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梵呗清歌     
这一年来梵呗清歌栏目收到的佛曲与信日渐增多,这是一件大好事。就当前情况来看,不少佛教信众对于佛教音乐的认识还是有局限的。他们往往只承认日常熟悉的作为仪轨用的唱念,而对为弘扬佛法而整理、创作的佛曲则不大能接受。上期本刊劳里写的《有声有色》一文中后面一段话是颇含代表性的。这确实不能怪任何人,佛教要有自己既有宗教性又有艺术性的佛曲还有待努力。我们想在今年的梵呗清歌栏目中为这方面的发展做点有益的事。本期发表了两首佛曲。1《养心行孝歌》佛教提倡报父母恩,行孝极为重要。用歌曲来弘扬这种精神是需要的,但是就词曲来看…  相似文献   

2.
清涼     
今年8月3日,斯里兰卡的维普拉萨拉长老来到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当他看到《佛教文化》季刊上登载的《众善奉行》歌时,立即高兴地唱起来。他唱的曲调虽与发表的谱子近似,却另有一种深幽空灵的韵味。几天后,我见到了给我吟唱这歌的威玛拉那坦尼,对他谈起这件事。他说:‘是不一样。他是按寺院传统吟诵的,我唱的是电台上的佛曲。’这使我想起他曾给我唱过好几段佛教歌曲,确与我原有的寺院佛曲录音不尽相同,他唱的似乎更能沟通凡俗。这说明是经过创作的。西方的宗教音乐中有为宗教仪式而演唱的殿堂吟颂,有信众在教堂参加宗教唱诗班的合唱,也有为表达宗教感情而创作的歌曲。诸如《平安夜·圣诞夜》一类的圣诞歌,舒伯特、古诺创作的《圣母颂》等均属这一类。这些宗教歌曲早已成为西方国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了。我们的群众也同样喜欢宗教音乐,无论是西方的弥撒亚·圣诞歌,还是中国的梵乐、佛曲,都有相当数量的欣赏者。云南省滇南发电总厂有位读者,给本刊来信,表达了一部分青年读者希望能听到佛曲音带,并传唱佛教歌曲的愿望。现代高僧弘一大师曾为传播这种歌曲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他曾应大醒、芝峰诸师礼请亲自谱写了由太虚法师作词的《三宝歌》。1931年间他还曾专门写了一些佛教歌词,让他的学生刘质平等为他谱曲。本期发表的《清凉》就是弘一法师在浙江白湖金仙寺时撰词,由俞绂棠作曲的。弘一法师这首歌词很有意思,没有用佛、菩萨的名号,也没有用明显的佛教术语,但却是一首典型的佛教歌曲,深邃隽永。‘清凉’在佛教中是‘尸罗’(sila)十意之一。尸罗是梵语,意译为‘戒’,但包括多层含义,其中很重要的一义就是清凉。因为身口意三业所引燃的欲火、怒火、无明火,能将修行者的五脏六腑焚作一团,只有戒能止息热恼,故称清凉。全曲歌词用月、风、水来描绘清凉,进一步阐述了佛教大智清凉地的意境。清凉月。《华严经》中有‘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句,歌词中用心地光明来表现这种无我的境界。清凉风。《大日经》中有‘譬如风界除一切尘’句。说如来慧风,涤除一切障盖烦恼,令证涅磐清凉法性。也即前面说到的业罪使人热恼,戒像一阵清风吹去了这种火热。清凉水。《智度论》中有‘人大热闹,得人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又有‘智目行足,到清凉池’句。歌词用清水一渠,涤荡污秽表达了这种意思。最后一句‘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是总的概括。世事无常,但如达到无我的境地明白了究竟无常的深意,便可以得到真常。弘一大师圆寂辞世已50周年,为纪念他,有心人当再唱此歌,聊胜泣怀。也希望作家们能继往开来,使喜欢欣赏佛曲的读者能有更多更美的佛曲传唱。  相似文献   

3.
修行之歌     
主持寄语我常在寺庙里听到播放佛歌,较多的是念诵佛菩萨名号的,所选曲调常常是民间小调,尽管唱者力求庄严,由于这些小调在民间流传甚广,为人十分熟悉,听者很容易联想到原来的曲调与内容,并由此产生不够严肃的想法。用小调配唱佛、菩萨名号,说明我们的佛曲、佛歌急待发展,以适应信众的需求。可是我个人以为小调不太合适,当年弘一法师用西方音乐的曲调来配歌,可能也是想到这一点的。本期发表的佛歌,是晨鸣居士作词作曲的。晨鸣居士曾编辑出版过《黄河文化》,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佛歌,可说是一位热心者。希望“梵呗清歌”栏目能成为…  相似文献   

