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008年10月以来,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量摩尼教遗物,接着,在福州、屏南等地相继发现摩尼教遗存,既有文献、文物,也有摩尼教庙宇,尤其是屏南降龙村,家家户户供摩尼光佛和林瞪。2013年7月、2016年3月,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调研组两度赴福建考察摩尼教遗迹,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看出,摩尼教是一种活态宗教,在福建省霞浦、福安、屏南、福州、晋江乃至浙江省南部都有存在,均可归入霞浦摩尼教系统。与原始摩尼教不同,霞浦摩尼教在流播过程中,因应形势的不同而逐步佛道化甚至民间化,这大概是霞浦摩尼教能够在福建、浙江一带绵延不绝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自唐末初入福建以来,摩尼教在福建一直有所流传,不仅史不绝载,而且相继发现了不少摩尼教遗物,尤其是近期于霞浦发现的摩尼教文献,更是引人注目。百余年来,学界对福建摩尼教研究不辍,涌现出大量成果,揭橥了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推动了国际摩尼教研究的不断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霞浦摩尼教文献发现不久,有待公布,相信会对中国摩尼教的研究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在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科仪书中有许多关于"济度亡灵"的内容,昭示着霞浦摩尼教中有极为成熟的幽冥世界。然而,摩尼教在波斯诞生之初,并无冥界的相关设置,霞浦摩尼教中的冥界是在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摩尼教的宗教内涵,又融合了大量佛教、道教、儒学以及本土民间信仰中的冥界观念,最终形成了霞浦摩尼教所独有的冥府世界。  相似文献   

4.
世纪初在福建霞浦等地发现大批摩尼教科仪文献引发学界研究热潮,业内多称其为敦煌摩尼教之延伸。然文献内容驳杂,世俗化色彩较浓,故或以为其宗教属性尚难明。余以为不然,径将《摩尼光佛》等早期霞浦文书列为直承敦煌《下部赞》的"呼禄真典",余者多称"林瞪文典",乃瞪所传道化文书。无论早典近典,多以佛道之皮裹摩尼之灵。每彰"五佛崇拜",实非法师强拼多教,而本为摩尼教元典固有之意,在回鹘中流行较广。霞浦摩尼教崇拜耶稣等五佛或五教主,却不尊崇上帝或阿胡拉而只奉明尊,故知其断为摩尼;霞浦摩尼教的多元与世俗化乃顺承中华三教合流之大势,实非别立一宗。  相似文献   

5.
福建霞浦摩尼教科仪典籍重大发现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世纪初我国敦煌和吐鲁番出土摩尼教汉文经典唐写本之后,而今又在福建霞浦再次发现数量可观的摩尼教斋醮科仪典籍,引起国内外摩尼学界的普遍关注。霞浦新发现的科仪文书中包含不少佛、道教的术语、概念和佛神名号,不免令人产生其是否为摩尼教文献的疑惑。今将已现世的唐写本《摩尼光佛教法仪略》、《摩尼教残经》和《下部赞》,与新发现的科仪典籍《摩尼光佛》、《兴福祖庆诞科》等,进行全面的系统比较研究,发现无论从形式上对帕拉维语"音译文字"和偈颂赞呗的运用,还是在内容上对佛、法、僧"三宝"的推崇以及对"五佛颂"、"天王赞"的宣扬,两者皆一脉相承,具有完全相同的宗教属性。换言之,即两者在摩尼教固有的传统神灵信仰、基本教义、教法和教理等方面,虽因产生年代不同,受佛、道两教的影响有别,而显出某些差异,但本质上合若符契,别无二致。  相似文献   

6.
摩尼教自会昌灭法遭到禁止以后,南潜闽浙,逐渐演变为民间宗教,并与农民起义相结合,成为宋元时代影响东南沿海局势的一股重要势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既深且巨的影响.百余年来,学术界对宋元时代东南沿海摩尼教与农民起义的关系问题研究不辍,成果颇丰.新资料不断得到挖掘整理,学术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并展开深入的讨论,见仁见智,使宋元摩尼教的研究逐步得到深化.但囿于资料的支离破碎甚至自相矛盾,宋元时代摩尼教的走向和与农民起义的关系问题依然存在着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有幸的是,自2008年10月以来,福建霞浦一带发现了大批的摩尼教文献,可极大填补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及当今摩尼教研究史料的不足,或可为这一研究提供关键锁钥.  相似文献   

7.
新近由林鋆先生主导的霞浦明教遗迹田野调查,发现当地民间法师所保存的某些科仪本,间杂摩尼教词章,若干《下部赞》诗文更是赫然可见。是次调查成果,为揭示摩尼教在华的归宿,追踪佚失的摩尼教、明教经典做出重大贡献。本文拟就该等抄本中所采录《下部赞》诗文,与敦煌发见的写本作比较,辨其异同,释其差异产生之原因,冀有助于解开该等科仪本形成之谜。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屏南县新近发现三本(两种)民间摩尼教文书及三尊摩尼教神像,揭橥摩尼教沉潜民间,混融巫、道、佛教,产生以民间道教科仪为框架,以摩尼教教义为内容的民间道坛仪式。同时,屏南文书也呈现承传唐写本《下部赞》《摩尼教残经》《摩尼光华教法仪略》的特质及与霞浦摩尼教文书的渊源。福建东部各地托身民间道坛的摩尼教孓遗,不是孤立存在,其科仪、文书有一定关联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在霞浦摩尼教文献中,夷数(耶稣)极受崇拜,被称作"夷数如来""夷数和佛"或"夷数王"。《摩尼光佛》所见"末尸诃"应为弥赛亚汉译中的一种,用以指耶稣的救世主属性。有的文献把夷数描绘为第三使或光明少女的化身,曾化作裸形美女诱惑雄魔射出吞食的光明分子,有些文献对夷数似乎更为推崇,甚至有凌于摩尼之上的倾向。摩尼教的"五佛"后来演变为"三佛",但夷数一直赫然在列,其地位仅次于摩尼光佛和电光王佛。  相似文献   

