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问:我是信主多年的基督徒,一直在一个教会礼拜和服侍,但近来因种种原因,我不想在这个教会里呆下去了,思忖着换一个教会。可又生怕伤了一些牧者和肢体的感情,给教会带来负面影响。请问我当怎么办?姊妹:小芮答:小芮姊妹,谢谢你把心里的难处说出来,我估计有这样想法的人在基督教会内不会只有你一个。实际上,一个人在一个教会时间长了,总  相似文献   

2.
恩敏 《天风》2014,(11):36-37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林后1:8) 牧者在繁重的牧养工作中,不时遇到种种挑战和压力。牧者也是人,也会深陷压力、孤独,也会受伤。但是,牧者的困难、软弱、苦痛、委屈、重担,一般不便轻易向人吐露。这样,牧者所要承受的压力可能会比信徒更大。当然,牧者可以向神祈祷,懂得将重担忧虑交托给神。但是,我还是要建议教会弟兄姊妹,要懂得关心、支持你的牧者。  相似文献   

3.
傅真 《天风》2002,(5):38-39
雅各和以色列家的人都要听:你们出生以来,我就照顾呵护你们;直到年老发白,我还是这样地怀抱着你!我造了你,必定照顾你;我扶助你,也必定拯救你(赛46:3-4)。“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23:1-6)。教会是神的家,也是我最亲爱的家。我从小生在教会(河南信阳鸡公山),长在教会,我读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是教会办的学校,我是在教会的  相似文献   

4.
<正>"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直等到我来。"经文:提前4:11-16葛优《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成为人人口中流传的经典。21世纪中国教会什么最贵?好牧人。我相信各教会的牧者对此都感同身受。因牧者的任务是要为教会培养好牧人,同时,这对牧者自身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塑造牧者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追寻圣经教导,探求良方。  相似文献   

5.
单渭祥 《天风》2023,(8):30-32
<正>教会内,有信徒与教内某人起了冲突,他认为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那就“走远一点”,采取“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态度,“反正一个礼拜就遇见一次,绕着走不就行了,如果绕不开就选择去别的教会做礼拜”......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冲突后的结果,远离窘境。还有姊妹曾对笔者说:“我爱教会,也爱牧者。可是,请别让我与有些信徒互动,因为我‘伤不起’......”笔者的回答是:“姊妹,对你的这类想法,我可以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和同情,但我实在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编后语     
《天风》2014,(5):11
<正>本期讨论的主题想必能引起初入工场的新同工的兴趣。培养人才主要是神学院的事,但如何使用并让人才在侍奉中成长,却是教会的事。以往在认识上有这样一个误区:教会牧者总是埋怨处境(教会)不够如意,以致让他怀才不遇;而教会又责怪牧者不够理想,以致让教会受到亏损。而事实上,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好牧师、好教会!  相似文献   

7.
单渭祥 《天风》1994,(收录汇总):30-32
教会内,有信徒与教内某人起了冲突,他认为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那就"走远一点",采取"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态度,"反正一个礼拜就遇见一次,绕着走不就行了,如果绕不开就选择去别的教会做礼拜"……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冲突后的结果,远离窘境.还有姊妹曾对笔者说:"我爱教会,也爱牧者.可是,请别让我与有些信徒互动,因为我'伤不起'……"笔者的回答是:"姊妹,对你的这类想法,我可以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和同情,但我实在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圣言的诠释     
《天风》2009,(7):66-66
<正>《圣言的诠释》是汪维藩教授多年来对圣经诠释学的研究成果,汪老师(大家喜欢这样称呼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牧者,与他接触的人,很难不被他对上帝的执着和对教会的深情所感动。通过他的文字,读者可以一睹他丰富的内心与学识。  相似文献   

9.
陈丰盛 《天风》2012,(4):58
悔改之初,我读了一批属灵书籍,其中一本是《司布真传》。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司布真牧师年仅17岁就已受聘为一间教会的牧师。仅25岁,其讲道震动整个英国,给英国教会带来属灵的复兴。后来,我进入神学院深造,经常祷告说:"主啊,让我被你重用,可以像司布真一样。"有意思的是,由于我以司布真为自己的榜样,所以也梦想着25岁被神重用。当然,到25岁时,神迹并没有出现,因为那时我刚从神学院毕业。现在想起来,发现在中国教会中,像我这样有"名牧大用"心态的传道者不在少数,追捧、看中"名牧重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3,(11):64-64
[问]我是一位年轻的教会牧者,近年来,教会里不断有人受洗归主,但同时,又不断有人离开教会.所以信徒人数总量变化并不大。为此我遭到一些长执的批评,认为我管理牧养不力。但我已经很尽力了,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位小牧者  相似文献   

