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推荐     
《天风》2016,(7)
正《系统神学讲义》作者:沈以藩主教本书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的第一本由内地作者撰写的系统神学著作,也是沈主教生前在华东神学院教授系统神学课程期间所整理的讲义书稿。本书包括从神学的定义、神的本性、启示,到终极论等十个部分,作者用平实而深入浅出的语言,诚恳而有力的论述,使系统神学通俗易懂,又不失深邃的思考;结合社会现实,让神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用健康整全的神学来指导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2.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3.
在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非神学的"神"始终在场,并在"神与物"的不同关联中展现"人与物"的本质区分。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神以隐而不显的方式,于其宗教神学的经验性背景及"时间"视域中在场;在其思想转折阶段,其作品直接出现"诸神""神圣者"等名称及关涉神的直接论述,它们以"非神"的方式在与"非物"的关联中在场;当"此是"在其思想晚期返回到"终有一死者"之名时,"人"与"物"在"最后之神"的经过中同归于"是者",这为思想的另一种开端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姚志一 《天风》2001,(11):20-21
步入了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基督徒在这历史的重要时刻,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办好中国农村教会(因为我们基督徒80%以上在农村),如何在农村教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使我们的教会进一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 从1998年11月全国基督教两会召开的“济南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至今已经快三年了。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对办好我们中国教会、活跃教会的神  相似文献   

5.
在纳粹行将就木前夕被盖世太保秘密处决的潘霍华是没有殉道者时代的殉道者。神学家潘霍华对于今天的教会来说,不仅仅是一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神学遗产仍然对于现今的神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生平与他的思想是一致的——他所活出来的正是与他所领受、所坚持的信仰与神学是完全一致的。本文以潘霍华的《追随基督》中的神学要点作为研究的内容,概略性阐述了潘霍华写作该书的历史背景与写作目的。文中分析了潘霍华驳斥当时在德国基督教中广为流行的"廉价的恩典",提倡"重价的恩典"的神学理念,理清其背后重要的神学思想的出发点与基础——基督论的教会论。展开分析潘霍华在《追随基督》中有关"基督作为教会团契存在"、"基督界定基督徒与基督徒团契的生活"、"十架神学"、"基督徒的生活",以及"重价的恩典",这几方面重要的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微仆在《天风》2004年第1期撰文,认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神学理论应该有不同的思考和诠释。如何调整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神学理论,对如何办好教会,传好福音,使教会与社会更有对话性和适应性非常重要。因为宗教可以被看作是感情的工具,基督徒常受信仰感情的影响,容易把信与不信的人分离,造成许多信徒与不信的人产生隔阂,甚至矛盾。这其实是违背神的旨意的,因为上帝是爱,十字架是上帝爱的语言。基督教最动人的地方,首先不在于它的教义,而在于它显示了爱,高举了爱,散播了爱。使它吸引无数男女为推广爱的事业而献上了一切。圣经…  相似文献   

7.
<正>"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经文:创1:28,2:15;罗8:22这个题目也许有点新奇,因基督宝血救恩易让信徒联想到"红色",而今天,"绿色"不仅仅象征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基督徒,它更象征着一个有生态保护意识的基督徒。一、珍爱上帝创造生态保护关基督徒什么事?基督徒要完成传福音的"大使命"已经够忙了!况且将来有一天"天地都要灭没"(参来1:11),就算  相似文献   

8.
王新生 《世界宗教研究》2011,(1):106-112,194
本文基于拉纳的文本证据和思想脉络,论证拉纳争议性的"匿名基督徒"观念其实是他的先验人学思想的必然延伸,是他有关"超自然的实存"以及相关的上帝普救恩典观的一种继续,是对利玛窦当年立场的一种再肯定,更是他为当代天主教跟上时代和向世界开放所搭建的一种对话平台。其立意不在于贬低其他宗教,而是力图端正天主教的这样一种态度,就是立足潜在的"天生基督徒"和已经认信的"显明的基督徒",认可和宽容现实中的"匿名的基督徒",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破除固步自封的传统天主教有关"教会之外无救恩"的论调。拉纳在教会和神学方面的开放主张和观点正是其"匿名基督徒"之说为代表的宽容精神的一种贯彻,他对社会的人性基础的重视,以及对于和平、对话等价值的强调,则是这种精神的进一步体现。拉纳之所以被尊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天主教思想家,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归因于他的"匿名基督徒"思想在实质上奠定了"梵二会议"改革精神的主调,实践上影响到"梵二会议"前后天主教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自清末以来,著名的基督徒知识分子张亦镜开始探讨基督教本色神学问题。他站在"基督教审判文化"的立场上对中国文化进行选择性审判:对儒家思想、祭祖和佛教基本上持批判的态度,原因是神的作为印迹较少;对道教和墨学持欣赏的态度,原因是神的作为印迹较多。虽然这种选择性审判中国文化不免带有武断粗糙之嫌,但还是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一条中间本色神学路线,这条路线兼顾了中国人与基督信仰的"双面人"特点,可以为当今基督教本色神学提供一个思考的维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创造与救赎、人格塑造与学养、人文精神与灵命进深等角度,探讨了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的关系,呼唤更多的"基督徒君子"涌现于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11.
胡应强 《天风》2006,(7):30-34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书刊发行工作直接关系到基督徒灵命成长;关系到基督徒对社会、对他人的正确认识;关系到基督徒伦理责任的塑造及神学思想建设;关系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理念的落实。湖北省基督教两会书刊部牢记以文载道、以道育人。认识到书刊发行工作做得好,有利于圣经知识的传播;有利  相似文献   

