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爱国主义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国穆斯林出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认为“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将拳拳爱国之情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千百年来,中国穆斯林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为缔造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创下了丰功伟绩。在中国穆斯林许许多多令人称道的优良传统中,除了爱国的传统外,还有尊知识、重文化的传统,讲和平、讲团结、讲宽容的传统,聪明勤劳、勇于开拓的传统……对于今天的中国穆斯林来说,这些传统不仅仍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而且…  相似文献   

2.
在上届常务委员会向第六届全国会议所作的报告中,强调办好教会须实行“四个必须”,其中的第三个“必须”是“努力增进团结”。 三自运动体现基督徒主动与全国人民团结 团结是我国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基督教讲的团结,从大的方面说,包括信徒与不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系文化模式论概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医学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及孕育发展起来的。正由于些,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其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依据文化人类原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从中医学的理论特点,整体观念2,思维逻辑,诊察方法,治疗思想以及中处理天人关系问题年的等六个方面展开讨论,对呀知体系的文化模式作了一个大致的勾勒和描述。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与现代化张广麟把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和宗教文化传统同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的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意在说明在建设育中国特色社会王文的过程中,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需要从人类历史上各种学说和传统文化包括宗教文化中吸取和借鉴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体现乃儒家精神,这已成为学术界的传统观念。但现今有人针锋相对地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非儒家思想而是道家学说,向这种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但是,这两种观点,又都基于相同的视角,即依据其学说的影响程度之大小、影响范围之广狭、影响历史之长短,将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学说作主次区分。虽然强调“主”就逻辑讲并不等于轻视“次”,但它在价值观上的确又是崇尚“主”而贬黜“次”,而且从客观效果上讲,也委实存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孔子基金会是国家支持的全国性的民间学术团体。中国孔子基金会一成立,即在《公告》和《章程》中明确宣布:本会宗旨是团结与组织全国学术界对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历史的、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科学研究,根据实事求是、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扬孔子、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实现四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宣布,联络、组织海内外学术界的朋友,在孔子研究领域作出成绩,以期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有所贡献。后来又确定研究对象为五个,即孔子、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上讲,一个好的环境艺术设计首先应该有地域风貌特色,民族神韵实质上就是一种民族风貌意境的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的显现.我们只有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做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才能把民族文化所传承的寓意美、智慧美和精神美融入到设计作品中.我们强调民族性并不等于要排斥外来思想和文化,并不等于要对传统建筑园林和居住环境进行纯粹的模仿和复古,而是要从精神和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湖南孔子学会,于1990年成立,其宗旨是:贯彻“古为今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团结和组织全省有志于孔子及儒家文化研究的各方面人士,为弘扬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学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 一大业而努力。首任和现任会长为唐凯麟,秘传长为易法建。 该会自成立以来,在组织和推动湖南全省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 作。(1)围绕孔子、儒学研究的热点,先后主持召开了五次学术讨论会,其中有两次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一次是1994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主教》2008,(1):4-4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8日下午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宗教工作,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努力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维护和增强团结,坚持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党的建设的实际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切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的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根本精神的不同,先秦与希腊文化的神人观念体现出一系列深刻的差异,集中表现在文化强调神对人的超越,在本质上是人为性的超越、升华式的超越、此岸化的超越;而希腊文化强调的神对人的超越,则在本质上是理性化的超越、禁欲性的超越、彼岸式的超越。它们分别对中西宗教传统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学糖尿病的分型分期对治疗学的指导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更好地防治糖尿病的可行性。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针对个体的辩证论治。而西医强调群体化治疗并能迅速改善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我讲得题目是《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五台山的研究》,现分两部分来讲, 一、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为借鉴,看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佛教在印度,从古至今并非是一个最大的板流。  相似文献   

