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丰盛 《天风》2009,(3):36-36
编者按: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基督教两会江北牧区近40位青年基督徒,本着主耶稣"世上之光、世上之盐"的教导,举行爱心义卖活动,关心困难学生的生活,获得好评.本刊报道活动纪实,旨在鼓励弟兄姊妹多多关心有需要的人……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5)
正基督教倡导"出世"与"入世"的兼收并蓄,即所谓"出世的信仰,入世的生活"。圣经教导我们:"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17:15)基督徒"不属这世界"并不是指要远离世上正常的生活,乃是要远离世上罪恶的事。基督徒既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则无可推诿地要承担社会责任。基督徒不仅应承担普适性的社会责任,而且应该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我们信仰内在的要求,也是人们对基督徒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李保乐 《天风》2017,(11):8-9
基督徒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盐,作为神儿女的我们要将自己尝到的那天国的滋味,让更多人品尝(参诗34:8),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让教会走向社会,使社会了解教会。我们要关注、关心、关爱社会,在构建社会的和谐进程中,体现我们基督徒信仰的价值所带来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涂智进 《天风》2004,(7):8-9
经文:太5:13-16 主耶稣说:"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5)耶稣的意思是说,基督徒要完成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的责任以先,不要忘了自己在家中的责任,那就是说基督徒应当是放在灯台上的一盏灯,或者说基督徒在成为世上的光以先,得成为一盏照亮全家人的明灯。  相似文献   

5.
倪光道 《天风》2006,(15):24-26
基督徒必须持守自己的教会性,远避世俗;教会必须持守自己的神圣性,防止世俗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本着圣经毫不含糊地说:持守教会性决不是脱离社会,持守神圣性也不是逃避世界。恰恰相反,持守教会性的基督徒更应当在世界中活出信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持守神圣性的教会更应当努力服务社会,在俗事中彰显神圣,真正成为“世上的盐、世上的光”。  相似文献   

6.
韩愈 《天风》2017,(5):13-14
<正>平衡劳碌与安息,享受与神同工的喜乐一、从圣经看工作:与神"合作创造"基督徒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其"工作神学"是否健康,既影响到教会的社会形象,又影响到信徒的个人生活。工作神学涉及诸多方面,笔者在这里讨论工薪阶层的个体基督徒,从信仰上应当如何看待和选择工作?  相似文献   

7.
董延奎 《天风》2022,(9):15-17
谈及基督徒的灵修,有人用"灵修生活化"或"生活灵修化"来表达,我认为更恰当的表达可用"生活中的灵修",这种表达既有传统的渊源,也使灵修与生活有清晰的分界."生活中的灵修"源于圣依纳爵·罗耀拉的《神操》,是指基督徒从繁忙、嘈杂、烦闷、忧郁中停下来,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进入与神同在的默观,反观自我."生活中的灵修"既出世又入世,是基督徒在时代处境中灵命成长的灵性修为1,也是基督徒不断与主接近的生活见证.  相似文献   

8.
梅康钧 《天风》2007,(19):16-17
当今天中国基督徒与中国同胞,透过"中国制造"现象,与全社会共塑"中国形象"时,从客观上看,也是对社会建构和谐及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声誉实证检验,这也是中国基督徒和中国同胞与社会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因为,构建和谐全民心智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公民的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9.
楼世波 《天风》2012,(7):17-20
让我们基督徒彼此鼓励,相互劝勉,因着基督徒生命中"盐"如"光"的生命品质和生活见证,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经文:太5:13-16耶稣的教导一向非常朴素平实。在《马太福音》"登山宝训"里,他称门徒"……是世上的盐……是世上的光"(参太5:13-14)。参考美国名牧Eugene Peterson(尤金·毕德生)用当代英语口语意译的Message(信息版)译本,发现那段经文可以用更加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文摘     
教会需要与人民共同分享喜乐与盼望梅康钧在《天风》2005年第1期撰写文章,提出宗教与社会和谐,从教会而言,则必须本着信、望、爱的原则,积极走进人民,走入社会,真实地体验上帝在社会生活中的旨意。今天的中国,中国基督徒自主地与人民团结,渐渐超越狭隘的自我意识,而教会致力于宣讲上帝就是爱的讯息,真正与人民共同分享喜乐和盼望。近年来,中国教会倡导和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十分强调神学应成为与人民相和谐的理论支持。教会所传递的信息一直是鼓励中国基督徒在与人民共同创设的和谐社会中,进行极有社会价值的工作。中国基督徒有着这样的省觉…  相似文献   

