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17,(6)
<正>吃,是人维生的手段,随着"新物种"吃货的诞生,"吃"成了吃货们重要的生活内容,事情在吃喝中解决,感情在吃喝中联络,无聊在吃喝中打发。人为吃喝而存在,生命在吃喝中消耗……那么,圣经中关于吃喝有什么教导呢?一、随意吃和不可吃神曾对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  相似文献   

2.
明智的选择     
刘萍 《天风》2007,(6):20-21
一个人自出生以后,有许多的道路摆在我们的面前由我们来选择,人面临不同的环境就会作出不同的选择。起初上帝创造人类时,就赋予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因不同的选择就注定了不同的结局。于是上帝托付亚当看管伊甸园时,对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 17)这就表明让人在两者之间作出一个抉择:是遵从上帝的吩咐,以耶和华为主,得永恒的生命呢;还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顺从魔鬼的引诱,享受短暂的罪中之乐,而丧失永恒的盼望呢?  相似文献   

3.
禁果与羞耻     
谢劲松 《天风》2006,(14):20-21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 2:7)“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创2:22)那人把这个女人看作自己的骨中骨,肉中肉,“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创2:24)不过此前还没有造出亚当的伴侣时,耶和华神就对他说了:“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 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7)然而后来在蛇的引诱下,那女人,也就是亚当后来给她取名为夏娃的那个神给亚当造的伴侣,摘了那个神指定不能吃的果子吃了,也给亚当吃了,两人立即眼睛一亮,知道了自己赤身裸体,用果叶遮身, 并藏起自己,不敢见神(创3:1-20)。  相似文献   

4.
石圣睿 《天风》1996,(6):4-6
“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14:30),是危言耸听吗?不。这是对人类独有的嫉妒病态心理的形象概括。 人类自产生私欲之日起,嫉妒就接踵而来了。蛇诱惑人类第一个女人,去吃神吩咐不可吃的分别善恶树的果子时,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参创3:15)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原祖亚当厄娃幸福地生活在天主为他们安排的无忧无惧的伊甸园里,但在他们进入天国之前,天主要让他们运用天主赐给他们的自由意志先立下功劳,而后才能进入天国,因为没有功劳是不能白白地进入天国的。圣经记载,天主只向他下了一道命令:"乐园中各树上的果子,你都可吃,只有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那一天你吃  相似文献   

6.
知道善和恶     
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里,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知道善恶之树。当你听到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会给人以永生,你不要感到惊奇,我们查清楚《圣经》中就是那么讲的。当亚当不服从神的旨意,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耶和华神就说,一定要把他驱逐到伊旬园外,“恐怕他伸手,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地活着”。如果他真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那么亚当会得到在一切社会文化制度中被看作是神的属性的东西,即永生。他会变得象神那样。  相似文献   

7.
张效法 《天风》2008,(14):35-35
问:神在伊甸园里设立一棵分别善恶的树,人因吃了禁果而堕落。然后再差遣基督道成肉身来拯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神为什么要这样做?神既是全知,应该知道人会因摘吃那“果子”而犯罪,为何还要放那棵树使人陷在罪中呢?甚至有人说:“这样,人类犯罪,神也要负一部分责任!”这样的理解对吗?  相似文献   

8.
也谈“罪”     
“罪”主要指的是人对神的背逆,这种背离可以溯源至人类的起初——亚当和夏娃,他们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吃了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  相似文献   

9.
陈贤君 《天风》2007,(20):18-20
一、劳动本是神对人类的恩典与祝福上帝在创造人类以后就清清楚楚地告诉世人:"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创1:29)这就是说,最初人类对大地上所有自然出产的果实,享有天赋的权利,只要饿了,便可以随意摘取神吩咐他可以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该隐与他兄弟亚伯说话,二人正在田间,该隐起来打他兄弟亚伯,把他杀了。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创4:8-9)我们继续沿着圣经前行,跟随上帝学习关怀与辅导。在这之前,我们看到上帝在园子里走动,呼喊亚当:"你在哪里?"当时,亚当躲在园中的树木中,不肯承担偷吃分别善恶树上果子的后果。现在,我们又看到上帝走到田间,追问该隐:"你兄弟亚伯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也要称赞人     
成之 《天风》2000,(11)
“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等外人称赞你,不可用嘴自称。”(箴7:2)。 赞美神是人类的本分,因为他是天地的主宰,众人的天父。他的慈爱覆庇他一切所造的,又藉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舍己,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经云:“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13:15)。  相似文献   

