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鑫 《学海》2001,(4):206
《外国政体概要》一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版 )具有如下特点 :1.既反映历史 ,又介绍当代。该书第二章为“历史上的政体类型” ,重点阐述奴隶社会较为典型的雅典民主制政体和罗马共和制政体的特点 :通过公民大会选举执政官 ;行使各种权力时实行分权制、轮换制 (相当于今天的干部交流 ) ;罗马共和国官吏还分为常设性官职和非常设性官职 ,各级官吏均有任期限制 (一般为 1年 ) ,设立从平民中选举产生的保民官 ,保护罗马平民的权利不受贵族侵犯 ,后来保民官的权力不断扩大 ,甚至可以提出立法议案。第三、四章是全书的“重头戏” ,分别详细…  相似文献   

2.
"德性"是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早期日常政治生活中的高频词,也是拉丁史纂与文学的重大主题、罗马国民认同与国民教育的核心概念,以它为中心的一系列概念共同构成了罗马的政治伦理观念和政治价值体系.相比于其他对罗马政治文化的概括,"德性政治"这一范畴能够更好地揭示罗马共和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借以对内宣示特权、罗马国家借以对外宣示霸权的意识形态及其心理—动力机制与社会—政治供给机制,它也是理解罗马历史上贵族竞争与贵族展示的锁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德性政治与它以之为原型的罗马德性政治在许多重要方面构成了有趣的对比,这种对比凸显了罗马德性政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不仅展现过言辞中的最佳政制,而且在《法义》中构建了现实可行的最佳政制:包含君主制、民主制和贵族制的混合政制。柏拉图将君主制和民主制视为元政制,两者分别代表了智慧和强力这两种基本的政治要素。君主制和民主制走向极端会导致过度奴役和过度自由,加入贵族制可使政制变得更为稳固。古典混合政制将高贵的出身、老人的稳健和节制以及民主原则融为一体,可视为哲人王的淡化形式。其中贤人统治作为主导因素,能弥合政治共同体的高低上下。  相似文献   

4.
自17—18世纪起,英国贵族社会的初婚年龄相比较中世纪时期推延了很多,贵族成员们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结婚年龄往后延迟。文章主要从长子继承制、贵族的教育观念和医学等角度来探析17—18世纪英国贵族社会"晚婚"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黄相怀 《学海》2014,(3):109-115
西方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一直存在着贵族政治传统。就其演变历程来说,在古典时代体现为过上得体生活的希腊精神,和公民自觉投身于公共领域的罗马美德,在中世纪表现为贵族等级意识,在转型时期,贵族在衰落的同时开始了文明化的进程,为了跻身于社会上层,新兴资产阶级接受了贵族等级的等级意识,从而在现代社会形成了社会上层独特的政治文化。本文认为,等级意识和荣誉观念构成了西方政治中的贵族传统核心要素,贵族政治传统在现代政治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等级给政治以秩序,荣誉赋政治以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尼狄克     
《天风》2015,(10)
<正>本尼狄克(480—547或548),又译圣本笃,被公认为西方隐修传统的伟大改革家,本尼狄克修会的创始人。480年左右,本尼狄克出生于努尔西亚的一个贵族家庭。少年时代曾在罗马学习文学,但不久后逃离了同学们的放荡生活方式,离开了罗马。格利高列这样描述本尼狄克离开罗马的举动:"他把刚踏进世俗中的脚撤了回来,认为文艺的研究是许多灵魂丧亡的机会而加以轻视,于是放弃家庭和祖产,为赢得上帝喜悦而穿上了修士的服装。  相似文献   

7.
爱的源头     
波兰著名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以代表作《你往何处去》获诺贝尔文学奖。这虽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却号称“一部基督教的史诗”,小说描写早期基督徒受古罗马皇帝尼禄镇压,英勇殉道的动人情景,也穿插了保罗、彼得等大使徒传教的事迹。小说还描写罗马皇帝朝廷中青年贵族维尼兹尤斯与虔诚信仰基督的始娘莉吉亚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相似文献   