4.
主持寄语正兴法师与陈卫东先生合作 ,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词 ,通俗上口的旋律制作了《普陀之音》。二位合作不止一次 ,本刊以前就曾发表过二位的作品《为了这一天》。希望他们更多地合作 ,为弘扬佛教文化创作出更多的佛歌。为了推动这方面的创作 ,本栏特征求了几位词、曲家的意见。对词曲作者谱写佛歌的一片诚心 ,我们都很赞赏。同时也希望作者在词上更多地注意形象与内容的贴切 ,紧紧围绕着《普陀之音》的“音”字在表达 ,曲与词在意境和内容上更好地融合 ,旋律上更朴实 ,掌握一定的传统佛乐的韵味 ,这样一定会使这首佛曲更加完善的。囿于篇幅…  相似文献   

5.
田青 《佛教文化》2016,(4):114-117
沧海桑田,曾经在中国人生活中长期存在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心灵的佛曲和充满禅意的乐曲渐渐被现代人冷落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在这一章里,我从大海般浩瀚的佛曲禅音中捞起几颗珍珠献给读者,这里有长期流传在乡间的民间佛曲,也有充满禅意的古老音乐。  相似文献   

6.
从敦煌佛曲看唐代禅宗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曲是佛教世俗化的结果,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唐代尤其如此.敦煌发现的佛曲反映了佛教禅宗在唐代的繁盛局面.禅宗运用佛曲进行传教,受佛教世俗化的趋势推动,也是自身"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禅宗有意识"援儒入佛"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田青 《佛教文化》1997,(3):14-17
去年8月,台湾国纶公司出版了一套佛教音乐专辑《醒世梵音),该套专辑共4片CD,分别收录了北京佛乐团、天津佛乐团、五台山佛乐团、辽宁千山佛乐团、常州天宁寺佛乐团、龙江能仁寺佛乐团及甘肃拉卜楞寺藏传佛乐团演奏演唱的传统佛曲,该专辑因选材精到全面、内容空前丰富、录制特别精美、且“原汤原汁”,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佛教音乐博大精深的本来面目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一问世,便获得台湾“金鼎奖”的提名,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可喜可贺。《法华经·普门品》中说:“梵音海潮音,胜破世间音。”在当前这社会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时…  相似文献   

8.
面对一幅幅劫后幸存的人陆蚣.*中涌起一阵阵难以说清的想法。只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以前有关水陆画的知识已不能说明我目前对水陆画的感受。一位朋友站在我边上,脸上也带着困惑:“这里放的音乐和这画的气氛太不协调了”。他说出了他的感觉,这句话影响了我,让我听到了展厅里的音乐。播放的是佛曲,是用钢琴弹奏的佛乐。以往我很喜欢听的,不过,今天我确实感到不协调。那么应该用什么音乐呢?我想如果放一盘焰口的录音或许好一点。想到焰口我的意识回到了三年前一个冬天的深夜。那时,我在常州天宁寺。殿里在放焰口,我为那一心召请…  相似文献   

