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心理学发展进行回顾.目的是总结经验,了解过去,把握现在,谋划未来.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重建期、稳步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改革开放30年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学术自由与园家的支持,自然科学研究取向与人文科学研究取向并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以及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相互促进.中国心理学的来来将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的睿智、健康、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潘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简要地论述了潘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思想的演变过程,然后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潘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思想的三大主要内容,最后对潘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思想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高申春  刘成刚 《心理科学》2013,36(3):761-767
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或理想普遍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正是对这个观念或理想的百余年历史的追求和实践,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基本面貌,并决定了科学心理学观念的两种范畴含义及其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整体背景中它的现象学传统或道路与它的科学主义传统或道路之间的对峙关系。历史分析表明,对科学心理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理解和实现,与关于科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探索和理解是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的。以人类思维的理论形态的历史转换为背景,我们发现,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才能真正实现它自身;但主流的科学主义传统则要把心理学实现为自然科学,由此实现的科学心理学,只能是对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岚  申荷永 《心理学报》1998,31(2):219-223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在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民其分析心理学的体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汉学字维尔海姆,以及通过《易经》和“道”,分析与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 关系,阐述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  相似文献   

5.
去年12月,王登峰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他报告的题目是“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模型”,内容包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研究所遇到问题和取得的成果。他的报告内容丰富,很有启发性,深受听众的欢迎。报告后他向我谈起,要把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出版,并请我为他的书写序,我欣然地答应了。临走时他把已发表和尚未发表的10篇论文拷在我的计算机里,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中国心理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今中国心理学在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影响下,仍存在不以人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还原论和机械论等局限,这导致中国心理学在服务中国社会现实问题上存在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两个结合”,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为我们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心理学在面对中国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必须认识到人具有生物、心理、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维复杂属性,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回答“什么是人”的根本问题,人的心理与思想、人的属性及其发展、现实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等问题。重构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根本遵循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当代中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是指从有文字的记载开始(殷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绵延三千余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毛泽东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在这浩瀚的典籍中,有着许许多多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资料可随我们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追踪文化研究历史,探究对当今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启示意义。方法:整理和回顾心理学史上关于文化的研究及文献,并对各阶段的文化研究进行评述。结果:文化在心理学史上经历了坎坷多桀的命运,文化在各阶段的不同遭遇与研究者们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密切相关。结论: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是当今文化心理学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还附加了学术边陲地区特有的学科追赶焦虑。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应突破科学至上的观念束缚,致力于发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人文主义导向的心理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心理问题,并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0.
刘元  范翠英 《心理学探新》2011,31(2):118-121
进化心理学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三种新取向之一,提出了一些新的心理学观点与研究方向,但其理论本身体现出了一种悲观主义色彩。例如在对男女两性在伴侣选择和婚姻维持的心理行为机制的探究上体现出的一些人类高级情感,如爱情的缺失。文章探讨了进化心理学理论中悲观主义色彩在其主要理论假设中的体现,并简要地将其与另外两种取向———后现代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进行了对比。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进化心理学的反思,以推进心理学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化:我国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源头主要是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近代科学 ,其学科危机亦主要是由于盲目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的人性观以及方法论所致。我国心理学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 ,就必须加强文化分析的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 ,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即心理学的中国化之路。这样 ,我国的心理学便能在东西方两大文化的浇灌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立教授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心理学的一代大师.陈老具有一种极为可贵的开拓创新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陈老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开展我国可持续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持续发展指利用世界资源满足人类的适当生活质量的生存.它关系到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现时存在和未来延续,关系到国家兴亡、社会进步和世界安宁.当前,可持续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有6大课题(1)人的环境知觉、知识和评价;(2)环境烦扰、危险知觉、压力和生活质量;(3)环境研究中的认知、动机和社会因素;(4)可持续发展行为、生活方式和组织文化的概括化;(5)改变非可持续发展行为模式的方式和方法;(6)支持环境政策的形成和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全球化的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心理学或心理学全球化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新取向。它产生的基本动力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主流心理学的局限以及本土心理学的兴起,其基本目标是研究全体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力图建构起最具统合性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心理学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需要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进理论建设;以新时代社区心理建设为场域,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构建新时代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路径,助推人民共同富裕。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社区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需要关注新时代社区发展中涌现出的新问题,提出解决中国社区发展问题的中国办法和中国方案,努力推进中国社区心理学新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燕国材 《心理科学》2002,25(4):385-390
本文就中心史研究的方法讨论了三个问题: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文主义取向的统一,外在逻辑原则与内在逻辑原则的结合,“挖掘、整理”方法与“解释、建构”方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Miki Takasuna’s paper on “Proliferation of Western Methodological Thought in Psychology in Japan: Ways of Objectification” offers many significant clues for reconsidering the history and unity of psychology. Its treatment of the reception of psychology in Japan hints at the relevance of the models of the subject for psychology—including the allegedly “official” psycholog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uggest such reconsideration, on the basis of a distinction between psychology-importing and psychology-exporting countries, and provide a reflection on the cultural problems of assimilation by the latter of a discipline advanced by the former. This perspective leads us to acknowledge the existence of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programs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different social realities. Also, an indication is offered of several possible levels of analysis of such programs, which are seen to be relat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psychology as the science of modernity.
Enrique Lafuente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本土化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本文重点讨论了杨国枢提出的心理学本土化的“本土性契合”判准的含义,并举出两个引例对此一判准进行说明和解释,最后提出了对心理学本土化及“本土性契合”的几点思考,指出心理学本土化应该研究不断运动变化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对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具体方向和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学史教学应成为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对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和提高心理学理论素养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心理学史教学要探询古代心理学思想家的心灵智慧,把他们的思想活化,与我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要通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使师生之间就某些学术问题展开讨论,做到相互启迪,教学相长。心理学史教学的改革要加强学生哲学功底的培养,加强中西方思想的融合贯通,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有目的地培养心理学专业的理论人才。  相似文献   

19.
彭彦琴 《心理学报》2007,39(4):754-760
与西方心理学以科学主义为主体的“由下至上”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国传统心理学探究走的是“由上至下”的研究路线,即从心理及精神层面最高端入手,强调心理的道德与理性层面,故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现代新儒学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典范,具有心理学研究“另一种声音”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现代新儒学研究背景及思路的展开,呈现出以传统心理学思想为深厚根基的中国近代心理学的独特个性与自信。这是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心理学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Counseling psychology (CP) emerged in the US as the result of the convergence of a number of trends in early applied psychology, a number of social factors,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e offer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in the US, focusing on key events that have helped establish and shape the profession. Struggles over the definition of CP as a specialty and its relations with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are discussed, as are matters related to the licensing of CP practitioners, and the profession’s relationships with counseling-relate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The edu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CPs, the profession’s core values that affect both training in and the practice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and the settings in which CPs work are briefly described. We close with a discussion of several of the challenges facing CP as it is organ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in the 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