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审美”是依托当代高新技术传播平台所形成的全新的审美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审美和后现代审美形式,“微审美”具有即时性、杂合性、碎片性等基本特征.“微审美”之审美活动的迅速发展,在审美时空、审美体验、审美类型等多个层面向传统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诱发了美学理论的新变.进而,微审美及相关美学理论建构,为当下美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破执显真,破除对虚妄的自我主体及其对象世界的执著,以回归本然意义上的真实的主体和真实的世界,这是解脱论的要求,也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就审美而言,破除我执与法执,乃是发露真实的审美的人和审美的境。破执断障,意味着生命的解脱,迎来生命之花的重新绽放,把生存世界原本的美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艺术,电影的服装造型设计与服饰色彩运用同样承担着表意功能,可以起到人物性格塑造、电影情节叙事、文化内涵隐喻、电影风格催化等作用,从而向观众呈现出更高的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通过解读2017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血观音》中棠家母女三人的服饰与色彩密码,更深入地理解三位女性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挖掘影片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意境探索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烈冲击尤其是其商业大片的非审美化倾向,中国电影的艺术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电影意境的营造也陷入了两难境地.文化碰撞中的尴尬不容忽视,但民族的艺术精神同样不能放弃,百年的电影发展历程已经证明:有意境的影片,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意境的作品才会历久弥新.电影意境饱含着观众的审美期待,是影片艺术品格提升的必由之路,营造意境,构建有东方意蕴的电影理论等方面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与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钢琴演奏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教育特性,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旋律、调式、风格等都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钢琴演奏与音乐审美心理学所研究的各个要素如审美心理感知、审美心理想象、审美心理理解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审美心理的研究为钢琴演奏教学提供了必要和有针对性的理论基础,并为钢琴演奏教学提供了开放的研究视野及多视角的思维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6.
大众与个人的审美品位分别代表了审美活动在个体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将大众品位和个人品位相结合的新趋势正在挑战传统的"普遍性"审美法则,并日益凸显审美反应的个体差异。存在诸多因素可以调节大众和个人审美品位的相对比例,包括刺激类型、专业性、文化背景、先前经验和年龄等。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的神经机制中,奖赏系统和默认模式网络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审美品位与审美加工模型的理论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和验证。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在拓展审美对象领域、完善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与不同审美加工阶段的对应关系等方向上继续开展。  相似文献   

7.
彭立勋教授是我国新时期审美经验研究领域代表性美学家之一,他提出更新审美经验研究思维方式、创新审美经验研究理论框架、建构审美学完整学科体系、推动中西审美学融合创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等学术观点,对审美学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审美经验特殊心理结构方式和发生机制、西方审美学发展演变和评价、中国传统审美学思想特点和创造性转化等问题提出一系列独特见解,为审美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构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电影《黑天鹅》是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指导的一部惊悚类文艺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侧重于剖析人物的内心。通过审美感知的四个阶段,即宛若转身、侧面与想象、主题显现、韵外之致,能使影片的主题更易通向意义的深处。  相似文献   

9.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融合了后现代的荒诞、滑稽、超现实等喜剧和象征元素,影片通过"姨妈"和其他一些人物身上发生的一个个好玩又真实的故事,鲜明而立体地刻画出了"姨妈"这个普通小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真切地反映了其他一些小人物心酸和无奈的现实生活.准确地来讲它是一部"以喜写悲,欲显其悲"的现实主义影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西方叙事学理论偏重文本内在构成研究和国内叙事批评过份强调文本社会政治、伦理和文化意义解读的倾向提出问题 ,分析讨论了叙事文本意义存在与审美存在的关系、审美对意义的超越等 ,强调了叙事文本的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11.
黄勇 《宗教学研究》2003,(4):110-113
道家和玄学的山林悟道思想,是晋宋之际山水艺术兴起的理论根源。但是,在道家和玄学的美学体系中,山水只是体悟“道一美”本体的媒介,因而它们无法成为激发山水审美意识自觉的直接动力。道教入山修道的宗教实践,使审美主体直接走进了真实的山水之中,成功地把自然山水由悟道媒介转化为审美客体,从而激发了山水审美意识在审美实践中的全面自觉。  相似文献   

12.
《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影片,这一风格的电影在内容和题材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追求影片的记录性、实景拍摄、非职业演员拍摄等,而在电影语言上则是对长镜头的追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突破了西方传统电影的规则限制,给电影艺术带来了崭新的风貌。其强调让电影艺术真实化、生活化对后来的电影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社会中,个人意识依然强烈,但个体价值却受到历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逐渐消解。当代艺术的创作表现语言也受到影响,个人的真实和情感价值正在逐渐贬值,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的真实,以及群己间共同的认知,进而逐渐摒弃传统的视觉审美标准,向理性化、哲学化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14.
影片《为什么生我》,以一对夫妻——陈佐和秦玉娟的感情破裂、离异,给儿子——松松带来的心灵创伤为主线,自始至终把注意力投放在思考和探索伦理道德的问题上,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影片真实而形象地描绘出陈佐与秦玉娟离婚后给松松带来的巨大精神创伤,试图从生活的反面唤起人们的良知,去建立美满的婚姻、和睦的家庭。  相似文献   

15.
赵璐 《美与时代》2006,(10):26-28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较为丰富的理论遗产,其中包括歌唱的审美规律、审美要求以及声乐美的构成等美学问题。中国古代声乐理论萌芽于先秦时期,隋唐时期声乐审美理论有巨大发展;至宋元《唱论》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6.
国内有些论者把法兰克福学派归为"西方现代形式本体论",并把它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混为一谈。诚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尤其是马尔库塞等人,在构建审美形式理论的过程中,吸收了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有关文艺艺术手法的研究成果,同时,两个学派在美学方法论、文艺研究的对象和对文艺社会职能的认识等方面,也具有相似的观点。然而,两个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它们各自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不同,关于文艺形式本质的观点不同,以及理论建构所要破解的时代审美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海报构图设计主要有金字塔模式、大团圆模式、阶段式三种常见的类型。它们都是美术家、设计师以影片元素为依据,进行提炼、加工,创作出来的具有艺术美感的视觉传达作品,既吸引了观众眼球适时地宣传影片,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各种矛盾景观。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一般性理解,对后现代美学问题的批判性建构的考察,首先需区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后现代性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其次通过对传统美学中的本质主义与科学主义理论危机的分析,以及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现代性的审美救赎意向、差异性方法论原则等大量后现代美学相关问题的理论审视,来关注艺术现实和审美实践;最后再通过否定性的提问方式,进一步拓展美学问题的形上之思的可能性,完成审美的批判与批判的审美的双重建构,也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美学的建构提供一种理论可能。  相似文献   

19.
人的生命体是美和丑、人性与兽性、心理性和生理性、审美主义和动物主义、审美的人的自我和动物的人的自我的对立斗争与矛盾统一.关于人类应如何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无论是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或者历史文化名人等,都作了两种本质不同的对立斗争的解读和回答一种是动物主义的弱肉强食论,一种是审美主义的和谐发展论.所谓"审美主义"(也称人性主义),是一种拯救人类与拯救教育的地球村人们的最高理论,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为修齐治平)的最高理论,也是人类为了快乐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理论.只有信仰审美主义.才能战胜动物主义,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美的人类新世界.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与美学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根据美学现实主义,审美观念和审美经验反映的是一系列鲜明的美的事物和生活情状。真正的审美判断所表现的美的事物和生活情状也是真实的。一种美的事物或生活情状就是一种具有真正审美属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有机存在。所以我们说一种审美判断是真实的,就是因为这种事物或事件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