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每天晚上玩过电脑后,常常忘记关电源。等到上床想起来时,因为天太冷,我就不想再起床去关它,这个时候,我总会使唤被窝里的老公。刚开始的一两次,老公眉头都不皱,很快起身就去了。可我一而再,再而三,天天晚上使唤他去帮我关电源时,他就对我抗议起来。可尽管抗议,他还是去了,但满脸气呼呼的样子。他关掉电源的那一刻,通常会弄出很响的声音,我知道那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可他回到卧室关门的声音又很轻,我知道,他是怕吵醒了我。这个时候,通常我就会躲在被窝里偷着乐——嘿嘿,谁让他爱的是我呢?在这种快乐如飞的日子里,我们有了儿子。耳濡目染,我的这种伎俩,也被儿子灵活运用了。一天夜里,儿子突然从被窝里探出头来说:"爸爸,我要尿尿。"老公愤怒地朝儿子瞪着眼睛说:"男子汉,大丈夫,自己去!"儿子也不甘示弱,嚷道:"卫生间没灯,我害怕!"这时,我在被窝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上骗子很多,而经常跑业务的王栋却极少上当受骗。我们问他秘诀,他说:"就俩字,不贪!"有一次他去一个地方,走在路上突然捡到了一个手提包,旁边还有一个人看到了,那个人让他打开皮包,一看里面有一件非常珍贵的金首饰,估计最少也得值几万块!那个人提出:"见者有份,你总得分我点!要不你把你身上的钱给我,这个包就归你了!用一点儿小钱换一件几万块的首饰,你占大便宜了!"  相似文献   

3.
总有理由     
常慧鹏 《天风》2004,(6):45-45
过完假期,幼儿园也该开学了,五岁的儿子却总是借口推辞不去."那怎么行?"我心里一面思忖,一面走近他的床边,"喂!儿子,该上学了!"他用稚嫩的小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带着乞求的口吻说:"爸爸,今天就别去了,后天就是我的生日,妈妈已经答应了,过完生日再去的."  相似文献   

4.
勇敢地老去     
正儿子黄点兵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地拜师、上班,大约十多天后,是他的轮休日,他在微信里通知我:"明天下午回家,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赶早班动车回酒店继续上班。"我回:"是回家拿东西,还是想我了?哈!"最近,家里就我一人守着。他居然回了一句肉麻至极的话:怕你一个人寂寞。原来,我在儿子心目里,已是一个寂寞的老人了。虚岁54了。生日这天,写了条微博:配几张这六年来自己  相似文献   

5.
盲者守灯     
有一个婆罗门在六十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求神保佑,生了一个孩子,因此他非常疼爱这个宝贝儿子。可是,很不幸的,到了孩子六、七岁时,突然生病死了。婆罗门十分爱护这个儿子,所以对孩子的逝去,一直耿耿于怀,无法放下。他想:“我好不容易向神求来儿子,阎罗王怎么可以轻易地把他带走呢?”婆罗门就去找阎罗王计较。他一见到阎罗王就高声抗议,阎罗王听了,只说道:“我带你去找你的儿子。”爱子心切的婆罗门,急急忙忙地跟着阎罗王走。过了好久,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婆罗门看到他那可爱的儿子正开心地玩耍。他情不自禁上前抱住儿子,说:“儿啊!我找你找得好苦喔!”可是,这个儿子却一脸茫然地回答:“你在讲什么啊?”  相似文献   

6.
你们要去     
刘保胜 《天风》2008,(4):16-18
基督如今站在上帝儿子的地位,给我们所有侍奉的工人一个明确的保证,告诉我们:他是率领我们的元帅i是天地的主宰!所有的权柄--就是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都在他那里!并且他向所有愿意回应的人,发出一个呼召--"你们要去!"最后还赐下应许--凡接受呼召的人,他就要常与他们同在!今天.我们的主对这个时代的门徒也同样发出了呼召--"你们要去!"凡是接受这个呼召的福音工人要面对其中的三个要求:要带着异象、带着生命、带着信息去!  相似文献   

7.
骆颂恩  吴新望 《天风》2015,(4):10-11
经文:约1:14-16;诗84:5-7;赛35:1-2;林后3:18"从他半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一位父亲初次领着自己最小的儿子,一同上教堂去礼拜。当父子俩刚跨入圣殿大门时,儿子带着奇怪的目光,手指着台上悬挂着的十字架说:"爸爸!一个好大的‘加号’噢!"爸爸弯下腰轻轻地说:"孩子,这不是‘加号’,是十字架。"儿子又接着说:"爸爸,在学校里老师明明教过,‘十’就是算术中的‘加号’。"爸爸刚要回答,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是的,的确是一个‘加号’。十字架,在我们基督教的信  相似文献   

