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澳门特区区旗、区徽使用暂行办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底色是象征和平与安宁的绿色,上面绘有五颗呈弧行排列的五角星,象征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海水则象征着澳门的自然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寓意...  相似文献   

2.
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香港人把它作为"繁荣、壮观、奋进"的象征,对之深深酷爱、广为栽种。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坐落着一座大型雕塑,名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这是1997年7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赠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礼物。历时15个春秋,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0,(10):23-23
<正>在正方形的木板上,以砖红色为底色调,以象征纯洁的白色表现画面中一个大大的篆书"爱"字,将"爱"字上面的笔画设计成"十字架",中间是胸怀,将"国"字设计在胸中的红色心形图案上面,"教"和"爱"字中的心形紧密相连,预示中国广大的基督徒是用心在爱国、爱教。  相似文献   

4.
臧锐 《美与时代》2004,(7):66-68
所谓"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它是人类相互交流的基本方式之一.象征不仅作为文字或艺术创作中的常用手法,并且在当代平面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标志设计中,象征性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从构成一个标志的图形、色彩、名称甚至发音等元素来看,无不包含着一定的象征寓意,所以设计师更好地来了解一些象征手法、象征寓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民间剪纸艺术的外在形式、造型、色彩等元素,内在寓意、审美体现、民俗民风等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学习借鉴?如何体现当代艺术与本土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结合和创新?文章对民间剪纸图案进行了解析,并思考了剪纸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如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正>我参加了“利用涂鸦技术助人助己”的工作坊。涂鸦如何助己?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走进了工作坊。主题一:我的名字老师要求以一幅涂鸦介绍自己的名字。动笔前,需要去想我名字的意义是什么。思绪立马回到童年,那时我爸爸说:“希望你糊涂中带着一点清醒,清醒中带着一点糊涂。这样会比较幸福。”此刻泪水充满眼眶,脑海中也浮现出了一个太极图案,作为名字中辩证寓意的象征体现。  相似文献   

7.
《天风》1997,(6):18-19
问:二次大战以后,香港成了世界最大的自由港,香港成了世界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香港的稳定、繁荣最主要靠的是什么? 答:战后香港的起飞,香港的繁荣有诸多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除了600万香港人民的勤劳智慧外,就是因为它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祖国。 香港长期以来得到了祖国物质上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内地从1962年起每天开出三趟快车,供应香港鲜肉、活鱼、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8.
《天风》1997,(6)
问:二次大战以后,香港成了世界最大的自由港,香港成了世界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香港的稳定、繁荣最主要靠的是什么? 答:战后香港的起飞,香港的繁荣有诸多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除了600万香港人民的勤劳智慧外,就是因为它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祖国。 香港长期以来得到了祖国物质上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内地从1962年起每天开出三趟快车,供应香港鲜肉、活鱼、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远远低于  相似文献   

9.
从2008-2011的4年间,他们对自己作为代表满意吗?2012年,经过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练,更加自信的他们又在关注些什么?作为宗教事务的主管部门,国家宗教局如何看待他们的关切?当"共识"迅速成为本次两会的热词之后,作为中国共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宗教工作领域的共识是什么?从宗教的视角关照现代社会的弊病,两会宗教界代表、委员们能开出怎样的药方?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参加两会的宗教界代表、委员,倾听来自他们的"两会声音"。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5)
<正>问:我是一个初信者,有信徒来我家探望,看见有龙图案的物品,强烈要求我清理掉,目的是避免"魔鬼做工"。对此我很不解,中国人自认"龙的传人",要完全弃绝与"龙"有关的物件很难,我该怎么办?—弟兄:小军答:小军弟兄,你好!你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会中有些人视"龙"为迷信之物,故他们认为,只要有"龙"的图案,无论是什么器物,统统打碎或弃掉,更有极端者连"建行龙卡"、"龙井茶"都不碰,理由是《启示录》中提到的"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7,(12)
<正>某次,与香港一些牧者一起午餐,席间有同工幽默地问:"你们知道在香港,信徒主日午餐时吃得最多的一碟菜是什么?"大家不知所云,面面相觑。同工接着说,"是'红烧牧师',因为那天中午在教堂附近的餐馆里,有不少三五成群的信徒一起用餐,他们那时议论最多的话题便是评判上午牧师的讲道,此时牧师仿佛被'红烧'了……"大家哄堂大笑。信徒可不可以评判牧师的讲道?按照我青年慕道时的认知,是不可  相似文献   