12.
陈正理 《天风》2007,(6):16-17
与神同行乃是基督徒最重大的人生目标。我们要在为人处事中与神同行,在一切经历的事情上见证我们与神同行——“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显然,这段经文表明了神向他子民提出何为善的四个基本要求。一、行公义“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诗11:7)。“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公义是神对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3.
夜莺     
正生命真的是一个奇妙的力量,当人将一颗并不起眼的种子种到地里时,伴随着水分、气候、光照和时间等的因素慢慢地它就会破土而出,绽放新的光彩。我有时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的原祖亚当和厄娃当初为什么不先吃那棵生命树的果子呢?如果那样的话或许会像《创世纪》上所记载的一样,"看,人已相似我们中的一个,知道了善恶;如今不要让他伸手再摘取生命树上的果子,吃了活到永远。"(创3:22)"活到永远"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不过  相似文献   

14.
王志刚 《天风》2006,(3):19
在主耶稣荣入圣城后的第二天,他和门徒看到一棵无花果树。主饿了,就到树上找果子吃,竟然没有找到。主因为它只有叶子,没有果实就咒诅它“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到了次日,这棵无花果树竟然连根都枯干了。它不但从此不能结果子,而且连生命也枯萎衰败了。为什么这棵无花果树竟遭到主耶稣如此严厉的咒诅呢?首先,它徒有其表。这棵无花果树无论是从名称上,或实质上都可以说是一棵真正的无花果树,可谓如假包换。更重要的是它有蓬勃的生机, 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一棵树却没有结出果子,  相似文献   

15.
叶子上果子     
陈志华 《天风》2014,(4):20-21
在一次从伯大尼回耶路撒冷的时候,耶稣“饿了,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参太21:19)。耶稣此处的表现,和在旷野中拒绝将石头变成饼的试探可谓是大相径庭。按理说,神的儿子绝不会为一己之需,私用权柄,此处咒诅无花果树的举动确实令人费解。《马可福音》中交代当时并“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参可11:13),不在收果子的时候当然找不到果子!这更是增添了匪夷所思的成分,何以一向仁爱为怀的耶稣此时严厉得“蛮不讲理”,耶稣到底意欲何为?我们来看以下几种解释:  相似文献   

16.
王俊 《天风》2008,(22):46-46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相似文献   

17.
走向和谐     
国家提倡人人加强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举动是一个走向爱的过程,是一个走向天主所创造万物时让人管理万物时的和谐理想。由于蛇的诱惑,破坏了人与天主的和谐——原祖父母眼开了,发觉自己赤身露体(创3:7);破坏了人与人的和谐——是你给我作伴的那个女人,给了我那树上的果子,我才吃的  相似文献   

18.
张远来 《天风》2006,(9):6-8
去变实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娶来跟从我。可10:17-24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 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相似文献   

19.
信生 《天风》1996,(2):33-34
使徒保罗在给青年同工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中,都提到“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不可叫人轻看你”。这是因为传道人是传讲神的话的,如果传道人不被人尊重,反被人轻看,那末,神的话也会因此而被人轻看。所以这是关系重大的事情,传道人不是为自己得名声,但他既是传讲神的话的,理应受人尊重。  相似文献   

20.
新年新喜乐     
林志华 《天风》2009,(1):4-5
基督徒的人生是乐观的、喜乐的。圣经倡导信徒要乐观处世。“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要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喜乐”是圣灵所结九个果子之一。“圣灵中的喜乐”是“圣灵所赐的喜乐”(参帖前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