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友兰是现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他呕心沥血,几番荣辱,无怨无悔,把一生献给了哲学,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处于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面临着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2.
包兆会 《天风》2014,(12):44-45
谢扶雅(1892-1991)浙江绍兴山阴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写作中国第一部宗教学专著《宗教哲学》。晚年从事基督教文库的编译工作。一生致力于比较中西宗教、哲学、文化的异与同,力主两者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虚云老和尚被称为是近代高僧,禅宗泰斗。他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对近代中国佛教的振兴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和尚为了振兴中国佛教历尽艰辛,殚心竭力,任劳任怨。他一生的业绩可谓功追往圣,德迈时贤。他一生对中国佛教的贡献指难胜屈,数语难表,兹仅以他对中国云南佛教的贡献而略作概述。老和尚对振兴与发展云南佛教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在云南共有26年,鸡足山14年、昆明12年,可谓与云南宿缘深厚。  相似文献   

4.
狄百瑞是西方"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狄氏一生努力推动并促成了美国中国学对中国思想系统内部概念的研究,将中国传统思想引入西方乃至世界视野,提升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狄百瑞的"新儒家"思想体系与现代性息息相关,现代政治运动与思潮是狄百瑞学术研究的根本推动力;狄百瑞对中国传统进行研究,促成符合现代性观念的中国传统人文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兼容、统一,最终落脚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现代性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2,(7):63-64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刘舒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7日晚应邀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做题为"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的讲座。学诚法师围绕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从五个方面来阐释:中国佛教的兴衰与展望;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中国文化的内容和自信;中国佛教在近现代的意义和自信;中国佛教推进现代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中国哲学史的框架内理解和诠释中国佛教,胡适与冯友兰用现代学术的方法分别作了佛教“化中国”和佛教“中国化”两种解读。冯友兰历经一生写成的中国哲学“三史”中,对佛教研究在叙事方式上经历了由史论结合、以史为主到史论结合、以论为先而明其学脉,在理论分析上经历了从新实在论等西方哲学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佛教哲学而得其宗旨。其一以贯之的主线是从揭示中国佛教的本位性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中国佛教哲学,这不仅反映了冯先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转换,也深刻体现了他的世界观转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英汉双语环境下一个中国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个中国儿童在中国的英汉双语环境下零至6岁的语言发展情况及特点.在中国英汉双语环境下,该儿童的语言发展可分为8个阶段;她的汉语发展与汉语单语儿童相同,她的英语发展与英语单语儿童不同,既慢又特殊;她的听力发展英汉同步,口语发展汉语优于英语,思维发展英汉混合汉语为主;她的英语与汉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室观察, 对7岁儿童(中国160人, 加拿大133人)在潜在冲突情境下的资源获得行为进行考察, 旨在比较中西文化背景下, 儿童资源获得行为上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结果表明:中国儿童的求助成人和给予行为显著多于加拿大儿童; 加拿大儿童的资源获得失败和为自己获得资源的频率显著高于中国儿童。果敢行为和轮流规则都是有效的资源获得方式; 请求行为则是无效的。求助成人是中国男孩获得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 对加拿大儿童来说, 则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9.
侯宝林是中国现代相声的一代宗师,这位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一生创作了《77号》《北京话》《醉酒》《新式马甲》等大量优秀的相声艺术作品。他的相声融强烈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于一炉,既让观众笑声不断,又在笑声中给人以教益,俗中见雅,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地位与贡献:留德跟冯特学习实验心理学,奠定了专业基础;扶持创建我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和第一个心理研究所,奠定了组织基础;关于心理学性质与方法之思想,提供了方法学基础;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了儿童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艺与美育心理之思想,开了我国现代文艺与美育心理学之先河;主张西方心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心理学研究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的认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莉琪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05,37(3):335-340
按照“朴素理论”的要素设计研究任务,研究一探查学前儿童能否以衰老这一生命特征为标准做出生物和非生物的本体区分,以及能否对衰老做出生物性而非意图的因果解释;研究二进一步探查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特性(普遍性和不可逆性)的认知。结果显示,4、5、6岁学前儿童在分类作业中的认知成绩随年龄逐渐提高,而在因果解释中,各年龄组儿童都不用心理意图作为衰老的原因;他们对衰老的认知与其对生长的认知密不可分;学前儿童对衰老两个特性的认知不同步;由研究结果可以推论,6岁儿童在衰老维度上具有了较稳定的朴素生物理论。  相似文献   

12.
陈平  宣方 《佛教文化》2010,(1):41-49
<正>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法师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高僧。"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桑沧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自撰的这副联语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法师生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自幼不喜荤惺,喜读佛书。19岁(咸丰八年)抛家别妻、落发于福州鼓山涌泉寺。法师一心向道,志笃行坚,遍访名山大刹,研习经教。为报父母养育之恩,曾从  相似文献   

13.
张光宇一生的艺术探索正是西方现代设计的中国化建构与传播。张光宇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开创了有别于传统学院派美术的另外一条与商业息息相关的现代设计之路。他所涉及的领域有影视、动漫、漫画、插图、杂志、装饰画、设计、工艺美术和美术。他关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其作品中,而且其在理论研究中也始终很重视传统的当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18年至1937年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科早期发展时期,该文论述了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产生和早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留学生群体特征启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发展,“教育救国”观推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发展,躬身实践带动了中国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心理学科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起到观念更新者、理论传播者、实践耕耘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佛教史,展现了一幅斑斓多采的图卷。已经几千年的中国社会的转型,逼迫着有着近二千年历史的中国佛教界自身要做努力的转换。回顾近现代中国佛教史的历程,中国佛教界在近现代的转型中,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做出了建立佛教组织,进一步加强团结;兴办现代僧教育,努力培养人才等续佛慧命的大  相似文献   

16.
自鸦片战争开始,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开始萌芽和生成,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四次转变.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具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救亡道德与启蒙道德的同时并举;二是改良道德与革命道德的交替进行.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政治伦理既具有优秀成分,也具有消极意叉.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长期面临的各种威胁,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政治体制;重新选择和配置各种现代性公共政治伦理元素,走出现代化与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冲突的传统困境;正确处理中国国内民族问题,避免因民族冲突引发社会动乱,是中国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当代转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脱域与重构:反思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与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的"脱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的"脱域",就是中国的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的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的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性,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的现代性"的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新现代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的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西方儿童的社会行为及其社会接受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612名中国儿童和296名加拿大儿童经“班级戏剧”量表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得到三个在中,加样本中含义相同的变量:亲社会性、攻击性和羞怯-敏感性。在加拿大样本中,羞怯-敏感性项目和孤立性项目聚合在一起,与同伴接受成显著负相关。与此相反,中国儿童的羞怯-敏感行为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品质,它与社会孤立性分离开来,而与亲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佛缘     
鲁迅(公元1881-1936年)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作家,一生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文史哲、天文、地理、医学等各个领域。对于佛教,鲁迅也有很深的研究,他不仅购买和阅读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而且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一代宗师金岳霖诞生100周年。为了纪念他、学习他,推进现代哲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将于今年8月隆重举行金岳需百年诞辰纪念活动。金岳霖192O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解放初全国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一级研究员。他一生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应用逻辑分析方法于哲学研究,出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