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明 《法音》2005,(9):42-4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一部反映抗战时期中国僧人保护救助南京难民的影片《栖霞寺1937》已经摄制完成,并于8月13日下午在江苏南京举行了首映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和省内外诸山长老,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张连珍等省市有关领导,江苏省政府60余厅局的代表,200多名军人、500余名僧众、1000余名善信以及兄弟爱国宗教团体代表共3000人参加了首映式。在首映式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影片《栖霞寺1937》佛学总顾问圣辉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该片的摄制完成表示热烈祝贺,并在讲话中指出:“上个世纪三十…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3,(10)
<正>电视专题片《中华百寺》于2012年10月10日在南京栖霞寺开机。第一集《中华百寺·南华禅风》于今年中秋节之际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面世首播。该片由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指导,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宗教事务局、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江苏省佛教协会等单位联合策划出品,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江苏汇康集团、南京优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这是一部借助主流传  相似文献   

3.
南京栖霞寺坐落于栖霞山中峰西麓,始建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由明僧绍(号栖霞)舍宅为寺,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栖霞寺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保存的明征君碑、舍利塔、千佛岩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三论宗祖庭南京栖霞寺寒星○蕊心南京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为居士明僧绍和僧人法度禅师所造,距今已有1509年的历史了。据《摄山栖霞寺碑铭》介绍:明僧绍为平原鬲(今山东平原县南)人,于秦始①(465—471)中来游摄山,遁迹山林,高尚不仕,...  相似文献   

5.
王晓映 《佛教文化》2007,(6):118-120
2007年10月22日,民间出版策划人毛文凤投资印刷的《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在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举行"百年重光首发式暨洒净法会"。何谓"百年重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说,一百年前,栖霞寺中兴第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4,(5):104-112
栖霞寺是南京千年名刹。明朝中期,栖霞寺佛教衰微至极。嘉靖三十三年(1554)前后,华严名僧素庵真节应请至栖霞寺,讲经说法近四十年,弘传华严宗学,兼弘天台、唯识、禅宗、净土等宗思想;传法授徒,培养出大批弟子;修建殿堂,创立圆通精舍;开荒治圃,募置长生田;传播佛法,交接官绅士商;到其他各地讲经说法,在五台山修建大林庵。真节讲经说法,弘传佛教,使栖霞寺成为明朝后期华严等佛教讲宗教学的重要基地,推动了栖霞寺、南京乃至全国佛教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一、香港同胞盼望“97”的心馨19世纪中叶,当时的中国清政府为严禁英国在粤倾销其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和抗拒其对中国的侵略阴谋,中英间发生了1839年一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因战争失利,被逼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并割让香港与英国殖民者。从此使香  相似文献   

8.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浮雕乃五代南唐重要的佛教美术作品,对其展开研究不仅可追溯佛教美术的发展概况,更展现了五代南唐时期人物画、建筑画以及山水画的审美风尚,是研究五代南唐美术的重要史料。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初建于隋仁寿元年(601),五代南唐重修。观之八相图中山水浮雕可见其刻画古朴、表现稚拙,实与山水画已高度发展的五代南唐时期风格迥异。通过与五代及早期山水画相比,并结合古文献记载,最终可见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八相图中山水形制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又是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78周年。为铭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中央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9月3日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3日为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南京伦陷,侵华日军在长达6周时间内在南京屠杀了30万同胞,手段极其野蛮残忍,并伴随着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日军的屠城暴行震惊世界。侵华日军侵占南京期间,不仅对无辜的  相似文献   

10.
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到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抗战救国成为那个时期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集体意志,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诉求并付诸行动,形成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抗日的鲜明旗帜。中国的美术家也经历了一场灵魂上的洗涤,在那个烽烟战火不断的年代,他们以抗日救国为己任,高奏抗日救亡主旋律,用手中的画笔唤醒民众斗志,引导人民投身革命,反抗外敌侵略,实现了伟大的抗战胜利。在不断突破自我,形成风格重要转变的同时,也给中国传统绘画的改良带来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6月11日至7月5日,江苏省佛教协会在南京栖霞寺举办第二期寺院中青年执事培训班。26名学员分别来自江苏省13个市县的25座寺院,他们大部分在寺院担任监院、知客等重要执事,有的还是地方佛协和寺院的主要负责人。 这期培训班的课程分三个单元:一、省宗教事务局领导讲授《新千年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外事工作有关规定》;二、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的教师和省佛协的居士等讲授《佛学基础知识》、《戒律学基础知识》、《丛林基本知识》、《佛教史略》;三、聘请南京艺术学…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中,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中国,把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基督教是他们既称心又顺手的工具。香港被占和与此有关的鸦片贸易、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就有传教士的身影踪迹。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8,(12):F0003-F0003
2008年5月18日,由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和爱德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新厂区竣工庆典仪式在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4.
会议报道     
《天风》1999,(1)
1950年9月23 B,《人民日报》发表了由吴耀宗先生等爱国基督教领袖联名发起的《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即《三自宣言》),号召全国基督徒热爱新中国,割断中国基督教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实现独立自主,自治、自养、自传。它使中国基督教改变了“洋教”的形象,得到了社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中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行为,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也给中国天主教会带来了劫难。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中国天主教会在国难当头的紧急时刻,发动国内国外天主教会信徒携手抗日,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在教会报刊杂志上发表宣言呼吁积极抗日抗日期间中国天主教报刊杂志纷纷发表宣言,鼓励教友积极抗日,与日本侵华邪恶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6.
梅康钧 《天风》2005,(5):4-5
南京莫愁路堂敲响了"前事不忘,祈祷和平"的警世钟声。日本侵略者曾在南京残暴地屠杀30多万我们的骨肉同胞,战争使中国及包括亚洲人民饱尝着殖民侵略的苦难,我们今天历史中获得的不仅是反对战争,用行动维护和保障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基督徒我们必须承担维护和保障和平的责任使命。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基督徒沈德溶1937年7月7日,日寇在卢沟桥点燃了侵略战火,企图占领华北全境,我军奋起抵抗;同年8月13日,日寇又在上海发动侵略,遭到我军坚决还击。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基督徒同全国人民一样,在日寇的铁...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人民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热潮中,迎来了新的一年。新春伊始,我们道教信徒和全国人民一样,怀着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崇高理想,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道教》,在这大好形势下创刊了! 万仞不拒抔土,大海不拒百川。《中国道教》将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尽微薄之力。《中国道教》是在创刊于一九六二年的《道协会刊》的基础上改版的。《道协会刊》迄今已编印二十期,主要寄送道教界人士阅览,并送政府有关单位参考,也有一部分赠、售学术研究机关。它对协助政府贯彻宗教政策,开展道教学术研究,以及配合道协各项工作,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这场与百年不遇洪灾作顽强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灾区的基督徒和人民新的一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又将拉开序幕。为及时总结中国基督徒在本次团结抗洪中爱国爱人美好见证,支持在被毁家园重建工作以及修建被损坏的教堂,恢复崇拜生活,中国基督教三自副主席兼秘书长邓福村牧师、全国两会办公室主任陈美麟同工、中国基协副会长兼总干事苏德慈牧师,全国两会办公室胡子明同工,中国基协副总干事兼《天风》主编沈承恩牧师、《天风》副主编梅康钧同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副秘书长徐明涵同工、全国两会南京办事处唐永权同工,分别赴黑龙江、湖北、江西、湖南灾区慰问,以下是他们发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2007年9月22日-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企业伦理与和谐社会"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来自全国伦理学界、经济学界、企业界以及政界等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34篇,围绕"企业伦理与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展开了极富成效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