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远来 《天风》2014,(1):10-11
<正>中国基督教发展至今需要有一份信徒、慕道友甚至一般欲了解基督教的社会人士都能阅读的刊物。当今,先知但以理形容人们可以跨越空间限制、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参但1 2:4)。今日教会的文字事工不仅仅是一本纸质的杂志、书刊,而是一整套不断发展着的教会信息的传媒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基督教内地会传入怒江傈僳族地区。以傅能仁(J.O.Fraser)、杨思慧(Allyn Cooke)和杨志英(John Kuhn)为代表的内地会传教士,积极推动教会的本土化:通过创立文字,翻译傈僳文圣经,传播福音;创办短期培训班和雨季圣经学校,积极培养傈僳族传道人;坚持以信徒的奉献作为教会所需资金的唯一来源;教会的日常管理由信徒选举的本民族教牧人员负责。这些做法体现了教会自传、自养、自治的原则,从而实现了怒江傈僳族教会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李世峥 《天风》2017,(4):17-18
<正>"互联网+"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教会的文字事工何去何从?这是今天的教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我想从挑战、机遇和出路这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挑战"互联网+"时代,给整个信息传播的生态链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让传统出版走向数字出版,让媒体呈现融合趋势,但也让传统出版的  相似文献   

4.
田炜帅 《天风》2023,(4):49-51
<正>任何一种宗教在其诞生地之外的异文化区域传播都离不开经典的翻译,基督教也不例外。圣经的汉译工作不但是基督宗教在华传播的必然努力,更是教会本地化(enculturation)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在华天主教而言,直到1968年12月才有了全部的汉译圣经,即《思高本圣经》,而之前的传教士或中国教会人士汉译圣经的工作均未能系统化,最高的成就是完成了新约部分的翻译和出版。献县教区(今沧州教区)萧静山的译作《新经全集》是第一本新约译本,也是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新约译本。  相似文献   

5.
邓灵勇 《天风》2011,(12):43-45
教会领袖是教会健康发展、前进的引路人,必须具有影响力,本文试图以三种领袖类型来探讨领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本法律旨在保护宪法赋予公民的信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第一条基本概念信仰自由——每个公民根据自己的信念在遵守宪法和法规的条件下,自由地选择、拥有传播宗教的或无神论的信念,信奉任何宗教或不信奉任何宗教之活动的权利。宗教——历史上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相信作为崇拜对象的现实的与超自然的力量和物为根据的观念及祭把实践的总和。宗教信仰(教派)——具有自己一整套宗教观念、仪式和祭把的任何宗教、教会和宗教组织(联合会)的属性。在布里亚特共和国,佛教(格鲁派传统)、昔日斯拉夫教会(旧礼仪教会)、俄罗…  相似文献   

7.
吴志福 《天风》2016,(8):32-33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传播日益多元化,具有轻便、环保、易于查阅等优点的电子书得到了很多读者的青睐。在当今教会中,不少弟兄姊妹在聚会、查经、灵修时,也纷纷使用电子版圣经、神学书籍、灵修著作等。电子书也改变了基督徒聚会的方式,十几年前,主日崇拜中,信徒翻着圣经,捧着《赞美诗》,而现在,很多人拿着手机(平板电脑),低着头,指尖划过屏幕。这种现象引发了教会内部的一些争论,不少牧者同工思考、辩论着纸质书与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上的云南民间道书已经不单单是指一种由文字构成的纸质经书,而是成为文化内核的一种载体和传播媒介,是一种具有传播可能性和动力性的文化存在形态。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云南民间道书的活态传播,不仅体现为文化传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铸造了对“道”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2)
正前几年,《古代诺斯替主义经典文集》一书引起了教内外不少人的关注,对诺斯替文献感兴趣的朋友纷纷购买阅读。然而,有些基督徒却为此感到纠结,他们一方面很想看看诺斯替主义的思想,但又担心被其"异端"思想影响,信心发生动摇。文字事工是教会所开展的重要事工之一,历代圣徒、作家通过如椽巨笔,将上主的真理、教会的见证记录下来,造就了无数基督徒的生命。文字的力量,同样被异端所重视,他们也在撰写、印制各类宣传材料,传播其歪理邪说,扰乱教会的发展,损害信徒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快速涌入导致电子书风靡,好多专家学者推断纸质书籍即将走向灭亡。不可否认的是,电子书在刚开始时的确对传统纸质书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正是这样的一次巨大冲击使得纸质书籍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存在变得更为重要,人们从而真正开始关注起书籍设计。若将情感这一元素真正地融入到纸质书籍的设计中,需要从文字、插图、色彩、纸张材质、书籍装帧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并思考如何用一种特殊的情感设计语言,让读者能够准确地感受到一本书籍所要向人们展示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沐恩 《天风》2016,(7):26-28
正近几年,国内教会热心文字侍奉的同工相继设立了自己或教会的微信公众号,发表和传播教会的原创文章和灵修短文。而腾讯公司也为了鼓励原创,发起了针对微信原创的"赞赏"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给予其认可的文章一定的经济奖励。微信这一功能的推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好评。但这一举措却在教会内引起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我们该支持还是反对"赞赏"基督徒原创?笔者就此采访了多位牧者、自媒体编辑、学者、神学院教授、文字侍奉者、律师及数百位微信读者,听取了各方意见建议,希望能与主内同工同道就此进行一个简单而平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兵 《天风》2009,(8):19-21
毋庸置疑,人类在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进入了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一“网”打尽天下的时代,因着网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开始缩短;因着网络,社会的信息和资源得到有效地共享;因着网络,教会得以拓展她福音和牧养的空间。但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低俗、色情内容的泛滥,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的传播,使人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而在现实社会中却备感孤独……网络对于教会牧养事工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说,今天任何一个肩负着牧养使命的教会,都不能不正视网络存在的现实。一个不懂得如何面对网络和使用网络的教会,是一个固步自封、落伍于时代的教会。  相似文献   

