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蔡志栋著《"圣人"的退场: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论》一书于2016年8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晚清以降,作为古典理想人格形象的"圣人"加速衰落。新的理想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和先秦思想的关系如何?仅仅是排斥吗?抑或藕断丝连?这些问题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家思考的重要问题。该书紧紧围绕中国现代思想家述及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的文本展开论述,兼顾时代和思潮,采取结构化、问题化的研究方法,从具体的道德内涵、理欲之辨、义利之辨、群己之辨等角度切入对道德自由的阐释,展示了"圣人"衰落过程中自由人格形象百家争艳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文化本质的“伦理证成”使命与精神生活的道德价值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本质是伦理,其最后的成果则是优雅人性和高尚道德人格境界的养成。文化担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和国家信仰、接续民族精神血脉等多重重大使命。面对普遍的"文化失序"以及文化自身内在的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功能日渐弱化、钝化的严峻现实,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意义上,以生成中的、成长中的具有强大包容性和开放气度的"大中华文化"之价值重建的立场和姿态,按照文明人类之道德价值实现的实践逻辑,着力培育市场化社会所需要的优良公共性伦理的生活生态,整饬业已"碎片化"的道德生活现实,创制具有典范性、引导性的人类共享的道德价值,引领人类逐渐回归到文化本质的伦理证成与自我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人格     
和谐人格赋予人格以鲜明的价值内涵,它强调构成人格的内部各要素完整平衡、健康积极,表征人格的外部行为体现着与他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时代,倡导与塑造和谐人格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摆脱人类困境的现实选择.教育在个体和谐人格的构建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立足于和谐人格培养的教育必须重构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和谐校园文化、创新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徐嘉 《学海》2005,(1):99-102
近现代以来 ,科学以及它所造就的技术力量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活动负载着伦理价值。因此 ,塑造德艺双馨的科技理想人格 ,是实现科技伦理价值原则的必然要求。科技伦理的普遍性价值原则和诸学术规范内化为科技人员的道德良知 ,形成了科技精神与伦理精神完美结合的科技活动主体 ,产生了多种类型的科技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文明形象的自我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文明形象的自我塑造颜廷志一、大学生文明形象的基本标志所谓文明形象,是指摆脱了愚昧、野蛮、落后状态的开化、进步、有教养的人格的外在显现,即人格的文明形象。文明形象的基本内涵,是真、善、美的统一。所谓真,与假相对而言,是指人们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福音,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因,天才的价值就在于此。那么,创造性思维的源流在哪里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直接来源于人格。人的智慧潜在能力,是从伟大的人格中流淌出来。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是它无法取代人格的力量。技术高超、方法纯熟也得重要,但是它根本不能同人格抗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格的高低决定了潜能的形成、发展和利用,而潜能最核心的组织就是高水平的创造力。一、少年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什么是人格?我国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是个人相对稳…  相似文献   

7.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即动物是否具有自为的内在价值?动物是否拥有权利?这是当代最新颖、最富有挑战性的伦理学问题。动物是否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并受到道德对待?即动物是否应当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道德顾客或道德承受者?  相似文献   

8.
健全人格的自我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人格注定了你的人生之路,人格是命运之舟。”凡是有进取心的青年,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辉煌卓越,而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什么是健全的人格?我们应该如何来优化自己的人格? 人格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生活中,审美艺术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激发着人们的想象,显现着生命的形象力量。从价值论意义上说,人类生命活动的审美反恩,就是要探索生命的自由伦理,反抗道德虚假与道德虚无。道德虚假的盛行,是公正价值不畅的必然结果;道德虚无的兴起,是怀疑主义思潮作用的后果。现代文艺伦理学必须重建新型价值伦理,通过生命自由形象的创造,表达我们时代的内在呼声。  相似文献   

