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酒作为人类发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姿态融入到了人类的生存活动中。通过介绍日本酒文化剖析日本人酒文化与日本人社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嗜杯中物。喝酒的佳境即是“半梦半醒之间”。人太清醒了,缺乏一种朦胧的意趣;而太混沌了,又会丧失一种感知的欣悦。所谓陶醉,便是那种似真似幻的境界。逢酒必醉的叫“酒鬼”,畅饮不倒的叫“酒漏”,这只能算作一般酒徒。酒喝得豪情万丈、众人皆醉已独醒的叫“酒魁”,可这还不是至境。酒之圣者名曰“酒仙”。飘飘欲仙即“半梦半醒”之状态也。“梦”,是浪漫主义;“醒”,是现实主义。我们做人就要懂得“虚”与“实”结合的妙处。  相似文献   

3.
当今 ,处于“道德革命”阶段的芸芸众生中 ,无疑有许多酒制品 (酒精 )嗜好者和酒精 (Alcohol)依赖者 ,酒精似乎已成为这些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虽然很难说是全部。由于酒精是一种合法毒品(Narcotics) ,因此大多数人确实对酒精是一种危险的毒品这一事实失去警觉 ,但现今酒业与饮酒者已“血肉相联”而“不可分割” ,嗜酒或酒精引起的疾病、凶杀、各种暴力犯罪 (如性犯罪 )等社会问题大增。“酒现象”在产生酒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上述诸多“酒问题” ,就象知识在有时 (指知识在没有道德的指引时 )是“最危险”的一样 ,某种文…  相似文献   

4.
"哲学"、"真理"、"权利"在日本的定译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颖 《世界哲学》2001,1(3):68-71
我国自清末以来使用的一些重要学术用语的译名来自日本。要梳理这一段所谓“学术国缘”需要先从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谈起。古代日本由于没有固有的民族文字 ,他们采用了中国大陆传来的汉字。早在《汉书·地理志》中就记录了公元一世纪前后日本人 (当时称“倭人”)到中国大陆朝贡的情况 ,很有可能汉字就是在这时候最初被带到日本列岛的。公元 2 85年 1月 ,百济人王仁向当时的日本天皇献上《论语》和《千字文》 ,汉字文献开始流入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汉字是日本人使用的唯一一种文字。现代日语是一种由汉字和假名共同构成的文字 ,其中的汉…  相似文献   

5.
杯子与水     
正偕同家人到一家日本餐馆去,点了一瓶日本清酒。侍役把多个造型不同的酒杯放在一个大托盘里,让众人自行挑选。大家的手都不约而同地伸向了那些美丽的杯子;手脚不够快的,便嘟嘟囔囔地埋怨。看着眼前这一幕,一则听来的故事蓦然浮出脑际。一群学生上门拜会一名大学教授,起初大家叙谈甚欢,然而,谈着谈着,学生们便开始发牢骚了,他们投诉生活压力大、埋怨功课负担重。这时,教授不动声色地取出  相似文献   

6.
安拉称远离酒和赌博是得救的一种媒介,相比而言,饮酒和赌博则成为两世失算的原由。 安拉还将酒和赌博列为引起敌对和仇视的根源,而敌对和仇视是人间最大的恶行。 最后指出饮酒和赌博会阻碍人记念安拉和力行拜功,而纪念安拉和力行拜功则是伊斯兰教精神之所在。下面我再分别说明酒和  相似文献   

7.
正对任何人来说,排队都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然而,日本人却非常热衷于排队。在日本,从车站、电梯、厕所、收银台,还有各种餐厅的外卖窗口,到处都是井井有条的队伍。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日本民众心里,排队不是负担,不是麻烦,而是一种"文化"。不过,日本人喜欢排队也是有原因的。日本人的团队意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70~90年代的中国,当指称"mental philosophy"与"psychology"时,译者主要使用了"性学"、"心理(学)"、"性理(学)"、"心才学"、"心灵学"和"心学"等6个名称。据现有史料,尽管汉语"心理学"一词由执权居士于1872年首译,但当时并未受到中国学人的重视。现在通行的汉语"心理学"一词是来自日本人西周,经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的共同努力才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并于1902年以后被普遍使用。汉语"心理学"一词在这场"比赛"中能够最终胜出,内因是既受中国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又为避免将一门新兴学科等同于旧学科从而产生"新瓶装旧酒"的误会;外因是中国新学科体系在创建时深受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战略原则与围棋规则不谋而合,这是作者一种全新的政治视角.在现代日本的发展轨迹中,历史事件甚至日本国土本身用围棋规则解释,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输的智慧     
民国时期,中国围棋大师吴清源到了日本。不久年轻的吴清源运用自己的“新布局”,震动了整个日本棋坛。日本围棋界至尊——本因坊当然不会不闻不问。所谓的本因坊乃是日本棋界的一种制度,与皇帝年号极其相似,以往均是一人过世或退休后,便会由当时另一棋力最高的人担任,  相似文献   