14.
社会团结是个体化理论关心的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乌尔里希﹒贝克的个体化理论中,利他个体主义是显示出团结迹象的伦理要素。有鉴于国内学界的相关讨论尚不多见,同时考虑到个体主义在中国语境内遭遇的意识形态曲解与文化误读,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作为一种突破利他与利己之间二元对立关系的新伦理,利他个体主义所蕴含的"给予却不必牺牲自己"的原则为现代个体参与社会提供了积极的伦理环境,进而为个体化社会的团结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强调公民自组织的亚政治是实践利他个体主义的空间及条件,由此表明了将个体道德与制度道德并置思考的重要性。贝克关于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及其社会条件的讨论,对于思考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个体如何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主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荣荣 《学海》2014,(2):106-111
社会团结是个体化理论关心的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乌尔里希﹒贝克的个体化理论中,利他个体主义是显示出团结迹象的伦理要素。有鉴于国内学界的相关讨论尚不多见,同时考虑到个体主义在中国语境内遭遇的意识形态曲解与文化误读,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作为一种突破利他与利己之间二元对立关系的新伦理,利他个体主义所蕴含的"给予却不必牺牲自己"的原则为现代个体参与社会提供了积极的伦理环境,进而为个体化社会的团结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强调公民自组织的亚政治是实践利他个体主义的空间及条件,由此表明了将个体道德与制度道德并置思考的重要性。贝克关于利他个体主义的道德蕴含及其社会条件的讨论,对于思考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个体如何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主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孔子研究》2023,(5):68-74+158
“文”“儒”会通的文化基础在于对“人”的价值肯定与“人本”精神,这不仅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底蕴。因此,其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基础。强调“文”“儒”会通,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更加贴近“人民性”与“时代性”,进一步指明文艺创作的价值方向;另一方面则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开辟更为深广的实践道路,从文化传承、创作精神与人本价值等方面,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参与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时代实践中。更为关键的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时代性”,坚持“人本”精神的“人民性”,贯穿文艺创作研究实践中的“创新性”,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加高远的时代精神推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宫欣君 《美与时代》2023,(4):118-120
以明代秦耀所题《寄畅园二十咏》、宋懋晋所绘《寄畅园五十景图》两种文本和图像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与明代造园艺术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融合表达,深度挖掘江南园林的文化内核,解构、诠释图文意境。以“寄字语园”为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有关江苏无锡寄畅园的诗画与园林意境相结合,探讨江南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审美意蕴数字化表达的路径,探索立足传统园林文化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何显明,雍涛从文化的视野,特别是中西文化冲突、融汇的广阔背景中去透视毛泽东哲学的思想特质、文化渊薮,以及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是80年代中期以来毛泽东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的趋向。这是一个重大的视角转移,它给毛泽东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是,严格地讲,这种研究还刚刚起步,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从宏观上讲,在有关毛泽东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中,往往局限于从成语典故、文化经典以及哲学范畴的实例类比来说明毛泽东哲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实,这种文化继承是表层的。要真正认识毛泽东哲学的中国特性,认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具体地分析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哲学气质、哲学思维方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性格、文化心态等等,是如何具体地积淀在毛泽东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并如何从他的哲学思想中透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分析、把握毛泽东哲学的传统文化根基。从微观上讲,又存在着过于抽象的偏颇,缺乏深入具体的实证研究。或者在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与消极作用上各执一端,未能对毛泽东一生的文化心路历程作出深  相似文献   

19.
刚才朴老讲了很好的话,总结了一年来佛协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今年的任务和要求。一年来,中国佛教协会在朴老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这个名誉会长,也协助朴老做了一些事情。这里,我想讲几点意见。第一,关于团结。团结非常重要,团结就是力量。首先各级佛协的领导要团结,再就是各个语系的佛教要团结。无论是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都要团结。各个语系佛教内部的各个宗派也要团结。任何人闹不团结,破坏团结的行为,我们都不能允许。我历来反对迁就几个人,抛弃一大片。在这方面,我非常高兴地看到,  相似文献   

20.
蒋坚永 《中国宗教》2014,(11):57-59
一、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