10.
福州福寿宫,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祇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民间信仰,四种神祇交互杂处。可见,福建摩尼教之民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福寿宫无疑是一座受道教影响甚深的摩尼教寺院,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配置完善的摩尼教寺院,堪称"摩尼教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1.
福州福寿官,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祗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民间信仰,四种神祗交互杂处.可见,福建摩尼教之民间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福寿宫无疑是一座受道教影响甚深的摩尼教寺院,更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配置完善的摩尼教寺院,堪称“摩尼教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摩尼教在传教语言上的灵活性造成了摩尼教文献的多语种性,进而注定了摩尼教研究的国际性。令人欣喜的是,华人学者在这个国际性的领域中已经做出了足以成一家之言、占一席之地的贡献。在笔者看来,汉语的摩尼教研究大致可以被分别纳入两条路向:一类是探析摩尼教的概念、教义与伦理,一类是沿着中西交通史与民族史的道路考索摩尼教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在最近几年中,汉语摩尼教研究在这两条路向上俱  相似文献   

13.
《冥福请佛文》为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所发现的大批摩尼教文献之一。该文献为法师在做道场时请佛之用,虽篇幅较小,但所请之神甚为庞杂,有摩尼教、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的各种神祗,尤其是文书中所反映出来的佛教地狱十王思想,其内容与教煌等地发现的《佛说十王经》、《地藏十王图》有不少关联,堪称摩尼教在福建地区走向佛教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摩尼教与回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鹘 (古代维吾尔族的直系先民 )在唐代宗宝应年间开始信奉摩尼教 ,这之前 ,信奉萨满教。自牟羽可汗时期 ,摩尼教即成为回鹘国教。摩尼教师在汗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在议政、出使唐朝、入贡、和亲、经商等重大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参与。由于回鹘在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作用 ,摩尼在中原内地也广为传播。 840年 ,回鹘衰败后西迁 ,摩尼教也随着回鹘的衰落而在中原内地衰落。作为宗教 ,摩尼教对回鹘政权的巩固发展 ,在回鹘与唐朝的交往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在内地 ,摩尼教一直延续到五代、北宋 ;在西域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一直在回鹘社会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摩尼教兴衰因缘及其罗山草庵遗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尼教在公元 3世纪由南巴比伦人摩尼创立 ,后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公元 6、7世纪传入中国 ,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摩尼教的教义在古代曾经对下层人民起到了鼓舞作用 ,但因遭到上层统治者的诋毁 ,在世界上已经湮没。在我国尚存的福建罗山草庵摩尼教遗迹 ,引起了世界宗教史研究者的浓烈兴趣。笔者多次造访罗山草庵 ,研讨有关资料 ,认为其所存文物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景教即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亚与中国传播福音时每每因循其情,方便说法,而大量援引外教术语入教,佛教、摩尼教皆是其选。景教所用历法、景教信徒所用教名多有源于摩尼教者,而其"舟船"譬喻借鉴摩尼教、佛教尤为明显。圣经本经中所涉船只、船主皆为实指,而八篇景教文献之中凡涉舟船,皆为譬喻,而多与耶稣及耶稣所说之法相关,其虽未明示,然以船主暗喻耶稣,其文字甚明,此船主耶稣形象堪堪近似于摩尼教之光明耶稣,亦大似佛主释迦牟尼,是知二教对景教影响之深,亦知景教经中之耶稣形象,不仅有道尊、儒圣、佛祖,亦有摩尼教之摩尼佛与光明耶稣之影子。  相似文献   

17.
摩尼教的“光耀柱”和“卢舍那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对粟特文、回鹘文、汉文摩尼教忏悔文的比较,重点讨论了摩尼教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的翻译问题,认为汉文摩尼教经典借用佛教的神名,主要是因为其“受难耶稣”这个理念出自诺斯替教,在东方颇难表达清楚。借用“佛种”、特别是借用光明遍照、无处不在的卢舍那佛的形象来表述,显然比较容易为当地信徒所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3期发表了祁顺华先生《莆田市涵江新发现摩尼教文物古迹初考》一文,其间所报导的莆田市涵江新发现的摩尼教文物古迹,计有瑶岛祠、摩尼教神台、摩尼教古墓等三项。。这对于摩尼教研究的学者来说,无疑是值得注意的信  相似文献   

19.
景教即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亚与中国传播福音时每每因循其情,方便说法,而大量援引外教术语入教,佛教、摩尼教皆是其选。景教所用历法、景教信徒所用教名多有源于摩尼教者,而其"舟船"譬喻借鉴摩尼教、佛教尤为明显。圣经本经中所涉船只、船主皆为实指,而八篇景教文献之中凡涉舟船,皆为譬喻,而多与耶稣及耶稣所说之法相关,其虽未明示,然以船主暗喻耶稣,其文字甚明,此船主耶稣形象堪堪近似于摩尼教之光明耶稣,亦大似佛主释迦牟尼,是知二教对景教影响之深,亦知景教经中之耶稣形象,不仅有道尊、儒圣、佛祖,亦有摩尼教之摩尼佛与光明耶稣之影子。  相似文献   

20.
一摩尼教(Manicheism)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约于6至7世纪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据宋代文献《佛祖统纪》记载,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原地区则是在武周延载元年(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