9.
衆善奉行     
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一般来说是由梵呗开始的。‘楚’是印度语‘梵览摩’之省略,意思是清净,呗是印度语‘呗匿’之省略,意思是赞颂或歌咏。用汉语唱梵呗,始创于曹魏陈思王曹植,因当时在东阿县的鱼山删治《瑞应本起经》而成,故称‘鱼山呗’。此外还有吴国支谦制的‘菩萨连句梵呗’,康僧会传‘泥洹呗’等。史书记载的佛曲、歌赞名目很多,但由于没有可靠的曲谱记载,很难考定这些曲目的实际音调。现在一般佛教音乐中所用的南北曲调,有些来自唐宋的音乐,大部分系元明之后的。其中包括大量南曲、北曲、明清俗曲,很值得重视。中国佛教徒自古以来很重视佛教音乐,认为它能达到‘宣唱法理、开导众心’的目的,在集众行香时,可起到‘静摄专仰’的作用。这种音乐对于非怫教徒来说,同样可以欣赏,领略佛教文化深邃的含意,产生净化心灵的效果。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斯里兰卡留学僧威马来拉但尼谈起了怫教音乐。他告诉我:在斯里兰卡,佛教音乐极为普及,家家户户都会唱。每天晚上电台结束广播前都由斯国景著名的女高音唱一曲‘者恶莫作,众善奉一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作为一天的告别。说着他轻轻地哼唱了这支歌。曲调优美深沉,令人感动。每天临睡前听着这样的歌,想着这歌词的含意,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一种多么深沉的文化啊! 我录下了他的唱,准备记下谱来介绍给大家。由于他们的曲调不是按十二平均律的,听起来很简单的曲调,落笔竟是那样难!我又去请教北京与上海的专家才记下了曲谱,但都感到颇为不易,很难定准。梵呗进入汉地,至今早已汉化。斯里兰卡是通巴利语的国家,他们的音乐与印度也很相近。我个人以为他们的佛曲一定会更多地保留了印度梵呗的特色。在这里介绍这支歌,是想向有志于佛乐研究的人提供一种参照,希望这声音能有助于探索从原始梵呗到中华佛曲的轨迹,也希望能得到广大歌曲、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或许有一天能听到传唱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不信佛者眼中的佛事,作者于坚是位诗人,自称彻底的俗人,大概指教外人士吧。但这并没有防碍他走近佛陀。虽然他还不能脱俗离尘,但他离佛陀已不远了。不信佛的人,不妨也走近佛陀看看,佛陀的世界很精彩。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证明     
比佛是英国基尼斯啤酒厂的总经理,他在假期喜欢约朋友一起打猎,他对自己的枪法感到十分的满意,经常在朋友们面前吹嘘自己可以打到任何猎物。 有一次,在打猎过程中,比佛却没有命中一只鸟,朋友窃笑着嘲弄他的枪法。 但比佛认为这不是他的枪法之  相似文献   

12.
近期,“祈祝世界和平——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沪两地成功举行,引起了人们对于佛道音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广大读者加深对佛道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本刊约请海峡两岸有关人士,就佛道音乐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带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
近期,“祈祝世界和平——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沪两地成功举行,引起了人们对于佛道音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广大读者加深对佛道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本刊约请海峡两岸有关人士,就佛道音乐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带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近期,“祈祝世界和平——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沪两地成功举行,引起了人们对于佛道音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广大读者加深对佛道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本刊约请海峡两岸有关人士,就佛道音乐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带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5.
近期,“祈祝世界和平——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沪两地成功举行,引起了人们对于佛道音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广大读者加深对佛道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本刊约请海峡两岸有关人士,就佛道音乐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带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近期,“祈祝世界和平——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沪两地成功举行,引起了人们对于佛道音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极大兴趣。为了让广大读者加深对佛道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本刊约请海峡两岸有关人士,就佛道音乐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希望带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法理学界曾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过论战,英国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赫伯特·哈特发表了《法律的概念》一书,形成新分析法学派,另一方是以美国啥佛大学法理学教授富勒为代表,他发表了《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批判对方,成为新自然法学派在美国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8.
本期发表的《不能没有爱》——慈善之歌,没有用佛教的词语,曲调也比较通俗,但我们仍将它视作佛教歌曲选用了。佛教讲慈悲、讲善,这在世间来说是一种很广义的爱。佛说“人生是苦”,娑婆世界的众生在苦海之中相互要讲  相似文献   

19.
主持寄语     
本期发表的《春在枝头已十分》,出自流传甚广的一首女尼《悟道诗》。这位尼师虽不知是何时、何方人氏,但悟道诗写得确实很好,很有禅意。谱曲者是四川广安市的伍光芹居士,伍光芹居士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对梵呗清歌栏目特别热心,常给我们写信并投稿。 前些日子他给我来信,提到自己喜欢哼唱佛教歌曲,并且谱了几首寄给本刊,我把他以往寄来的几首佛曲一起拿出来又看一遍,产生了一些想法。在这里谈一谈,既作为对伍居士的回复,也想与广大读者作探讨。 1999年4月伍居士曾谱写了“悟道诗。集句诗。忍耐歌、走马灯诗、清平调、清…  相似文献   

20.
山色     
主持寄语上期提到今年这个栏目打算整理一些来稿并加以评论,从而引起探讨,推动佛教歌曲的发展。目前虽然已经着手做了一些工作,但限于篇幅还不能及时地将读者送来的稿件发表出来。我们认为佛歌的关键取决于词作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及其表达的手法。在这方面弘一法师作为先驱其影响自不待言,学习、研究他的作品,对我们会很有启发。为此,本期发表了他的《山色》。在这首歌曲中弘一法师以人观山色的意境说明了缘起的真谛,以及一切有为法的虚幻。歌词优美,含意深刻,为曲作者提供了极好的创作条件,可为佛歌词作之楷模。《山色》的曲如何?希望读者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