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把教内一些非专职教牧称为"平信徒",大多数时候,这词是用于自谦或推诿,如当人说"我是平信徒"时,其潜台词可能就是"你不能以专职教牧的要求来要求我"!那么,圣经里有没有"平信徒"?"平信徒"注定得"平凡"吗?谁都清楚,圣经中找不出"平信徒"一词,这词在教会史上何时或如何形成,笔者没有考证过。或许这是早年教内出现"圣职阶层"之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正念大学的时候,我常跟朋友去游泳,其实我并不怎么爱游泳,是硬被拉去的。更妙的是那个朋友也不喜欢游泳,只为听说游泳是减肥最好的方法才去的。为了减肥,那朋友一趟又一趟地游,存心消耗热量,而且刚游完就去称体重,兴奋地说效果立竿见影,果然轻了不少,接着请我去庆祝——大吃一顿。我说:"你不是要减肥吗?"他说:"怕什么?不是减了吗?游了两个小时,当然有资格好好吃一顿。"结果一个月游下来,他非但没瘦,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6)
正疫情期间,我没有正常地开展工作,全身心在家陪伴两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接受网课学习。我成了一名没有经过训练就上岗执教的"在家班主任",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挑战,我想绝大多数家长都面临这个巨大挑战,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完全不在状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段时间你有打骂过孩子吗?你有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而气得吃不下饭吗?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回答说"我没有,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成功的因素不胜枚举,源于每个成功者的经历不同。近日,一位私营企业的亿万富翁在说到其成功的原因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熟悉我的人不止一次问我:"你创业摆地摊卖老鼠药时整天乐呵呵的,现在成了亿万富翁仍不知愁滋味,你一生之中难道就没有烦恼的时候?"我回答:"我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当然有烦恼。年轻时遇到烦恼我就想--自己的房子是租的,做买卖连个正式摊位都没有全家要吃饭,孩子要上学,我肩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哪有时间和精力生气烦恼呢?一想到这里,烦恼就没有了,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创业,进行最初的资金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5.
试想这么一种情景,某天你和朋友预订了一桌1000块钱的晚餐,品尝第一盘菜时,你和同伴异口同声:"好难吃!"第二道菜放进嘴巴,发现还是味道不佳。等全部的菜都让你们觉得难吃时,这时你处于一个两难境地,你需要做出决定,是忍住吃饱肚子再差评离开,还是会立马离开?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上来看,如果你确定晚餐真的难以下咽,为了避免更多的利益浪费,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立刻离开。当你已经付过钱的那一刻,1000元已经使用了,这就是沉没成本。但是我相信更多的人会选择难吃也得吃,因为不吃也已经浪费了1000元。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5,(6)
<正>经文:太14:13-21;可6:30-44"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也把那两条鱼分给众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主耶稣所行的"五饼二鱼让五千人吃饱"(除妇女孩子外约有五千人,实际上约有一万人)的神迹,能给我们不少启发和帮助。一、勇于面对难题,设法积极解决门徒遇到需让约一万人吃饱的重大难题时,所采取的行动是:请主耶稣"叫众人散开",好让他们"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参太14:15)。门徒采取的是消极面对困难的态度。而主耶稣却不是这样,他对门徒说:"不用他们去,  相似文献   

7.
心安胜良药     
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年轻时曾行医十余年。一次,他和朋友尤克金去参加一个酒会,酒会开始不久,一个叫蒙格的绅士突然发病,抱头躺地叫痛。有知情人说:"蒙格患脑神经痛多年,发作时必须立即吃一种特效止痛药,刚才他说参加酒会来得匆忙忘了带药,不想真的发病了。"柯南·道尔上前为他做了简单的诊查,说:"蒙格先生,我和你一样患有脑神经痛,我带的止痛药比你吃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吃一片马上就会见效。"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倒出一片药,让蒙格吃了下去。不一会儿,蒙格的头果然不  相似文献   

8.
正做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曾国藩说:"做人要收敛。"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苦而不言,喜而不语。苦而不言不是要你打断牙和血吞,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学会吃一点无伤大雅的亏。少抱怨是因为没有人喜欢听你的抱怨。面对苦难时,很少有人真的想要了解你的苦难,苦而不言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辛弃疾,20岁便出入行伍,曾在万军  相似文献   

9.
渊声 《天风》2015,(4):36
问:我们夫妻在名义上都算是基督徒,但我先生不知怎的染上了赌瘾,我多次劝他停手,也与他不知争吵过多少次。他有时也懊悔,但不久又像着了魔似的想方设法去赌,令我十分痛苦,真是"一人犯罪,全家遭罪"!我当怎么办?—信徒:小芳答:小芳姊妹,你好!我很同情,也很理解你的遭遇。其实,类似你这样的家庭还真不少见,尤其在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农民一闲下来就围在赌桌上,还自称这是"小赌怡情"。可是,那一个个大赌棍不正是从小小的"怡情"开始的吗?赌博因其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朋友想减肥,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有一天她听人说,每天记录吃的食品的热量,只要不超过基础的热量,人就会渐渐地瘦下来。朋友一听,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吃什么都先把它们各自的热量记录下来。若哪天菜品太好,吃超额了,她一定会比平时多做一倍的运动,赶紧将热量消耗掉。我问她,你不嫌麻烦吗?她  相似文献   

