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教育作为现代国家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应的教育改革之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在长期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也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学校公民教育,且教育成果显著,发展至今也比较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将介绍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实施情况,对我国正在兴起的中小学公民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政治伦理视野中的公民教育是基于国家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围绕政府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的社会公共政治伦理教育,它是培育契合国家政治精神和社会公共伦理期待的合格公民之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游  秦燕 《学海》2012,(5):16-19
政治性是公民教育本质属性之一,没有超越于国家的"中性"的公民教育,研究公民教育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普世性"出发。公民教育的内容不是无所不包的,它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主体政治人格的塑造。中国特色公民教育研究过程中必须摆脱盲从心态,牢牢把握公民教育的领导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分别以培养好人和好公民为目标,二者在学术传统、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时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然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差异并不能切断二者之间"天然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必须同时推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而不是以一者取代另一者。"替代论"的问题在于未能全面把握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差异与共生关系。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差异根源于二者理论基础的转向而导致的道德基础的差异。这一差异使得二者对于德性尤其是对于公民德性的理解产生分歧。解决的路径在于证成二者道德基础的同源性,从而使道德教育成为公民教育的基础,使公民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保障。由此,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将在差异中实现共生,共同引导个体以其理性去批判和反思何谓美好生活以及如何追寻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5.
共同体的美好是以相关的公民德性之存在为条件.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正义的德性.和谐社会公民的德性包括恪尽职守、平等、守法、诚信、友爱等道德品质.致力于公民德性的教育,应当是以社会正义而非社会成就为旨归;应当着力关注人的德性的发展;应当使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16-17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公民教育委员会、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召开。会议就两岸四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推行公民教育的影响,公民教育的演变和特色,社会各界对公民教育的理解,在经济急速发展中的21世纪社会推广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两岸四地推广公民教育的实践经验与前瞻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一、关于何为公民教育的理解公民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与公民相伴而生的客观存在,但“公民教育”这一提法或概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很…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和我国台湾学者陈信君编制的学校效能问卷,对30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高级职称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低级职称教师;②省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市一级学校教师,而市一级学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高于区一级学校教师;③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学校效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④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学校认同、责任意识和利他行为因素对学校效能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伦理视野审视中国公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观是随着历史而变迁的实践性语汇,它的发育是一个不断剥离一些限制性变量而又不断生成一些新变量的过程。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当今中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民观?以权利和义务对等的社会主义自主平等型公民观是当今中国的必然选择,它是一种理性契约式的公民观。这种公民观的养成在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可能依然存在着阻力,我们要克服这些阻力就必须坚守一个良好的公民教育观。  相似文献   

9.
龙君伟  曹科岩 《心理科学》2006,29(4):874-877
文章采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对广州市的205名初中教师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学校等级、性别、职称、学历、教龄等背景变量对初中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师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教学效能感在学校等级和职称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与教师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相关,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中的认同组织和良心行为因子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0.
在华人社区推广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是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重大课题.两岸四地的学者和参会人员在公民教育的基本问题、合格公民的培育、公民教育的途径、公民教育的课程设计、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