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风》2017,(4)
<正>在成都教会,很多弟兄姊妹都知道热心的"魏医生",对她赞不绝口。在一个冬日的上午,我有幸见到了她,并前往成都珍君仁济医院进行参观。偶然中爱上旅行目的地魏淑珍姊妹,祖籍安徽,1987年医学院校毕业,毕业后进入黑龙江某医院工作,至今已从事医务工作30年。  相似文献   

2.
牧琳爱(Eunice Moe Brock)姊妹,美国人,1917年8月11日出生于中国河北北戴河.她的父亲是美国传教士,在开往中国的船上认识了牧琳爱姊妹的母亲并相爱.牧琳爱姊妹随传教士父母住在山东聊城山陕会馆附近,13岁时回到美国接受教育.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丹佛市儿童医院院长.2013年4月28日凌晨于山东聊城市安息主怀,在世蒙恩96年.  相似文献   

3.
李世峥 《天风》2022,(10):38-39
一位年轻的姊妹在她工作的城市买了新房,装修的时候,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细心地记录着整个过程.走好了水电,铺好了地板,装好了厨具,买好了电器,姊妹都会发一组照片,写一段文字,与她的亲友分享心中的喜悦.姊妹每发一组照片,都会有不少人给她点赞、留言,看到大家与喜乐的人同乐,姊妹很是开心.  相似文献   

4.
马素英是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相城教会的一个姊妹,年已73岁,年轻人都亲切地称她"马姨".马姊妹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看到神在母亲身上显出的大能,她的心里很早就埋下了福音的种子,她和哥、嫂、弟媳都先后受洗归主.提起马姊妹,教内教外无不交口称赞,称她是完全奉献的模范.关于她的事迹,《淮北日报》曾有"雷锋在身边"的主题报道."愿向主奉献一切,我所有时间、财物;献我身,献我灵魂,永完全,永归与主."(《依傍十架歌》)这是她的心声,也是她的实践.马姊妹一路走来,亲身经历了相城教会的发展;相城教会的兴旺也见证了马姊妹的付出.  相似文献   

5.
王荣伟 《天风》2018,(9):58-58
几年前,A姊妹的8岁女儿被邻居小哥哥性侵了……报案后,公安机关介入,因为加害者是未成年人,最后做了经济赔偿以及教育处理,A姊妹为此这几年一直在搬家,就是为了让女儿走出阴影……年初,B姊妹要求我为她遭遇职场"脏话连篇"的境遇祈祷,原来在她周围一些同事是"好色之徒",常常用不堪入耳的"黄段子"对她进行言语骚扰,甚至猥亵(动手动脚),B姊妹多次严厉斥责,但是效果不大,她为此万分苦恼……近日,她换了工作单位,才走出这个梦魇。  相似文献   

6.
史姊妹今年65岁,在自己家中早已是儿孙绕膝享清福度晚年的好时光,可她却在主的大爱感召下,毅然担起为主内老姊妹弥留之际热心服侍的工作。 去年杜姊妹因摔断腿而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儿女们住得比较远,一时照顾不到。史姊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因此,她甘心乐意担起护理杜姊妹的重担 她每天在自己家中把做好的饭亲自送去,常给杜姊妹洗衣、收拾屋子、洗头、洗脚、倒  相似文献   

7.
川妹丁晓     
有一个叫丁晓的川妹子,1976年出生于成都金堂县普通农民家庭。因为家里贫困,初中毕业后,她便辍学打工供弟弟读书。在亲戚的安排下,她进入一  相似文献   

8.
蒙恩 《天风》1996,(12):35-36
每礼拜天,当弟兄姊妹走到教会,进入圣殿时,总会看到一个健壮的老姊妹,不是在安排弟兄姊妹就坐,便是在带领姊妹祷告,有时还安慰遭遇患难的弟兄姊妹。她就是我们教会里的王德荣老姊妹。 王姊妹今年75岁,起初,她是一个不幸的人,早年被丈夫遗弃,自己带着几个儿女艰难度日。后来,孩子长大成家了,她信靠了耶稣,神赐给了她一个幸福的晚年,身体健康,儿女孝顺,  相似文献   

9.
这是马红小姊妹给兰州教会青年聚会的第二次证道,也是她平生的最后一次对大家的劝勉,时间是在1990年9月27日。1995年10月她已安睡主怀,我们用小姊妹留下的最后的话来激励弟兄姊妹,纪念她在主面前短暂而充满苦乐的一生,来提醒大家珍惜时光为主尽忠。马红姊妹的见证请看上期。  相似文献   