13.
利剑 《天风》2004,(3):14-15
回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深切地认识到,维护社会的稳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会付之东流。当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地奋斗在各条战线上,中华民族的真正腾飞已成为包括中国基督徒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人民迫切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近来“东方闪电”(实际神)的所作所为,严重干扰了中国基督徒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广大基督徒对此深恶痛绝。本刊编辑部收到读者来信,要求《天风》揭露和报道“东方闪电”(实际神)的卑鄙行径,提醒广大基督徒擦亮属灵的眼睛,与恶势力作斗争。为此,本刊发表警惕“实际神”残忍一文作回应。  相似文献   

14.
中南神学院     
《天风》2003,(6)
中南神学院院长汪振仁牧师说:自1998年全国两会在济南召开六届二次全委会,讨论了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问题后,中南神学院举行了多次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除部分师生参加外,还邀请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宗教哲学系的教授参加。研讨会围绕灵性与知识的关系、基督徒的社会责任、教会的社会功能等课题研讨。通过讨论,开阔了神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神学思考的兴趣,藉着课堂在圣经观、神学观上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5.
历代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透过对中国古藉和对人们的生活姿态的研究认为,天主的启示:(1)既在西方,也属东方;(2)不但有其特殊性,而且还具有普遍性。换言之,从基督徒的神学经验来看,一方面,透过降生成人的圣言,我们发现了中华文明中的神圣元素;另一方面,这样一种发现过程的神学经验及其内涵可以互为因果地补益以西  相似文献   

16.
黎新农 《天风》2003,(4):36-43
中国教会正在进行的“神学思想建设”既需要圣经的支持,也需要神学的思考。鉴于教会多从“救赎神学”思考问题,故本文特从圣经出发,对“创造神学”源流作一点探索。希望能从创造神学角度理解神学思想建设,积极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所观察和分析的有关“创造”的经文材料,是犹太宗教思想史的宝贵材料,更是基督徒释经和进行神学思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文本”。而基督宗教思想史上对“创造神学”的反思,则为中国基督徒今日从“创造神学”角度探索“神学思想建设”之路提供助益。本文提供“创造神学”思想“文本”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试图从创造神学层面理解“文化”,为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相融会提供一点神学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郑友清 《天风》2002,(2):28-29
加强神学思想建设,这对纯正基督教的信仰,统一对圣经真理的认识,抵制异端、邪教的渗透,是很适时,且是重要的。神学思想建设,就是要我们对神的认识与信仰,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得到适应。人是群居的,随时都在与他人接触来往。你的信仰如何?你的神学思想正确与否,都会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现就基督徒如何与人相处,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8月15日至16日,基督教全国两会"珍爱上帝创造共建美好生活"神学思想建设讲道交流会东北片区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吴巍牧师、副会长兼总干事单渭祥牧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24位讲员分别从基督徒要增强环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6)
<正>[前言]我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但我们都是神学工作者,都关心中国教会的神学建设。"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中国神学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每一位具有中国教会意识的中国基督徒在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汪维藩教授提议,我们三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神学做一点介绍、做一点探讨,哪怕是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承蒙《天风》杂志编辑允准,我们自本期起,将在《天风》上开辟这个小小的栏目。诚愿这个小小的栏目,能被读者接纳。我们最初将这个栏目的名称定为"中国神学三人谈",但后来考虑到我  相似文献   

20.
正他们听了太多太多的教导,却还没有触摸到那位道成肉身与人同在的基督属灵,是基督徒应有的身份属性,也是每个基督徒一生追求更深认识神的表征之一。圣经告诉我们"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参林前2:15),也教导我们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参林前14:1)。总而言之,对于基督徒而言,拥有属灵恩赐是人人向往的。这样的追求与渴慕原本是好的,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不难发现,有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