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般来说,在基督教神学中,对神学与经验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经验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资源,另一是认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架构,以诠释人类的经验。传统或古典的神学将神学看为某种纯客观的关于信仰的科学,其是基于两个神学资源——圣经和传统——对基督教信仰加以反思,并认为神学的内容是从不改变的,是在文化之上的。随着处境神学的提倡,经验作为一个新的神学资源而得到承认。处  相似文献   

2.
陈永涛 《天风》2017,(1):25-25
<正>人类的生存经验及宗教经验可以作为基督教神学一个基本资源的观念,意味着基督教神学关注人类本身的经验。神学在某种意识上就是基督徒对信仰群体的生存经验及宗教经验的反思。人的生存经验包括人的生存的各个层面,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整体经验。而人的宗教经验则是人对超验世界或人的"终极关怀"的探寻和体验,  相似文献   

3.
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来,处境神学是在圣经和传统的基础上,在独特的处境中进行神学的反思.因此,作为一个处境神学,中国神学的构建必须严肃地对待源远流长的基督教传统.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6,(5)
正在上一篇中,我们已经谈论到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讨论。如果说任何一个神学都是处境性的话,那么,神学的处境性是离不开基督教传统的。在传统的神学中,神学的资源有两个:圣经和传统。处境神学的思考在这两个资源之外加上了"经验"作为神学的第三个资源。如此看  相似文献   

5.
正以教育为前提的神学,只能是本土的,其目的在于回应中国教会的实践,总结中国信徒的灵性经验,反思中国教会的发展轨迹一、什么是中国的基督教神学教育?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这句话完全适用于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在大力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今天,神学教育必然要起到风向标和推进器的作用。什么是基督教中国化?怎样促进基督教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标何在?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中国神学教育去面对、回答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许慧芳 《天风》2012,(1):28-30
原罪理论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基础理论,有着深厚的神学和教会教义学的基础,并通过历代基督教神学家的阐发成为人类重新认识自我、反思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寻求自我救赎的重要理论指导。随着基督教会和世俗政权的结合,以悔罪与上帝圣爱和宽恕为基本内容的原罪论关于自然法、罪人、罪责承担、苦行赎罪的基本理念对世俗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神学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许慧芳 《天风》2012,(2):30-32
原罪理论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基础理论,有着深厚的神学和教会教义学的基础,并通过历代基督教神学家的阐发成为人类重新认识自我、反思人类生存困境,以及寻求自我救赎的重要理论指导。随着基督教会和世俗政权的结合,以悔罪与上帝圣爱和宽恕为基本内容的原罪论关于自然法、罪人、罪责承担、苦行赎罪的基本理念对世俗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神学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解放神学 解放神学是对基督教神学的一种新的系统阐释。传统上,基督教神学历来是按照基督教教义的三项信条来阐明它的观点的。这些条款所阐明的信念为:(1)上帝是天和地、精神和物质的创造者;(2)由于人类背离创世初衷而堕落,救赎成为必要,并通过耶稣基督而实现;(3)人类圣洁和完美来自圣灵的不断显现和天国的降临地上。简而言之,基督教神学由创世、救赎和圣洁(或完美)三条教义所组成。  相似文献   

9.
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中国基督教“两会”全委会在济南召开,全体同工一致赞成和支持丁光训主教的倡导,并一致通过了《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我感到“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充分体现了中国教会在思考,充分揭示了调整神学思想的必然,为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和生命活力。神学思想与基本信仰 神学思想与我们的基本信仰之间虽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所谓基本信仰,是指我们所信的对象和所信的内容而言。基督教的基本信仰的对象和内容,都集中地归结在《…  相似文献   

11.
国内新闻     
《天风》2013,(5):58-61
<正>2013年5月刊会议活动中国基督教两会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工作会议在沪召开2013年3月26日至27日,中国基督教两会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成员,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负责同工近八十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回顾了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纪念大会提出的经验,解释了《中国基督教两会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提出立足圣经是神学思想建设的基础;坚持三自原则是推动神学思想建设的前提;健全的基督教两会是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组织保证;回应现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基督教信仰来说,家庭不只是一个神学的讨论对象,也不只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是基督教的核心价值,是基督教神学的主旋律。甚至可以说,基督教信仰就是关于家庭的形而上学。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与圣灵,与此同时,他们又是同一个本体。因此,三位一体,就是上帝的三个位格在爱中的共融与合  相似文献   

13.
我希望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一个新型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讲理智的,一个分清是非并有敏锐的是非感的中国基督教,一个高举基督也高举道德的中国基督教,介绍一位很美、很同情人类的爱的上帝而不是一个残暴的上帝的中国基督教,一个意气风发的中国基督教,将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这个基督教对全世界将会带来重要的信息。我们的前瞻和远景是这样的一个中国教会,它的神学思想是丰富的,不反理性的,比较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它能帮助信徒树立比较和谐和言之成理的信仰和见证。这样的神学思想将受到国人特别是知识界以及国际基督教的重视和倾听,他们将乐于和我们平等对话和交流,不再轻视我们而说“中国没有神学”。我深信,能认识神学思想建设的迫切性,愿为这一远景而献身的基督门徒将会越来越多。──丁光训  相似文献   

14.
近来我国基督教内时常有人提到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思想建设是维护基督教基本信仰的,绝不冲击或改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经过神学思想建设,我们的基本信仰得到更合情合理的解释,从而使信徒更理解和确信自己的基本信仰,使教外朋友也更愿意聆听教会有以告人的福  相似文献   

15.
近来我国基督教内时常有人提到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思想建设是维护基督教基本信仰的,绝不冲击或改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经过神学思想建设,我们的基本信仰得到更合情合理的解释,从而使信徒更理解和确信自己的基本信仰,使教外朋友也愿意聆听教会有以告人的福音。因此,首先,我们不要害怕神学思想建设,我们大可欢迎神学思想建设这件大好事。基督教存在到今天已有两千年。在这两千年中,它的神学思想建设一直在进行。它越来越建设得美好。不说建设,说发展也可以,说调整也可以,说提高也可以。  相似文献   

16.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党和政府积极引导,也需要宗教界自身不断努力,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1998年,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正式启动。几年来,中国基督教举行过几次全国性的研讨会,确定了神学思想建设的基本方向和重要原则,在一些重要的神学观点上形成共识。神学思想建设,是三自运动的深化和发展,既关系到基督教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更好地维护、诠释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也关系到如何使中国教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调整。本刊特邀基督教界五位人士就神学思想建设发表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陈跃鑫 《天风》2013,(12):35-37
历经两千多年的基督教神学,集几个时代、许多国家地区的神学思想精华于一体,交融辉映,从而产生了今日基督教神学之丰富性。当然,基督教传到了中国,作为一种强势的基督教文化,与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浑厚中国文化相遇时,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预见的是基督教神学与中国文化的接触、碰撞,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述韦卓民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处境,随后探讨韦卓民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和教会实践,最后总结概括韦卓民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的重要意义。本文指出韦卓民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想和实践既为当前正在推进的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珍贵神学素材,同时他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的思索和实践方法也颇富启发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神学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是女性主义运动和解放神学投射到基督教领域而形成的一种神学思潮。如今,女性主义神学已经形成一个全球化、跨文化的神学思潮,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女性主义神学对于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一、打破父权制思想辖制,建构性别平等的教会女性主义神学伴随着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拉美解放神学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