11.
一模一样     
正侄子在我开的骨头汤店学了半年后,回去也开了自己的店。那天,侄子来电话说:"叔,我这店开两个多月了,生意还是平平淡淡,和您的店比简直是天上地下。"我说:"质量是关键,质量不好难招客。"侄子说:"原料是我亲自精挑细选;技术是您亲自传授,操作规程掌控严格,质量一点都不敢含糊,可以说和您店的质量一模一样。"我说:"要不就是分量少?分量问题至关重要,应该一碗饭能让大多数人吃饱。"侄子说:  相似文献   

12.
农夫和蜂鸟     
正一天,农夫抓到了一只蜂鸟。农夫正准备把它吃掉之时,蜂鸟说:"哦,天啊,你为什么要吃掉我?我是这么小——还没有你的拇指头大!嘿,我都不够你一口就吃掉了!对你这样一位大人物来说,这算什么样的一顿饭呢?请放我走吧。""放你走!"农夫说,"不,不可能!我知道你是很小,但你的肉会更甜,而且你也知道少总比没有强。""要是我答应给你带来一颗像鸵鸟蛋那么大而且值一大堆一  相似文献   

13.
事奉与价值     
黄海林 《天风》2009,(2):37-37
有一段时间教会经常安排我出去领会,有两次聚会结束我要离开时,信徒从教堂出来,黑压压的一片站在教堂院子里,齐唱.风几送你去登程,雨儿送你去远行,不知你何日能归来?愿你多保重,手扶真理的犁,辛勤耕耘去撒种……"那场景我无法用文字确切地描述,不知是感动,还是激励……  相似文献   

14.
故乡的河     
一故乡的河是没有名字的。名字是人起的,人没有给河起一个名字,它还是一条河,这对它毫无影响。人们无法给这条河起名字,是因为它不仅仅属于自己,河的这边有村庄,对岸也有村庄,河头有村庄,河尾也有村庄,你如果取名叫"孙家河",别人自然可以叫"庞家河"、"胡家河"、"袁家河"。这可如何是好?也别纷纷争争了,干脆都叫"河"。若问你到哪里洗衣?回答"河里";再问你到哪里淘米?仍然可以回答  相似文献   

15.
我的童年是在没有电灯的时光里度过的.记得,当时如果是碰上连月光都没有的晚上,村里一片漆黑,孩子们除了搞一些捉迷藏、老鹰捉小鸡和砍龙纱尾的游戏以外,就只好去听大人们讲故事了.讲的又大都是"鬼古",听起来很有味,可听完了就不敢走了.为什么?因为讲的大多是本地"鬼",且越讲越近,直到讲到你屋边,有时甚至讲进你屋里,你还敢回家吗?……后来阿爸就慢慢地发现了问题,先是再也不准我们去听那些胡编乱造的"鬼古",一边就给我们讲"鬼怕书"的故事,也不知阿爸是为了鼓励我们用功读书,还是为了驱鬼镇邪,以抵消"鬼古"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神沉默时     
薛静 《天风》2016,(1):8-9
正经文:诗42:5"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诗篇》42篇的作者在陷入极度羞辱、危险、窘迫的境地时,两次表达自己因缺乏神同在而产生的痛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通篇也没有听到神的回应,换句话说,神回应的方式是沉默。面对人的困惑、渴望、质疑、痛苦,神为什么选择沉默?一、神的沉默,对人是一种"迟延"的等候所谓"迟延",从时间上来说,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当摩西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 一个探头探脑的学生在家门前晃动,当我走到门口时,他神秘地问:“老师,你有空吗?”“什么事?”“我有件拿不定主意的事想求教您。”“行,来吧。”“你家里还有别人吗?”“没有。” 进了家里,这们学生顺手将房门关上。“老师,有几位哥们,叫我去报复一个以前在初中读书的同学,我过去因打架曾有过教训;如果不去帮忙又怕得罪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我严  相似文献   

18.
请好好说话     
正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如何让你的表达变得更温柔更尊重人?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用词,比如把"谢谢"改成"谢谢你",把"随便"改成"听你的",把"我不会"改成"我可以学",把"听明白了吗"改成"我说明白了吗",把"关我屁事"变成"你开心就好",把"关你屁事"变成"你猜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些你在聊天中最不喜欢听到的硬词,处处显得"我比你高明""我不在意你的感受"的句子,脱口而  相似文献   

19.
一、风流才子之心路历程 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到"六如居士",从年少时的伥伥到黄金泪洒满两袖的科考才子,唐寅曾经历了大喜大悲的岁月,伤花悲秋,醉酒吟花的失意年华,扪心自问"我是谁?"其《伯虎自赞》中有言语:"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有我."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流,灵与肉的对抗.风流不羁与伤悲落寞蕴含其中,藏而不露,隐而不显.唐寅于嘉靖二年癸未十二月二日病逝,年仅五十四岁.绝笔写照:"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不愧为自称是"天上闲星地上仙"的唐伯虎,将生死视为邻居,何等的洒脱!然而感慨之余却也隐隐有种此才辜负,明珠暗投,纵有国色却投野翁家的悲怆与落寞;"满腹有文难骂鬼,措身无地反忧天",有才无用的无奈;"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知己难寻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正这次去德国旅游,短短几天的德国生活,使我对这个古老的国家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德国人的"吝啬"令我难忘。刚到德国那天,朋友为我"接风",大家济济一堂,好不热闹。晚宴算不上丰富,一份牛排、一盘蔬菜、一小碗汤、两块面包,再加一杯啤酒,分量也仅够吃饱,晚宴完毕,自然都光盘,朋友还用面包片擦光了碟子,吃得津津有味。说话间,朋友的女儿要喝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