13.
自入会以来,一年多的圣书摞起来也有几尺厚了,它像一位良师益友,教给我做人的道理、生活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帮我修德行。我从这几本几千多页的文字中读懂了耶稣的诞生,圣神降临节建立教会的历史,神圣的教会;还看到了为教会、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圣人圣女们;为教会繁荣忘我工作的主教神父们……它使我真正感受到教会的可爱,教会的伟大,使我更加坚定了为教会去奉献的信念。 《圣书》带着它特有的清清的墨香,在我眼前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图画:维护信仰的贞女——雅妮,使我感受到她的坚强不屈,被斩首致命,年仅13岁的她,…  相似文献   

14.
教会医院在近代中国区域社会变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芜湖弋矶山医院是近代安徽著名的教会医院。作为医疗机构,它对传播西医、促进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教会机构,它对传播基督教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且,它在社会救济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弋矶山医院的上述角色和功能进而影响了安徽区域社会变迁。这一切不仅是中西关系变迁的产物,也是弋矶山医院与区域社会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希望     
黄幸平 《天风》2011,(1):44-45
纸,是经过两千年历史考验而得到确认的方便的、可触摸和留存的信息载体。纸质媒体是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种媒介形态,在近代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纸质媒体在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受到网络媒体不小的挑战,不少读者的视线从纸质媒体转移到网络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9,(12)
<正>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光作盐服务社会,爱国爱教荣神益人随着中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教会信徒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教牧人员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教牧人员在行为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甚至给教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单渭祥 《天风》2023,(7):26-28
<正>前文提过,本文所提到的“教会领袖”,泛指在教会中服侍,担负着比较重要责任的教牧、传道、义工或长执会、堂委会组成人员,以及在教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教会如果发生严重冲突事件,十有八九有教会的领袖参与其中;反之,假如一个教会的核心团队没有出现裂痕或矛盾,教会就不太可能有大的冲突发生。  相似文献   

18.
路明 《天风》2008,(5):48-48
纪念马丁&#183;路德&#183;金基督教领袖呼吁传播和平信息;中东教会牧者责备以色列封锁加萨走廊;美浸信会百年难得联合聚会 卡特主张结束派别纷争;施达新年“红封包行动”造福贫困儿;香港联会新堂主任交流 盼促进教会联合……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8)
<正>信息时代下的教会,必须善加利用灵活多元的电子化工具,并在传道、牧养、聚会等活动中创新应用。1440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活版印刷技术,让信息流通得以超越过去"口语传播"与"手写文化"的限制,改变了当时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使信息可以散布得更广,例如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圣经,即是一例。素有"第三波革命"之称的信息时代,无远弗届的电信网络不但  相似文献   

20.
起初的爱心     
刘美纯 《天风》2017,(2):28-29
《启示录》2章至3章是主基督吩咐约翰写给亚细亚七个教会的信(参启1:4、11)。关于这七封书信的写作对象是谁,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最可能的是七封信确实是写给七个教会的,因为其中的信息针对的就是那七个城市的教会当时的问题。同时,七封信是作为《启示录》的一部分,在各教会间传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