9.
耿超  刘姗 《管子学刊》2012,(3):97-101
春秋时期,贵族妇女依然在诸多方面对政治产生影响,干预继承制是贵族妇女对政治参与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根源为男性贵族的“以妾为妻”使宠妾策划“废嫡立庶”成为可能。此时期,贵族妇女对政治的参与,亦有了新的特点,即女性贵族在政治领域内的独立人格丧失,一般不直接干预政治,而是通过其与男性当权者的关系对政治产生影响。贵族妇女的参政使她们在家国中的地位得到提升,而对男性的权力与地位造成压制,甚至带来权力的分化与政令的分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一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7,(4):68-76
罗马共和国末期,古罗马以德性和荣耀概念为中心的传统政治伦理观产生了重大危机,尤其是以外在的、公共的荣耀作为个人行为内在的动力这样一种机制变得极不稳定。为了挽救这套政治伦理,西塞罗做了两方面的理论努力:一方面,为了应对希腊哲学的挑战,他再次肯定公共生活的价值和荣耀的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应对荣耀与德性的实际分离,他利用希腊的思想对德性重新做出诠释,以德性限制荣耀的私人化。西塞罗试图通过他的著述和演说,再造罗马的政治伦理,驯化类似于恺撒这样的人的政治野心,劝诫青年贵族精英恪守或回归共和宪制与"先人习俗",从而捍卫共和国。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9,(4)
奢侈研究既同桑巴特关于晚期资本主义时代性质的观察息息相关,亦是他理解现代社会秩序之起源和发展的着眼点。从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开启世俗化进程以来,以法国为典范的宫廷社会催生出新的社会结构和民情,君主的权势欲和频繁的战争逐渐让旧贵族瓦解,有产者上升为新的贵族阶层,奢华和虚荣取代了荣誉的德性。随着资本主义和民主时代的到来,社会彻底由包税商和暴发户主宰。桑巴特晚年规划的"德意志社会主义"的建国纲领,正在于克服现代伦理败坏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祁玲玲 《学海》2012,(5):116-123
选举制度设计是现代代议制民主的要件之一.本文通过大量样本分析,计算全球新兴民主国家中不同选举制度下的非比例代表性.数据表明,比例代表制相对多数制的确能有效降低选举中的非比例代表性.理论上,选举制度能通过影响选民的民主满意度、体制的稳定性以及选民的政治参与最终影响民主发展程度.文中的回归分析表明,高程度的非比例代表性是阻碍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4.
孙钦香 《学海》2014,(6):178-182
牟宗三认为即便是"开阔、弘通"如船山者,尚不能转出"民主政治"的新外王,此即为船山政治思想的"局限性"。笔者认为,牟先生这一评价,是把西方政治哲学中作为政体形式之一的"民主制"看作儒家有无政道的评判准则,如此限制了关于政体形式的讨论类型,致使无法同情地理解"圣君贤相"这一混合君主制、贵族制的"儒家"式政体形式,同时对民主制本身之弊端也缺乏必要的分析。另一方面,牟先生希望在王船山注重事功的基础之上再"稍进一步",转出"民主政治",应该说这个创见可以弥补儒家政治思想中"公民政治主体"缺位的不足,在儒家关于政体形式的探讨中,确实缺少对民主政体形式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主和法制问题的广泛讨论,有关无产阶级民主的一些理论问题也随之提了出来,并且作了初步探讨。为了便于大家深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一、民主是什么? 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民主。同时,民主又同一定社会的法律制  相似文献   

16.
民主的精神象理性主义一样在西方源远流长,不过起初是涓涓细流,只兴盛于古希腊雅典等城邦,且把妇女、奴隶排除在外。古罗马共和制也多少有些民主之风。后来中世纪的一些新兴城市也曾多次试行之。但民主的精神至英国革命、法国革命以后才蔚为壮观,许多专制帝王人头落地,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这是从发展的大趋势而言,其实专制制度也不那么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在法国虽有大革命烈火焚身,但君主制在19世纪多次复辟。在英国议会民主制虽强大无匹,但仍对君王低首致敬。至本世纪初欧洲真正能够称得上民主制的国家屈指可数。除英国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相文 《学海》2002,(4):147-152
本文认为发生于 16世纪欧洲西北部的宗教改革 ,首先发端于对罗马教廷的专制和腐败的批判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和原罗马天主教统一局面及宗教权威的打破 ,形成了众多教派和教派之间的纷争。宗教改革的年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上升时期 ,是社会资源在封建贵族、教会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重新分配时期。世俗势力与宗教纷争的汇合 ,使得宗教改革最终带着血腥味从宗教冲突走向宗教宽容。宗教改革之后的宽容观是这场宗教改革留给历史的最宝贵财富 ,因为这种宽容观使信仰自由和宗教个人主义增加了世俗的意义。信仰自由和宗教个人主义 ,在随后的基督教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对早期世俗自由和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观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腐败、衰落、开始崩溃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开始觉醒、开始活跃的时期。在这个暴君独夫横行无忌的乱世,人民群众和进步思想家的素朴民主愿望在抬头,民主思想有所滋长。“要知道,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马克思致阿·卢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36页)人间的民主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古代国家的典型范本。古罗马人在当时的军事制度、市政建设、宗教、法律等多重因素的促进下,产生了对于罗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展现出对于国家的"热爱"。古罗马的统治者也从国家建制力量、文化政策、宗教信仰等多个维度来推行"爱国教育",激发并维系人们对于罗马的忠诚与热爱。古罗马时期"爱国"精神的历史表明,"爱国"精神的塑造及其教育,与国家的文明、繁盛、强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4.信义宗教会教制创设与神学伦理学传统从历史文献来看,新教教会诸形态起源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而信义宗作为最早的新教教会却并非以分裂大公教会为初衷,或者说,路德及其改教同道的确是以改革教会积弊为己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路德一直是承认罗马天主教是大公教会,尽管他从未停止对罗马教廷的批评和反驳。他写到:"尽管罗马城比所多玛和蛾摩拉更加败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