11.
张玲 《天风》2017,(9):15-16
关心牧者退休,是对今天牧者的关爱,是对未来牧者的承诺牧者应教会之需而立,关注牧者退休,是对今天牧者的关爱,是对未来牧者的承诺,更是教会现今的责任。旧约讲到摩西时期上帝对利未人的数点有别于众以色列民,众民是“从二十岁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被数点(参民1章),利未人是“凡一个月以外的男子都要数点”(参民3章),  相似文献   

12.
陈丰盛 《天风》2012,(3):38-38
某间教会请了一位牧者来讲课,话题转到该教会的复兴情况时,该牧者大谈自己教会中那些值得炫耀的会友。他说:“我牧养的基督徒中,有××位明星,有××位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林超群  徐柳武 《天风》2017,(6):20-21
<正>教牧不读书的理由可以很多,但应该读书的理由只要一条就够了读书学习是摆在牧者面前的必答题,本文简要论述牧者不读书的原因、危害及牧者读书的意义与价值,以期牧者奋发读书,成为不断长进的人,复兴主的教会。一、牧者不读书的原因1.没有足够时间牧者同工总是过于忙碌,似乎永远停不下脚步。许多牧者三餐无规律、休息不充足、夫妻缺沟通、孩子少陪伴,但  相似文献   

14.
国内新闻     
《天风》2015,(9)
<正>各地基督教两会消息★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于201 5年7月至8月期间,分别组织负责同工前往平潭.福州、南平、建阳、漳州、厦门和浦城等地进行走访调研,就当地基督教会发展情况与困难.各地对省基督教两会的工作建议与意见以及申请按牧同工的情况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听取基层牧者同工的想法.各地牧者同工对调研组走访表示欢迎.并赞赏省基督教两会倾听基层教会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展开调研。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牧者在文章中提到牧师放弃侍奉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朋友",作者说:"很多牧师没有发展有意义的友谊,没有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在他们面前很放松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释放通道,筋疲力尽的几率会更大。"看到这里,令我感触颇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牧者有很多朋友,教会里的弟兄姊妹都是他的朋友。但事实上,在信徒与牧者之间,大多数的关系就是服侍与被服侍的关系,真的能够成为牧者交心朋友的信徒实在很少。有人会说,同工可能会成为牧者较能交心的同行者。他  相似文献   

16.
岳清华 《天风》2021,(1):37-39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与教会对牧者的生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教会牧者在基本信仰和属灵原则不能更改的前提下,其观念在某些方面必须与时代同步,其理念也不能落伍或偏差.更为重要的是当代牧者当有所为,一个牧者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一间教会的兴衰.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思想当代牧者的当"所是"与当"所为".  相似文献   

17.
<正>主动打破阶层的隔阂,建立起教会彼此流动和相爱的人际关系在许多信徒的心目中,一些大教会虽然人数众多,建筑恢弘,但是却让人感觉冰冷,没有在小教会里亲如一家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笔者在基层教会牧养多年,有一些心得愿意抛砖引玉,与教会牧者同工和弟兄姊妹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对此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解决的良策。  相似文献   

18.
<正>尊敬的教会老前辈李维三弟兄于2019年2月10日安息主怀,享年91岁。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感到非常突然,我为陕西乃至中国教会失去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基督教国画艺术家感到惋惜和悲痛。我认识李维三弟兄己有30多年。1989年至1997年,我在金陵协和神学院读书和工作,其间接触并认识他。当时爱德基金会在南京成立了一个基督教爱德艺术中心,会址就设在金陵  相似文献   

19.
陈丰盛 《天风》2012,(6):15
在温州教会,有这样一个现象,那怕是一个已从神学院毕业多年并在教会牧会多年的同工,只要他未被按圣职,那么,他常常仍会被人称为"神学生"。称呼本来也不必较真,但我要反思的是,隐藏在这并不确切的称呼后面的那种对牧者"轻视"的现实。第一个值得反思的是:在温州教会,基督徒对"牧者"的概念较为淡薄。联合派工现象普遍存在。所谓联合派工,是由于传道同工的缺乏,本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8)
正在微信里看到过一个视频,是一些摄影爱好者拍摄天空中雁群经过的场景,讲解中提到一只领头雁将这一个庞大的雁群从西伯利亚带出来,往南方迁徙。笔者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想到教会的负责同工、牧者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会弟兄姊妹的"领头羊"。主耶稣在讲羊圈的比喻(参约10:1-11)时,提到他自己是牧人,他认识自己的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