10.
有关性别角色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期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开端。人类性别角色社会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以及它对个体行为倾向和人格塑造的影响,始终是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注目的对象。俗话说:男女有别。男女是否有别?哪些地方不同,哪些地方相似,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因为人类就是由于两性而构成一个自然的和社会的整体。基于两性生理因素及其社会分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维护和体现人的尊严是礼仪的价值所在。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 ,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 ,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教师礼仪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是教师向学生表达教师爱的具体形式。所以 ,礼仪不仅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 ,而且使教师职业道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或教育要素。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类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而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新的世纪如何塑造教师形象和履行神圣职责。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健康人格和儒家理想人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应注重对心理现象的理解,更应该致力于人类心理问题的解决和人类心理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人格(或理想人格)的追求,是东西方思想家为之不懈的努力。人本主义健康人格和儒家理想人格是东西方两种理想的人格模式,虽然东西方文化传统所赋予的内容不同,但都是一种人生发展的目标。本文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既有差异之处,又有相似之处,同时两者对塑造现代人格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王俊刚 《天风》2010,(11):56-58
<正>四、从管家身份思想受造世界的价值整个的创造对于上帝来说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在上帝的创造中,唯有人类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而创造的——人类为上帝所特别眷顾,并且被赋予了特别的价值。上帝对人类的眷顾之一就是我们可以因着自己的需要来使用植物、动物、矿物以及自然界的其他造物——这些包括:我们通过耕作土地来获得食物;我们从森林中获取木材来制造我们需  相似文献   

15.
君子作为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向善的正面人格形象,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成人成己的价值认同,是中华文化做人标准的人格化体现,是将内在德性外化为具体表现的现实人物。"君子"概念的内涵在历史上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儒、佛、道文化都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君子"与理想人格相比,有区别也有联系。理想人格作为道德楷模,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君子则是不断追求并自觉践行理想人格的优秀人格,是不断趋向于理想人格的现实人格,是每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努力做到的。在中国传统君子文化中,儒、道两家的君子文化最具代表性,道家的"天之君子"和儒家的"人之君子"中所展现的思想智慧相异互补,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就现实意义而言,提倡每一个人做"君子",在当下社会中也许更具现实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德行品质和能力素养的统称,气象是人的精神境界的外在展示,人格气象是个体主体或集体主体经长期的生活磨砺和生命体悟所流露出来的特定的精神形象和德行境界。晚明刘宗周师弟子气节立德、经世立功、自得立言,凸显了蕺山学派刘门师弟子群体人格气象的三重面向:因明清易代,刘门师弟子殉节尽义,忠孝气节精神与日月齐辉,尽显忠义人格气象;刘门师弟子入仕谋政则尽心治国,出世读书则重经世实学,言性命之理不舍匡济实策,治学路向和事功实行皆强调学以致用、经世开物,反对谈虚说玄、空论矫作,展露出经世人格气象;刘门师弟子视"自得"为治学根本,更以学以自得为价值追求,强调为学不求苟同先儒,但求言出有理,其著述立说的自得精神彰显了创新人格气象。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中国道学能否走向世界?经过二百余年西学东渐后的文化砥砺,中学是否可以西渐并在后现代的西学中引起不一样的共鸣呢? 作为以人类生命与生存本身为价值主题与中心关切的中国传统道学,其自身的生命力是否恰恰在于对人类生命之洞彻的哲学观照和深沉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在人格存在论的基础上对价值论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进行质疑和反思.他认为,人格价值是绝对应当实现的价值,它超出了价值比较的范围,而且单从价值上规定意志也是不够的."我应当做什么"这个问题在根本上指向的是伦理人格的自身塑造和实现,其中心观念是绝对应当的义务观念.真正的伦理意志是一种把人格的整个生命转变为伦理生命的一种整体意志.在此基础上,胡塞尔提出了意志真理的概念,它意味着人格自我将其生命作为一个整体内在明察,并对一种可能最好的生活作出决断.总之,绝对应当包含两个方面,即绝对的人格价值和绝对的义务,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人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遗存。作为名列世界第三的世界遗产大国,中国世界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其对全人类最大的普遍价值是什么?这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一、中国  相似文献   

20.
教师人格是教育的基石。教师人格的缺失会导致教育失本。孔子的人格学说至今仍有重要意义,是营造现代教师人格的人文依托,价值唤醒和自我陶冶是形成现代教师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