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新闻     
《法音》1994,(7)
首届佛教医药研讨会举行本刊据新华社福州5月24日电(记者刘伯鹏)我国首届佛教医药学术研讨会暨传统医药文化学术会议于5月24日在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市结束。研讨会认为,佛教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自成特色,蕴含大量宝贵的医学史料、医学文献、医学思想和行之有效的诊疗经验。加强佛教医药学的研究和开发,必将从多方面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佛教医药学科研、教学和医疗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四川佛教慈善切靥会成立本刊讯四)11省佛教协会第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决定成立的“④入l佛教希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绩和创立佛教的过程,并对佛教大小乘各派的主要经典和思想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进而指出了佛祖及其弟子们所创立的佛教医药学的意义、内容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古代杭州佛教寺院医药、僧侣医师医技、寺院药材、中外佛教医药交流均有各自特点.道教与中医药学关系更为密切,道家的葛洪在杭州留下的足迹,巳成为当今杭城中医药学的名胜古迹.因此,我们窥探古代杭州佛道教医药学发展脉络,理其异同,昭其精华,恩泽后代,意义非浅.  相似文献   

4.
自佛教传入中土,与之并存而来的还有来自南亚与中亚的天文、历算、医药学、绘画、雕塑等诸多知识文明,在佛教布施弘法的东传过程中,基础学科知识的传播既有利于佛法深入人心,又对世俗民众起到了科普作用,从而开启民众的真如自性,达到佛教以"五明"济世度人的目的。佛教与天文学联系密切,炽盛光佛就是宗教与科学结合的产物,宗教中的炽盛光佛具有统御九曜十二宫二十八星宿的职责。炽盛光佛星象图三种表现方式及具体功用,分析佛教中的炽盛光佛以何种造像方式表现和教化民众,再以"乘牛车巡视样"炽盛光佛为例,能够探讨"乘牛车巡视样"炽盛光佛像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佛教的宗旨是利乐有情和普度众生。历来有研究医药学和施医舍药的优良传统。佛教经籍记载:“(佛)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耆婆,是王舍城的名医。耆婆医术高超,著述甚丰。隋唐之际,耆婆的《耆婆五脏篇》、《耆婆脉经》,就已传入我国。佛经中记述的持水父子,也都是巧知四大,善解医方、妙通八术的佛教医学名医。  相似文献   

6.
佛教医学是佛教哲学融摄了印度医学而成的具有独特医学体系的宗教医学。中国佛教医学是佛教医学和中国医学相互融合的医药学。以其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丰富的医疗经验、特殊的诊疗方法、宝贵的单验秘方、奇妙的气功疗法和优秀的养生保健之法,对于治疗人的心身疾病,促进人的健康长寿,乃至开发人体潜能,都有不可思议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此说,它是佛教文化的精华、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文明成果、世界医药文化中的宝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研究、开发、实用等价值。而五台山佛教医药研究所就是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施医舍药、治病救人、普度众生、利乐有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从印度河文明开始,简要论述佛教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认为前佛教时期至少存在二期语言学转向,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都分别经历了语言学转向。佛教传入我国也是经历一次语言学转向。佛教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是经历了语言学转向。现代,随着佛教在西方的传播,佛教正在经历一次最大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8.
正古剡溪沿线,今浙东新昌一带,是佛教中国化转型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一区域佛教弘传早、佛教中国化探索较早、佛教思想与中国诗歌文化的结合较早,推动了佛教义理和信仰中国化的进程。剡东初弘:佛教在新昌的传播较早佛教在浙东区域的传播,缺少较早期的文字记载,但考古发掘的陶瓷制品,可说明当时这一区域已有佛教传播,  相似文献   

9.
我们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考察、研究,在于强调佛教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佛教现象是和人类的文化现象,紧密联系着的,它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点粗浅分析: 一、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社会意义。佛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现象,它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也就是由佛教徒及其组织、佛教思想文化和佛教仪式制度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佛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不  相似文献   