12.
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积极向上,吉祥喜庆,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有些基督徒盲目地认为龙就是魔鬼。如何正确地理解《圣经》中"龙"的问题?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圣经观出发,详细阐述了使用文本考证、原文字义、历史背景的方法解释《圣经》的重要性,以消除中国基督徒对龙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十二生肖中,猴是与人类比较接近的灵长类动物,聪明而灵巧。在中原地区,因"猴"与"侯"读音相同,故又有了封侯的寓意,成了高官厚禄的象征。与猴相关的图案常用于民间建筑,如石刻、砖雕、木雕图案之中。可见,猴文化已经融入民间民俗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价值观念。东巴象形生肖猴的造型古朴自然,线条粗犷有力,极具符号性和审美意味。在东巴象形生肖猴的原始造型上结合现代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标准进行创新设计,有利于促进东巴象形文字的传播与发展。通过提炼、变形、延伸,并以木雕作为表现形式,进行再创造,既保留其原始的直观形象,更具有装饰性特征,这对东巴艺术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具有无比丰富的内容。拍摄什么?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题材,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意义。作品《十月的螃蟹》就是一个例证。 《十月的螃蟹》是一幅静物作品,但又与一般的静物作品不同,创作者意在以寓意的形式借物抒情:以螃蟹寓意“四人帮”的横行霸道;以昂贵的茅台酒寓意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欢快的心情,以秋菊象征着“十月”……。其艺术构思既独特又新颖并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的成功,熔铸着创作者的情感,是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对题材提炼的思想结晶,也是深入构思的必然结果,《十月的螃蟹》的以小见大充分说明了,在艺术构思中对题材  相似文献   

15.
当您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时,知道我国的旅游始于何时?蔚然成风于何代?我国传统的景物观是什么?它如何同游人审美心理发生关系?如何欣赏和领略山水风景美?身临美景为什么有美说不出呢?厦门大学卢善庆撰写的《旅游美学闲话》,用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这些问题。这是我国目前第一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资本范畴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揭示全球资本逻辑的扩张与全球经济正义冲突的深层原因?对此问题的反思,引发出更为深刻的问题域:如何把握当代生存世界金融化的本质,如何全面而又深入地解读资本与中国现代性发育的哲学原理?本文指出,21世纪的资本运动给了当下中国新的觉醒,资本如何从经济理性上升到政治理性,这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深层寓意,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到21世纪中国版的"人民财富论",其间包含着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制度创新和人的自由解放的实践预设。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与情绪     
何新 《美与时代》2004,(4):45-46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同音乐的爱好是超越纯理性的,而"情绪"、"情感"、"感受"、"爱恶"已经假设成为音乐中所必有的部分,甚至成为音乐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但究竟这些词语代表着什么含义呢?是否所有的音乐都是"情绪化"的呢?在某一个极端,有些艺术的确是情绪化--甚至是令人太激动;但在另一个极端,有些作品过分"冷清",过于谨慎,而在二者中间似乎有着许多渐进程度的各种情绪变化.是否所有音乐作品都与这条"情绪线"有着关系?作为艺术教育者,能否对以上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去体验艺术,了解艺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一、如何“建设和谐香港”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所主办的“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和谐香港”论坛;感谢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长庄世平先生和理事长李国强先生的盛情邀请。当前,祖国内地正在热烈研讨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现在看到香港各界文化人士也在热烈研讨如何“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和谐香港”,说明香港和内地的人心是相通的。但我个人长期在内地生活,不一定能对香港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切实中肯的意见,我只想借这一论坛,介绍一下我对内地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也许可供香港朋友们的研讨参考。二、内地将如何建设和…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工与道德普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是一种复杂的后传统秩序。与传统周而复始、简明稳定的等差结构相比,现代性展现出一种往而不复、复调流动的不确定特征。这一特征是如何造成的?在表面看来,最为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在宗教、道德和政治权威代表的传统价值趋向外,经济一脉异军突起,成为瞩目中心,并且侵向各个领域;而在传统文化中,经济理论和实践向来被置于知识和社会文化的边缘。这一经济变调是如何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既然现代性并非出自真空,而是从传统中生长出来,它就必然影响并受到道德的评判;从另一角度说,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现代性也必然遭到地方性道德的支持和抵触。那么,现代化经济最终取得了何种程度的道德合理性?现代化经济在现代化的道德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20.
成功是什么?     
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一个人看来是成功的东西,而另一个人看来却是失败呢?成功到底是物质的体现,还是精神的追求呢?或者干脆两者都不是?有人鄙薄物质的体现,说拥有财富、权位只不过是世俗的过眼烟云.如果成功是一种物质的、有形的东西,而对这种成功的追求,就会成为对有限物质和感性的迷恋,由于这种迷恋,人们很可能失去对人生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的追求.因此,成功应该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之中,过程是一种永恒,过程的象征就是精神,人只有在精神和永恒之中才能得到真正充实的幸福,才能真正拥有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