量组之间手术后rCBF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不同流量AVM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性于手术后消失。因此,通过对AVM患者手术前后TCD监测,有助于为预测术后局部脑皮层血流量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观察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合并冠心痛行非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ex组(n=20,患者在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5min内输注完毕),对照组(n=20,等量生理盐水,方法同Dex组).记录给药前后及诱导期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即刻以及气管插管3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均高于插管前,气管插管5min后平均动脉压(MAP)低于插管前(P<0.05),Dex组无明显差异.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使冠心病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年龄患者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药效学和安全性.60例行下肢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每组20例.左旋布比卡因用量1.8mg·kg-1.观察并记录注药后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评价麻醉效果、监测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是最大感觉阻滞平面I组高于Ⅲ组.感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I组均长于Ⅲ组(P<0.05);三组麻醉优良率均达100%;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为不同年龄惠者0.75%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年龄对其药效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观察单独输注瑞芬太尼用于支气管纤维镜检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单用组(A组)和瑞芬太尼、异丙酚联用组(B组).记录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脑电双频指数数值以及不良反应.B组患者诱导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呼吸抑制几率较高、T1~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较T0时均明显下降(P<0.05),而A组各指标则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操作满意度均较高(P>0.05).单独瑞芬太尼0.1μg/(kg min)持续输注用于支气管镜清醒插管,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年龄患者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药效学和安全性。60例行下肢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每组20例。左旋布比卡因用量1.8mg·kg^-1。观察并记录注药后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评价麻醉效果、监测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是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工组高于Ⅲ组,感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Ⅰ组均长于Ⅲ组(P〈0.05);三组麻醉优良率均达100%;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为不同年龄患者0.75%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年龄对其药效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应激范式对大鼠行为和脑神经颗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慢性情绪应激、生理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和脑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含量的不同作用,以及NG含量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以不确定性空瓶刺激和饮水剥夺,建立情绪应激和生理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情绪应激组(ES)、生理应激组(PS)、定时饮水组(C1)和正常对照组(C2)(n=10)。以旷场行为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结果表明:应激后四组大鼠海马的NG含量差异无显著性;ES组前脑皮层的NG含量低于C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S组的前脑皮层NG含量也下降,但与C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应激后ES组、PS组修饰行为多于C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p<0.05;前脑皮层NG含量与修饰行为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慢性情绪和生理应激均能导致前脑皮层NG含量下降,修饰行为增加,情绪应激作用更显著。修饰行为可能是反映情绪状态的较敏感行为指标,前脑皮层NG水平可能是预测情绪应激所致焦虑或抑郁行为的较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2016年4月~2017年2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和门诊首诊的急性心力衰竭组100例,和健康查体中心健康组100例,分别符合纳入标准进行分组比较。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符合《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心力衰竭指南》。进行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PTH、NT-pro BNP,分别检测和联合检测两组的血清PTH和NT-proBNP。同时超声心动监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再以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下分组,分别统计单独检测血清PTH和NT-proBNP和联合检测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显示:单独检测血清PTH和NT-proBNP,急性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比较,统计有差异(P0.05)。分别比较两组的联合检测血清PTH和NT-proBNP,急性心力衰竭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时既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且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以上说明血清PTH和NT-proBNP联合检测提高心衰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并结合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可提高早期未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准确性。可有效判读临床结果并便于急诊分级系统管理,尤其是社区门诊监测中射血分数尚在代偿范围的心力衰竭患者,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漏诊和误诊。从心功能和体内电解质代谢角度及早进行多维度整体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病理生理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技术的推动下,Swan-Ganz导管监测和PiCCD先后产生并应用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对比两者的操作性能、监测指标、并发症及费用等方面,展示PiCCO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思考现代医疗活动中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体现,从科技发展方向和医学价值回归的角度分析临床决策,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周加仙  董奇 《心理科学》2008,31(1):152-155
脑可塑性是指脑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本文阐述了神经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学习影响动物脑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学习与经验可以改变脑皮层的厚度与树突的结构,增加树突棘的数量,修饰其形状,对脑的功能代表区产生影响.学习与脑可塑性的多层面研究为理解学习的本质规律以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探讨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技术(parachute-style running suture,PSRS)在桡动脉一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fistulae,RCF)中的应用体会.回顾性分析64例应用PSRS行RCF的资料.左前臂造瘘18例,右前臂造瘘46倒,其中鼻烟窝处纵切口23例,桡骨茎突上方横切口41例.手术时间45min~80min,出血5ml~3Oml.所有患者术后扪及震颤,术后6周内经RCF行规律透析,血流量在220ml/min~275ml/min.术前充分评估局部血管状态、准确计算缝合针距和间距、收线时预留适当的张力、适当扩大吻合口面积、围手术期适当抗凝和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提高采用PSRS行RCF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