10.
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不仅是现代人间佛教一位卓越的倡导者,也是现代人间佛教一位卓越的创立者。为了说明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发展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当代人间佛教的继续前行总结经验,本文分别从系统建构人间佛教思想理论,深广推进人间佛教实践事业,创建高素质规模化的人间佛教僧团,积极发挥佛教信众主体性作用,倡导对全体佛教文化、知识、信仰的整合,成功推进佛教现代化转型发展,大力拓展佛教的国际弘法空间,努力以佛教加深两岸社会民间的友好交流,引领台湾现当代佛教的健康走向,启迪大陆佛教今后的改革和发展这十个方面,予以了系统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批判佛教认为作为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重要思想基础的如来藏思想,是一种实体论,或"基体说"。其实质是肯定现象世界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而这是与原始佛教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上的"空"的思想相矛盾相对立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批判佛教对如来藏的批判,也扩展到了对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佛性与本觉思想的批判。因为其立论的挑战性和研究方法的争议性而在日本佛教界、中国佛教界(包括台湾)乃至欧美佛教学术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在持续。本文以末木文美士教授、花野充道教授、桂绍隆教授、织田显祐教授等的研究为中心,就最近日本学术界对批判佛教的回应做一概观,并就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意义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1.近年来,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均大力倡导人间佛教,从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佛教革新运动。这场运动上承近代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改革,近续赵朴初居士的人间佛教号召,横向上又受台湾印顺和星云等人的人间佛教实践的推动,目前已成为中国佛教在新世纪最突出的发展动向。2.作为一种新的佛教运动,人间佛教呈现出强烈的人间性特征。方立天先生认为,中国现代佛教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就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点,以人的清净心为基础,通过大乘菩萨道的修持,达到完善人格进而建立人间净土的佛教。(参见方立天)这一概括是非常准确的。具体来讲,笔者认…  相似文献   

14.
<正>做好基层佛教工作,要引导佛教教职人员提高自身宗教造诣、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佛教中国化。山西佛教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说法;而阳泉佛教寺院众多,是山西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山西举行。这对于山西佛教而言是一件大好事,对于山西佛教工作定将产生极大的  相似文献   

15.
正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是杭州名刹、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杭州灵隐寺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牢牢把握住人才培养、佛教现代化和文化引领等三大主线,推进佛教中国化不断深入。一、践行佛教中国化,致力高层次僧才队伍建设佛教事业的接班人,是新时代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一、佛教圣地鸡足山的缤纷光环 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享誉南亚、东南亚著名的佛教胜地,是世界佛教禅宗的祖庭和源流地之是南传、藏传、汉传佛教的交汇地,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前列三支,后拖一岭,形似鸡足之形而得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包含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本文只对汉传佛教的研究作一回顾与展望。 就世界范围来看,研究中国佛教的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地区,本文着重论述的是中国地区的中国佛教研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佛教研究又各有不同特点,本文侧重的是中国大陆的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 中国佛教富有重视学术文化创新的优良传统,以教内的高僧硕学为代表的传统佛学的探索阐发,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但是严格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研究实始于二…  相似文献   

18.
一、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按照佛教思想发展的过程来说,印度佛教可以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数、大乘佛教三个阶段。大乘佛教在印度有中观、瑜伽、密教之分;传到中国又先后形成天台、三论、唯识、华严、禅、密、净土、律八个宗派。我们要探讨“真如”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弄清大乘佛教各派的思想体系。因为各派的思想体系不同,对“真如”的看法也就不一致。玄奘的及门弟子窥基(632—692)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创立组建并发展了一大批佛教文保单位和科研机构,极大地改善了佛教研究的软硬件条件,我国的佛教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绩。一、佛教典籍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相关研究工作1.我国三大语系藏经的编辑整理出版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南传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5,(3)
泰国有“佛教之国”、“黄袍佛国”的雅号。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国旗上的白色代表佛教。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居民信奉佛教。上自王族,下至百姓,人人都参加佛教仪式。男子到了一定年龄,都必须剃度出家一次,国王也不例外。在泰国,有二、三十万身披黄袍的僧侣,寺庙遍布全国城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