8.
疑还是信     
正《列子·说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邻居家的儿子偷走了斧子,便去观察那人。看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他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  相似文献   

9.
金币丢了     
有人去请教他的导师,智者与普通人会有什么不同。他的导师捋了捋胡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想从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个做王位继承人。就给他们每人一枚金币,让他们骑马到远处的一个小镇上,去随便购买一件东西。而在这之前,国王命人偷偷地把他们的衣兜都给剪了一个洞。中午,兄弟俩回来了,大儿子闷闷不乐,小儿子却兴高彩烈。国王先问大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大儿子沮丧地说:“金币丢了。”国王又问小儿子为什么这般高兴,小儿子说他用那枚金币买到了一个无形的财富,足以让他受益一辈子。这个财富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训:在把贵重的东西放进…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11)
<正>经文:约10:1-6"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在中国教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会议像这一次一样与一个人直接相关,即纪念我们敬爱的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在金陵协和神学院读书时有一次经历让我难忘:蒙学校的抬爱,我有了一个学习声乐的机会,有一次丁主教领我们几个不同班级学声乐的同学去听音乐会。谈话间他问我:"说说毕业后你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谎言     
正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  相似文献   

12.
<正>儿子的"小危机""我不喜欢这个学校,不想去上学了!"进入小学一个多月后的一个下午,放学回家的儿子满腹心事地对我说。"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不喜欢这个学校了?"我俯下身问。"我们班同学都不跟我一起玩!"儿子微微扬起脸,蓄满的眼泪从眼眶里流了下来,他不好意思地别过头。  相似文献   

13.
习惯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劝。  相似文献   

14.
《茶之书》中,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当儿子完成工作时,茶师却要求他重做一次。于是,少庵又花了一个小时扫院。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上。"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一个走得筋疲力尽的旅行者来到了一棵树下,坐在树阴下休息。他不知道那是一棵具有非凡魔力的树。它的名字叫做"如意树"。坐在那硬邦邦的地上,他想,要是现在能躺在一张温暖柔软的床上,那该有多舒服啊!一念及此,还没等他缓过神来,顿时,一张柔软的床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不禁大吃一惊!愣了片刻之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爬上床去,舒舒服服地躺倒了。这时,他不禁又想,  相似文献   

16.
习惯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劝。  相似文献   

17.
正最好的婚姻,一定是可以在人间烟火的土壤里,开出花来的。一次朋友聚会,要去海边烧烤,我和关先生、还有小黎夫妇负责采购食材。到了超市门口,小黎老公突然说:"我就不进去了,你们女人去买就好了。"接着,他对关先生说道:"咱们去喝杯咖啡等着吧!"关先生说:"我老婆不会买,我还是跟着一  相似文献   

18.
正《吕氏春秋·去私》中,讲了个很感人的故事。墨家有钜子叫腹,他的儿子在秦国杀了人,秦惠王很同情他,说你的年纪大了,就这一个儿子,我不忍心杀他,打算把他放了。但是腹不同意。他说,我们墨家是最尊重法律的。法律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现在我的儿子杀了人,如果不治罪,那就损害了天下的大义。您虽然要赦免他,但我不能不行墨家的法律。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杀死。腹的铁面无私,让我想到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所大学的课堂上,一位心理学教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目:某日深夜,一对父子在高速公路上不幸遭遇车祸。父亲当场死亡,儿子身受重伤,但还有救,警察赶到后立即送伤者去附近医院抢救。医院的主治医生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手术室。谁知,医生刚看了病人一眼,就大声惊呼:"天啊,这是我儿子啊!他怎么会出车祸?"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教授让学生们把答案写在纸上。随后,教授收上答卷看了一遍,念了部分答卷:"这对父  相似文献   

20.
单渭祥 《天风》1994,(收录汇总):30-32
教会内,有信徒与教内某人起了冲突,他认为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那就"走远一点",采取"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态度,"反正一个礼拜就遇见一次,绕着走不就行了,如果绕不开就选择去别的教会做礼拜"……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冲突后的结果,远离窘境.还有姊妹曾对笔者说:"我爱教会,也爱牧者.可是,请别让我与有些信徒互动,因为我'伤不起'……"笔者的回答是:"姊妹,对你的这类想法,我可以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和同情,但我实在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