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父亲、母亲、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等等亲属名称的总和被称为亲属制度。不同历史时代的亲属制度都直接准确地反映着当时实际存在的亲属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该时代人本身生产的社会结构,即我们所说的婚姻家庭形态。因此,亲属制度的历史演变还是婚姻家庭形态发展的准确的历史记录。这个原理是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第一次发现的,他系统地整理了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各种亲属制度的资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苏联学者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个人或集体发表了大量著作和文章。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撰写和出版了一些总结性的大型著作。这些著作试图在总结已有成果和概括现代科学和社会实践材料的基础上,使唯物辩证法理论成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完整哲学体系。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正在陆续出版的三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著作及学术界对它们的评价。第一部是以φ·康斯坦丁诺夫、B·马拉霍夫主编的五卷本《唯物辩证法》,其中包括有:第一卷《客观辩证法》;第二卷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正思想凝聚了积极的、强有力的社会政策的许多基本原则。诸如旨在愈益充分和严格地实行按照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分配财富的原则,完善社会消费基金的分配;要求加强对劳动程度和消费程度的监督,坚决杜绝非劳动收入和消除假公济私的企图,要求消除国民经济各领域里工人的同等劳动在物质报酬上的不合理差别;要克服劳动报酬上的平均主义,等等。这些,包括了在分配关系领域确立社会公正的一切基本东西。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1987——1989年度学术交流计划,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弗·阿·巴拉班希科夫,维·阿·科里佐娃于1987年11月26日——12月11日来我国访问。在京期间,他们谈到了苏联心理学的方法学问题。现简述如下。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式。从根本上说,心理学有四种基本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5.
苏联学者尤里·留里利夫谈家庭幸福的所在时指出:家庭中所有最美好的不都源于利他主义,而是共利主义。他认为,儿女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偿还,是违背常理的,这种父母的利他主义和儿女的利已主义的接力赛,剥夺了成年人的乐趣、腐蚀了儿童们的心灵,扼杀了家庭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7日至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筠泉同志和我对苏联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术访问。在这期间,我们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三地的哲学研究所、大学哲学系和一些哲学杂志编辑部,会见了部分苏联学者,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中苏两国学者通过彼此交谈,增进了对各方研究情况及某些理论观点的了解。现就苏联学者对异化、系统方法与辩证法的关系、辩证逻辑及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看法,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学术界对文化学问题兴趣倍增,发表了许多专著和论文,文化理论中的一些迫切问题有些经过激烈争论渐趋明确和一致。首先,确定文化定义的意义准刻范围日益明确,可归纳为:(1)文化的主要源泉是社会人的劳动;(2)文化的“天地”本身包括社会人的活动的各种方式和成果;(3)文化的实质是创造人;文化的最重要成果是人本身;(4)文化史是自然-历史过程,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每个社会的文化是受历史局限的人类活动方式和成果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Sexton 和Misiak(1984年9月)在他们所写的“美国心理学家和国外心理学”一文中指出:美国心理学存在着一种孤立主义。他们建议,美国教授们应该熟悉国外教科书和其它著作中涉及的国外的研究理论和综合材料。在科学院(the Academy of Sciences)赞助  相似文献   

9.
纵观苏联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什么是哲学看法不一。既有传统型的(如,把哲学看作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有目前愈来愈占统治地位型的(如,把哲学看作是“人——世界”多层次关系的系统)。而在不久前,又提出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哲学模式。B·A·库瓦金《什么是哲学》(1989年英斯科版,以下引用此书只注页码)一书集中反映了这种模式的特点。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苏联哲学界对社会认识问题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专著日益增多,涉及面也较广,下面仅就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介绍,供感兴趣的人们参考。一、社会认识的类型苏联学者认为,就一般认识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认识,社会科学认识和技术科学认识三种基本类型。但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科学认识的整体化。然而认识的整体化特征也并非抹煞不同领域认识的特殊性。他们认为,社会认识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特殊关系,依其同人类的不同关系及其与不同活动类型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社会—哲学认识类型苏联学者强调指出,社会—哲学认识类型是社会认识的最  相似文献   