10.
吴志福 《天风》2017,(5):14-15
<正>当一个人为婴儿换尿布时,连上帝和天使都会微笑笔者认识一位年轻姊妹,她热心侍奉,教会有事随传随到,在不少弟兄姊妹眼中,她是上主的好仆人。而一些了解她实际情况的人则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这位姊妹终日在教会当义工而不去工作,生活所需都靠父母供应,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这位姊妹的问题虽然只是极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每礼拜天,当弟兄姊妹走到教会,进入圣殿时,总会看到一个健壮的老姊妹,不是在安排弟兄姊妹就坐,便是在帮助姊妹祷告,有时还安慰遭遇患难的弟兄妹妹。她就是我们教会里的王德荣老姊妹。 王姊妹今年75岁,起初她是一个不幸的人,早年被丈夫遗弃,自己带着几个儿女艰难度日。后来,孩子长大成家了,她信靠了耶稣,神赐给了她一个幸福的晚年,身体健康,儿女孝顺,  相似文献   

12.
王教佺 《天风》2021,(2):18-19
"信主了,天父让我和我的亲人成为真正的亲人."这是北京海淀堂张二焕姊妹和姜巧仙姊妹共同的感恩心声. 张二焕姊妹出生在山东一个农村家庭."在我的记忆里,家中没有关爱,只有打骂.由于母亲智力有障碍,父亲又嗜酒,酒后见人非打即骂,家里整天鸡飞狗跳,充满了打骂声和哭叫声."因为家里的这种情况,同学们都看不起她,不愿和她玩,她常...  相似文献   

13.
溪竹 《天风》1996,(9):16-17
张静姊妹在神学院就读的消息不径而走。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议论着她,看待着她。了解她的卫生界人士说:“她跟着有祖传秘方的父亲学习了不少医疗技术,放着大钱不挣,去上神学,真傻!”熟悉她的文艺界人士说:“一个能歌善舞的姑娘,几个歌舞团多次邀请她下海演出,她都谢绝不干,非要去上神学,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说:“4年医专毕业,学校里的高才生,多少医院要她。  相似文献   

14.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在人生的长河中,20多年虽然并不十分漫长,但 是,对于李凤兰姊妹来说,这却是她生命经历中最宝贵的时光.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李凤兰姊妹带领一个只有7名信徒的小小聚会点,建造了拥有上千信徒礼拜的大教堂.  相似文献   

15.
巴图 《天风》1998,(12)
每次的大小聚会,当弟兄姊妹走到教会,进入圣殿时,总会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姊妹不是安排弟兄姊妹就坐,就是在帮助别人代祷代求,有时还安慰遭遇患难的和启发引导软弱的弟兄姊妹,她就是义务看管我们教会的李文菊老姊妹。 李姊妹今年63岁,起初她是个不幸的人。早年她爱人因病去世,自己带着五个孩子,孤儿寡母,上有老下有小,尊老爱幼,艰难度日。后来,儿女们都长大成家立业了,她信靠耶稣归向主。信  相似文献   

16.
吴志福 《天风》2018,(7):34-35
在礼拜时鼓掌是合宜的,但掌声只能献给主,而非献给人前段时间在一个基督徒的微信群里,有位姊妹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圣诞晚会期间,她为唱诗班优美的献唱所陶醉,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可坐在她旁边的一位老姊妹却叫她住手,并说:"基督徒参加聚会不能鼓掌,这是高举人,是不属灵的行为。"这位姊妹因此感到疑惑.  相似文献   

17.
网络畸恋     
万菊来 《天风》2008,(6):46-47
2006年"五一"节,我们教会诗班参观杭州崇一堂回来后,我便早早地睡了.深夜12点钟,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是信息铃声,马姊妹发来的,我打开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顿时睡意全无. "牧师,我想去死."短短的几个字使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这深更半夜的,她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我赶紧拨通了马姊妹的邻居张姊妹的电话.  相似文献   

18.
一个侍奉神的人,是没有星期日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休息、是快乐、是幸福。东乡县教会唱诗班的领头人涂淑媛姊妹,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神的工作,她摆上自己,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深受弟兄姊妹的爱戴。 涂姊妹今年六十开外,虽是满头银丝,但步履稳健,浑身似乎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她笑容可掬,态度  相似文献   

19.
特别的春节     
吴玉明  邵立良 《天风》2017,(4):24-25
<正>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农历腊月二十八,我正带儿子一起兴高采烈地逛街,手机响了,是罗姊妹的电话。她说:"吴姊妹,我带了一位病人在古城教堂等你,请你快来!"于是我将儿子送回家后,来到教堂。在教堂门口,我见到罗姊妹扶着面黄肌瘦的小郭。罗姊妹说她要带病重的小郭到医院做HIV检测,但  相似文献   

20.
金燕 《天风》2003,(8):30-31
有一位姊妹,常常挨丈夫的打骂,她向教会求助,教会说你要有爱心,要忍耐,这是你的功课。一天,这位姊妹的丈夫竟在疯狂之中掐她的喉咙,不是女儿及时相救,这位姊妹就丧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