11.
酒语     
中国人最爱酒的是李白。李白行于酒亦眠于酒,思于酒亦梦于酒,生于酒亦死于酒。我常征想,如果没有酒,不知还有没有李白?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中有相当部分的良风美俗,对于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盛情好客。以客为重,盛情款待,这是布依族人民待客的原则,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管是亲朋或是陌生人,一旦走到家门,统统是客人,只要做到以诚相见和尊重当地的风俗风惯,必定受到热情招待。首先让座,然后主人双手递送茶水或米酒。对来访一会儿就走的客人,以酒代茶为多;专程来客,就更盛情,来男客由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要明确表示指人、物、事的名词是个单独个体,可以采用下列办法: (A)在这个名词前边用上数词“一”和适合的量词,如:一个运动员、一瓶酒、一种行为。 (B)在这个名词后边用上“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位日本朋友,他的妹妹是耶和华见证会的信徒。可能是由于不赞成妹妹的宗教信仰,所以他从来不提妹妹的事,后来他告诉我他虽然不满意妹妹加入那个宗教,但是又说不出她有什么其他不好。他觉得信仰新宗教的人一般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是他们往往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原因是一般的日本人都同时信仰两种以上的宗教,而新宗教的人大多只信一种宗教,于是在人们眼里就显得有点古怪或偏激。日本人对新宗教的态度,也反映在新宗教的称谓变化上,50、60年代,人们普遍使用“新兴宗教”的提法。它所指的是一种所谓“类似宗教”,即看似宗教而又比宗教低…  相似文献   

15.
王永东 《学海》2014,(6):198-202
关于日本集团主义,传统观点认为其抹杀了个人主义,个人自愿为集团奉献。从理论上看,集团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理论立足点、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从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看来,认为日本集团主义否定了个人主义也是不成立的。耻感文化使得日本人必须忠于集团,去为集团献身。集团主义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给日本民众的精神上打上了深深地烙印,造成了大众对日本集团文化的错觉和民族无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思潮曾蔓延到西欧、美国和日本。它是萨特尔存在主义的接替者。据有的学者估计,结构主义已经作为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一种而进入了史册;但是目前在美国和日本,对于结构主义理论的研究却仍不乏人。西德学者黑尔曼德在《从一个德国人的观点看法国的结构主义》一文中认为,“结构主义是一种形式主义体系,它对历史完全抱着一种漠视的态度。它反对一切进化和发展,而追求所谓‘封闭体系’和  相似文献   

17.
分解目标     
在我的眼里,邻家的二叔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沧桑。虽然二叔还只有50岁多一点,但他却早已苍老得如同一个老人,而且整日沉溺于酒中。其实,知道二叔过去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大有可为者,只不过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宗教     
在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宗教起着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用。在17世纪前,日本的宗教和西方一样发挥着整合社会生活的作用。但是,在最近三个世纪以来,日本宗教的世俗化趋势变得十分明显,就是说,宗教似乎不再是十分神圣神秘的东西了,它已完全进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世俗随笔     
一交友如食盐,过少不行,过滥也很麻烦,不多不少正好。只是这尺度不易掌握得恰如其分。二逢酒必饮,见酒必醉的人,一定是自律性太差。但这些酗酒者起码有一处优点,那就是:性格外向,热情爽快,直来直去,有情有义,没有那么多的弯弯肠子。倒是常入酒席却滴酒不沾,冷眼旁观,甚至把酒偷偷吐在茶杯里,悄悄倒在桌底下的那些不顾别人死活,只管自己清醒的聪明人,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人第一次与伊斯兰接触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当时日本对世界敞开了国门,一些日本人开始接触到海外的穆斯林世界。他们中一些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并赴麦加朝圣。今天,更多的穆斯林从海外来到日本,而皈依伊斯兰教的日本人的数量也有所增长(但数量依然非常有限)。事实上,伊斯兰教在日本依然是一个外国人的、陌生的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