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用使用RJR研究范式,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优生和差生的FOK判断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优生的FOK判断发展水平高于差生的。优生和差生的FOK判断发展均存在关键期,且优生的关键期早于差生的。优生FOK判断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小学五年级与初一之间;差生FOK判断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初一年级与高一年级之间。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关于材料特征的元认知知识与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伟健 《心理科学》2004,27(3):664-668
本研究以62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优差生的阅读元认知知识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优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而差生不存在显著差异;(2)九年级学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优生进行时间分配的人数显著多于学困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控制的联系显著弱于优生。  相似文献   

3.
以初中代数应用题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题的分类结果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题分类结果差异显著;数学成绩优生与数学成绩差生对代数应用题分类结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研究运用测量的方法考察了 3 86名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结果表明 ,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地好于初二、初三、初四的学生 ;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显著 ;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四个分测验中 ,年级差异非常显著 ;优等生和差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优、差生组织策略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初一年级优、差生在词表记忆中的组织策略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1、初一年级优、差生都还没能自发地运用组织策略,优生只在非典型项目的记忆中群集水平明显优于差生,优、差生的群集水平和记忆成绩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2、在典型或非典型项目的记忆中,记忆成绩和知识背景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算术应用题的分类结果与数学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阴国恩  冯虹 《心理科学》2006,29(4):778-781
以算术应用题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年级、不同数学成绩学生对算术应用题的分类结果及其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算术应用题分类结果差异显著;数学成绩优生与数学成绩差生对算术应用题分类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比较应用题的问题表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2×4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不同年级学生解比较应用题过程中的各种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解比较应用题时的问题表征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数学成绩优生、差生存在不同的问题表征策略;题目呈现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表征策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优、差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小学、初中至高中阶段优生、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趋势 ,并探讨智力、非智力因素与优生、差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 :(1)优生、差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不同 ,但发展顺序一致 ,初二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转折期 ;(2 )非智力因素在优生中普遍高于同年级差生 ;并对优生、差生学习成绩影响差异显著 ;(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呈显著正相关 ,它们共同影响学习成绩。就被试总体而言 :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为 2 2 % ,非智力因素的贡献率为 59%。  相似文献   

9.
优生与差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优生与差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进行了对比,力图从这一角度探讨差生学习不良的原因.被试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差生37名,优生44名),考察其目标定向、认知加工方式及失败应对策略.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自我调节学习上存在一定差异,差生在学习活动中倾向于进行回避定向,对学习材料多进行表层加工或产生自我阻碍,遭遇失败时多采用情绪发泄的策略进行应对;两组被试在自我调节学习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最主要表现为成绩定向对优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差生的学习则有破坏作用.此外,两组被试在自我调节学习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上也表现出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比较应用题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虹  阴国恩  安蓉 《心理科学》2007,30(1):37-40
采用2×2×4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生产的504型台式眼动仪,对不同年级学生解比较应用题过程中的解题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各种眼动指标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解题时数学成绩优生与差生的眼动模式差异显著,解一致性不同题目时的眼动指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广东省五所中学2816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在学习期望和学习意志力分测验中学习适应性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全国理论比率;(2)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习期望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学习期望、学校环境、学习意志力分测验中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生;(4)二类学校学生在各测验中的得分高于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而且检出率低于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  相似文献   

12.
王洪礼  胡寒春 《心理科学》2005,28(3):675-677
运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高师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大一至大四学生无年级、性别、专业的显著差异;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大三、大四差异显著;2、大四与其他各年级学生在自评症状各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男女生在自评症状的强迫和偏执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4、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13.
关于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6,29(3):671-673
本文以117名体育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测量、访谈等方法对在校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作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自编的“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体育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9.4%;(3)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不同专业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类别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三校生(来自职校、技校和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因素和学习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4)人际交往因素和学习因素对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建议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在学生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皮肤电反应、MMPI及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日产San-eilA97A型脑电图机及MMPI(中国版本)对26名大学生进行了皮肤电反应记录及人格特征的测查。结果表明:(1)普通大学生中皮电基础水平个体差异十分明显。(2)皮电平均每分钟自发波动次数与MMPI中的D、Si、Mas、Cn呈显著正相关,与L、K呈显著负相关。皮电平均每分钟自发波动幅度与F、D、Mas呈显著正相关;与L呈显著负相关。(3)皮电基础水平高组与低组在L、Si、Mas之T分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4)习惯化倾向差组与优组在K、St、MasT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差组与中组在Si、CnT分上有显著性差异。(5)习惯化倾向差组皮电基础水平较高;优组皮电基础水平较低,两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学科教学策略对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然教育实验法,探讨学科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学科教学策略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优秀生和普通生的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2)学科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学习独立性、学习计划性、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最为明显;(3)学习适应性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6.
陈本友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1):177-180
从时间管理倾向和目标设置的有关理论出发,设计了两个实验任务,考察了中学优、差生目标设置的效果。结果发现,中学优、差生在目标设置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简单任务上,中学优差生在完成任务的时间和准确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复杂任务上,二者都存在显著差异,优生好于差生。研究还发现,在完成任务的时间上,目标设置对中学优生和差生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复杂任务明确目标的成绩明显好于不明确目标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Few cross-nation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academic dishones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students’ disclosed level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Nigeria. The measures obtained included incidence, acceptability, and justification of dishonest action.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there would b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at differences could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deontology, cultural relativism, utilitarianism, rational fair exchange, and/or response bias. There were 844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nd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that explored incidence, acceptability, and justification of dishonest action. A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age and incidence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country allocation. Nigerian students reported more engagement in dishonest behaviors, and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students have diverse cultural expectations, language variances, response strategies, norms, beliefs, and values.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are essential to address concerns related to academic dishonesty such as promoting cross-cultural discourse, providing study skills programs, utilizing peer mentoring, creating formal exchange strategies, and endorsing honor codes.  相似文献   

18.
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对76名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特征以及教师对其创造力评价的客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总分与正常学生并无显著差异,但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的独特性和抽象性成绩显著优于正常学生。(2)对阅读障碍学生而言,流畅性、精细性和创造力总分存在性别差异;创造力总分亦存在年级差异;独特性与创造力总分在年级与性别因素上均存在交互作用。(3)不同学科教师对正常学生的创造力评价显著高于阅读障碍学生,他们对正常学生的创造力评价基本客观,对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的评价则与测验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野  卢笳 《心理科学》2012,35(2):391-395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586名初中生,探讨其人际交往能力、学业水平及发展背景系统的互动关系模式。研究发现初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现最为突出,女生更善于处理人际问题。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优于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该能力有助于积极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受家庭教养背景系统的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学校人际背景系统,两大系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570名中学生,通过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来测量其心理素质,并对被试进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评估和学业成绩考察。结果表明:(1)除中学生家庭SES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呈两两正相关;(2)整体心理素质在中学生家庭SES和学业成绩间中介作用显著。(3)认知特性和适应能力在家庭SES和学业成绩间存在多重中介作用,但两者存在抵消抑制作用。据此得出结论,高家庭SES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认知特性的提升来实现的,而同时适应能力的增强则对学业成绩的上升有抑制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对家庭投资理论和家庭压力模型的认识,还为进一步深化心理素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该结论表明应为低家庭SES的学生提供补偿性教育,重视其认知特性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有助于提升其学业成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