11.
三、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一)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一般特征苏联学者认为,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他们看来,社会并非只是社会知识的客体。在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出现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整体化,这些综合科学既是关于自然客体的知识,同时又是关于社会客体的知识。这说明,按照客体——社会和客体——自然界的原则把知识划分为社会知识和非社会知识并不总是合理的。社会认识是作为对主体——客体关系的认识出现的。社会认识研究的是特殊的客观实在——社会的、历史的实在。主体特点是这种实在所特有的。舍普图林指出:“这里的研究客体是非常特殊的。它把观念的东西和主观  相似文献   

12.
五、社会认识中的真理苏联学者认为,理解社会认识本质的中心问题是,在社会现象的认识中是否存在着客观真理?如果存在,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他们认为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在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和党性、真理和价值、真理和理想、真理和方法等问题之中。 (一) 真理的客观性苏联学者认为,客观真理有不依赖人、也不依赖人类知识的内  相似文献   

13.
内部工作模型、护送模型、相关模型从不同侧重点出发,为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研究提供了各自的理论基础.对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研究有必要多情境、多维度地综合考虑,以期整合、动态地揭示儿童社会关系认知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心理学思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内容非常广阔、丰富。在这方面,苏联做过不少工作。本文是一篇短文,仅只涉及在作者本人看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某些苏联心理学理论著作中有关心理学全局的几个问题。辩证唯物的决定论七十年代,苏联陆续出版“心理学基础”丛书。丛书第二卷“苏联心理科学的发展和现状”(1975,A.A斯米尔诺夫编)是一部最新、最有代表性的苏联心理学发展史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领域,事物间的联系即关系,整个社会是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之网。社会关系的综合就是社会关系体系。社会关系体系由基本社会关系和非基本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基本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基本领域、基本过程及脉络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社会物质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关系模型(SRM)将个体在双方关系中的行为和人际知觉的变异分解为个体和关系两个层次, 适用于研究行为和社会知觉的复杂性和多重性问题, 弥补传统心理学研究中缺乏生态效度的缺陷。SRM的研究设计包括循环设计和区组设计, 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及相应软件可供研究者在处理成对互动关系数据时选择, SRM在心理学各分支领域有各自的应用特点、优点及问题。未来的研究应拓展SRM区组设计的应用、参数估计方法的进一步比较以及向多变量SRM分析转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说:“象国家、宗教、道德等等这些一般的名字,决不会使我们感到迷惑,因为这些名字只是许多个人的现实关系的抽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0页)什么是道德?道德这个迷人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概念,只有从人们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科学的说明。但是人们的社会关系是有不同层次的,有生产关系,有政治关系,也有伦理关系,等等。道德不是别的,它是根源于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交往的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socialrelationship)——已逐渐形成。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虚拟交往的动机、影响虚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社会关系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关系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至家庭研究领域,并在多种家庭关系的研究中加以应用和拓展.在该领域中,社会关系模型主要采用循环设计,将变异分解为个体水平、关系水平和家庭水平的效应,也可以分析个体水平和关系水平的互惠效应,代际内部和代际之间的互惠效应,以及家庭成员的相似性等问题;其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单个家庭效应值的计算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两种.今后的研究可以在体现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三人家庭数据的处理、各效应的外部效度指标以及缺失值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社会关系通常被解释为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又被归结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两个方面,着重论述第一性的物质关系如何决定第二性的思想关系及思想关系的反作用等问题。这些观点,似乎并未对社会关系作专门研究,而只是将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移植过来解释社会关系。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诚然可以看作是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但停留于此,并未形成“社会关系”的具体概念。为能具体地理解社会关系,应着重揭示社会关系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