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利用药物包装制售假药致人损害案件中,医院清洁人员与制售假药者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医院未尽到相应监管职责,与制售假药者构成二人以上无意思联络的按份侵权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同时,为了加强对受害人的救济,建议采取社会保险以及救助基金机制,补充侵权责任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药物临床试验是由申办者、研究者和受试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实验性医疗行为.申办者与研究者应当对受试者因试验引起的不良后果承担共同民事责任.其中,因研究者的过错造成的损害后果,申办者也要基于安全保障义务承担补充责任.补充责任的承担有利于受害人的顿害能得到及时完全的赔偿.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聚焦了"诊疗损害责任"、"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和"医疗产品责任"这三种医疗损害责任形态。应纯化我国的医疗损害责任法。"诊疗损害责任"与"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在责任主体、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上具有同质性,异样的只是构成要件的认定标准。"医疗产品责任"不应存在于以"医疗服务提供者"为责任承担主体的"医疗损害责任"法之下。  相似文献   

4.
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法律责任采取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意味着当医患双方均无过错而又造成输血感染的损害后果时,完全由患者承担损害后果,这种规定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无过错输血感染法律责任应当规定为公平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既保护医方利益又保护患方利益.  相似文献   

5.
低治愈率患者受到医疗损害后,难以依照传统因果关系理论证明其最终损害与医疗过失行为间存在因果关系,故无法得到赔偿.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可转换最终损害概念,借鉴国外“期待权理论”处理相关问题.但“生存可能性”是统计学结论,若具体患者生存可能性实际并未降低,被告的侵权损害责任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对医患之间在医疗损害责任鉴定上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之间在损害责任处理及鉴定路径上分歧很大,目前医疗纠纷处理在体制、方式等方面存有很多问题.可见,我国医疗损害责任鉴定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求,必须寻找新的路径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失灵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食品安全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而政府失灵,监管无效或低效,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伦理的视角来看,本位主义是造成政府失灵的根本原因.要克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失灵,公共行政人员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强化政府责任,切实维护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行政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指因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造成损害的,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行政机关所承担的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68条规定:“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  相似文献   

9.
药品发展风险的存在使得药品不良反应难以避免,不可预期.从损害填补的原则出发,中国现阶段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基金制度,平衡各主体之间的责任分担.从危险预防的角度和损失分散的角度来分析,药品的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政府均应分担药品不良反应的损害具有正当性,而不应由消费者承担.  相似文献   

10.
所有损害都有人负责与不让任何一个人成为脆弱者是损害正义的两大原则。在这两大原则下,损害正义对个人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所有由我造成的损害,我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对其承担完全责任;第二,所有非由我造成的损害,如果它导致被损害者成了脆弱者,我也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根据社会的某种责任分配原则对其承担剩余责任。剩余责任的分配是实现损害正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