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是当代政治哲学中最引人瞩目的议题之一。从人类能动性的角度切入这一论辩,可以看到,罗尔斯式的自由主义是建立在自由平等人的道德人格观念的基础之上的。社群主义者对这种人格观念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后期罗尔斯回应了社群主义的批评并进而发展出了政治自由主义的主张。此外,基于拉兹对人类能动性的独特理解,当代完美主义实现了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的超越和克服。  相似文献   

2.
自闭症患者案例对道德情感主义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一挑战,斯洛特采取的策略是坚守自己的立场,质疑这一挑战的真实性。另一些学者则通过将感同身受作理性主义的解释来回应这一挑战。自闭症患者案例对道德情感主义挑战的意义在于将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的特点或者说不足凸显了出来。这一特点就是,道德情感主义的德性与道德动机的产生依赖于感同身受这一心理传递机制,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是外铄的,与儒家德性论主张德性是内在固有的恰成对照。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最早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在不断演变中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教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禅宗。如何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趋势和国际的设计潮流,将禅宗文化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去,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当代家具的设计观念中,"再生设计""极简设计""回归主义"等是禅宗文化中"明心见性""追求本源"的体现。禅宗的家具设计特点,同样主张"天、地、人"的融合关系,主张家具的设计不破坏周边的自然环境,同时能够和环境融为一体,具有自然界中的"本源"特征,讲究思想境界的回归,强调"天、地、人"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当神沉默时     
薛静 《天风》2016,(1):8-9
正经文:诗42:5"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诗篇》42篇的作者在陷入极度羞辱、危险、窘迫的境地时,两次表达自己因缺乏神同在而产生的痛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通篇也没有听到神的回应,换句话说,神回应的方式是沉默。面对人的困惑、渴望、质疑、痛苦,神为什么选择沉默?一、神的沉默,对人是一种"迟延"的等候所谓"迟延",从时间上来说,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当摩西  相似文献   

5.
作为心灵哲学里的一个著名论证,解释鸿沟试图从知识论层面来质疑物理主义.物理主义的一个新近回应被称为现象概念策略.然而,不同的物理主义者对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解也不相同,本文选取的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版本——劳尔版现象概念策略.我将论证,该版本不但能有效化解解释鸿沟带来的困扰,而且能为我们开辟出物理主义的一条新航向——后天物理主义.  相似文献   

6.
潘虹 《孔子研究》2020,(3):93-100
先秦儒家天命思想上承殷周,并经过孔孟荀等儒家先哲进一步阐释与说明后不断向前推进,最终构成了以天命思想为统领、以天德合一为宗旨的宏大思想体系。在对待天命的问题上,先秦儒家一方面承认天命力量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又主张人在将"命"交由"天"控制的同时,通过积极主动尽自己的本分去回应天命,呈现出畏天命、顺天命和制天命的三重境界,灌注了先秦儒家对人与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于今人正确看待生命和命运、理性追求生命价值、积极成就自我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是英语国家近三十年成长起来的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道德思潮,汇聚了当代西方反理论主义、社群主义等多种批判性思潮为一体,力图从道德情感主义的进路回应规范伦理重建和启蒙筹划问题,拒斥传统道德哲学的规则主义倾向。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主要以女性关怀伦理学和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为内容代表,它们在理论上注重经验描述的方法,在价值观上主张"关怀/关心"地行动优先于抽象的道德规则,对"他者"的责任意识优先于对"个体"的权利意识,这些内容主张反映了当代西方在道德理念上的进步。"移情"是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它被当代道德情感论者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反映了当代道德情感论者注重追求道德行为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平等参与和共同受益,以及由此对道德行为者产生的实际心理感受的伦理精神。"移情"的提倡也对当代西方政治、经济等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孕育出一种"移情的文明"之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哥德尔吉布斯演讲中针对物理主义的一个论证,我们称之为"哥德尔析取式论证"(GDA)。除了强调GDA是一个值得分析哲学家重视的哲学论证外,我们还讨论了物理主义针对GDA可能的反驳以及站在哥德尔立场上对这些反驳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验科学领域的诸多理论创新给传统知识论领域的讨论提供了许多可贵的借鉴,也带来一些挑战。泰勒·伯吉就主张,新近流行的关于知觉经验的析取主义方案与相应的经验科学研究方法不相容。知识论析取主义的主要倡导者麦克道尔对此给予回应,他认为,伯吉混淆了经验科学与知识论对"解释相关"的不同理解,而自己的析取主义方案可以免于伯吉的诘难。本文通过对这一争论的细致梳理,试图论证麦克道尔对伯吉的回应是不成功的,但知识论析取主义可以基于对知觉经验的构成性理解,与以具身认知为范式的经验科学研究相容。这场争论为我们理解经验科学研究与哲学理论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其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写作理念,对后人极具启发作用,其《师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