11.
记不得哪位先人说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每一个人都要把天下大事放在心上,作为基督徒更不例外。基督徒应睁眼看世界,积极参与社会,以关心的态度对待现实社会,尽社会义务,来体现爱的奉献,荣主救灵。  相似文献   

12.
生财有道     
平常心 《天风》2017,(5):39-40
正富足的,认真生活,爱心奉献;缺乏的,感恩享受,安贫乐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有的人轻轻松松日进斗金,日日挥金如土;有的人终年辛苦劳碌,糊口尚难,奢侈品、高消费于他们更是天方夜谭。基督徒当怎样面对或富足或缺乏的生活?在当今时人"唯物"、唯利普遍存在的社会中,基督徒又当怎样活出不一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1,(9):34-34
广东省深圳市基督教两会为了庆祝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市召开,展现基督徒关注社会、关心城市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精神风貌。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7月27日,在深圳堂举办“深圳市基督教喜迎大运书法绘画摄影展”。本次展览共收到书法摄影作品300余幅,作品抒发了基督徒的信、望、爱和对上帝的赞美,  相似文献   

15.
梅康钧 《天风》2007,(21):16-17
如果特奥精神促使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使人民生活更为美好的话,那么,作为基督徒,我们在磨炼与考验中得着爱与体恤,也必然帮助基督徒理解"包容",使之更具爱上帝及爱人之心。  相似文献   

16.
爱主更深     
丁燕 《天风》2007,(17):12-14
我们在世上吃、喝、享受生活的快乐,都是好的,然而要让这一切具有存至永远的永恒价值,首先要爱神,将爱神放在生活的第一位,这是基督徒事奉神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蒿自强 《天风》2017,(10):9-10
<正>经文:太5:13-16主耶稣在世时著名的登山宝训(或天国宪章)曾将信徒(或教会)比作世上的盐与光,这两样是人类生命维持的必需元素,他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述,凸显基督徒在世上要同时具备隐性与显性双重的社会功能.一、调和的盐:隐性功能(参太5:13)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长沙市网络基督徒的宗教生活现实,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试图考察网络宗教生活对于基督徒的宗教性的实际影响状况.结果表明,网络宗教生活不仅没有削弱信徒的宗教性水平,反而加强了信徒的宗教性水平.在对于结果的进一步讨论中,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信徒宗教性的不降反升.一,在网络化逻辑下宗教所实现的电子物质化过程;二,宗教性作为人所潜藏的天性,当遇到适宜的社会环境时,它就有可能茁壮地成长起来,成为人的"第二伦理语系".  相似文献   

19.
叶子 《天风》2004,(8):6-7
马太福音5章13-16节是主耶稣关于基督徒应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的教导。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被周围的人和环境影响,同时也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上面的经文中主耶稣要让我们明确地知道,作为一个基督徒,你应该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与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应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这里主耶稣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是世上的盐,我们是世上光。既然主耶稣说我们是世上的盐和光,那么我们就要对盐和光的特点和作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0,(5):37-37
<正>第40届"世界地球日"基督徒组织以圣经观点关心地球2010年4月22日是第40届的"世界地球日",非营利组织"祝福地球"于4月21日举办"万物的希望"活动,以圣经观点关心地球,回应保护地球花园的呼召。"祝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