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纳粹行将就木前夕被盖世太保秘密处决的潘霍华是没有殉道者时代的殉道者。神学家潘霍华对于今天的教会来说,不仅仅是一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神学遗产仍然对于现今的神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生平与他的思想是一致的——他所活出来的正是与他所领受、所坚持的信仰与神学是完全一致的。本文以潘霍华的《追随基督》中的神学要点作为研究的内容,概略性阐述了潘霍华写作该书的历史背景与写作目的。文中分析了潘霍华驳斥当时在德国基督教中广为流行的"廉价的恩典",提倡"重价的恩典"的神学理念,理清其背后重要的神学思想的出发点与基础——基督论的教会论。展开分析潘霍华在《追随基督》中有关"基督作为教会团契存在"、"基督界定基督徒与基督徒团契的生活"、"十架神学"、"基督徒的生活",以及"重价的恩典",这几方面重要的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枫 《世界宗教研究》2012,(3):81-91,194
本文以冯至诗作为例,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折射出的基督教浪漫主义思潮。本文认为:情感与想象力是连接二者的桥梁;独特的抒情风格与气质使冯至诗作与基督教浪漫主义话语产生了若隐若现的关联。由这样的一种关联,能够回溯至欧洲浪漫主义诗人与神学家们在构建"诗化神学"时的一些追寻与思考,本文据此提出:神学不必局限于高堂讲章,神学完全可以以诗意之思去开启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3.
《天风》2005,(4):56-56
·普世教会举行神学和解放的世界论坛 1月21日至1月2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80位神学家在巴西的愉港(Porto Alegre)举行了关于神学和解放的世 界社会论坛(World Social Forum)。论坛的主题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此 次世界社会论坛由世基联和几个拉丁美洲的普世组织合办,为明年的世基联大会作准备。明年2月世基联大会 的主题是"神啊,在你的恩典下改变世界"(God,in your grace,transform the world)。巴西圣公会的Or lando Santos de Oliveira牧师说:所指的另一个世界,不是超出现在的,而是现在我们存在的世界,他强调 要把神学应用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我们要在处身社会中,使新宗教和社会运动对话。"古巴的基督改革宗长 老会总干事Ofelia Ortega牧师强调在改变中,人需负的责任。她说:"我们的任务是完成神的爱,而神的爱是基 于恩典和改变世界的正义。"她把世基联的主题略作改变来表达她的看法,变成为"神啊,在你的恩典下,帮助 我们顺从你的呼召,成为改变这世界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当代基督教神学家尤德尔的基本生平、再洗礼派历史与神学概况以及尤德尔的代表作《耶稣的政治》一书的评介,可以看到脱胎于再洗礼派的反君士坦丁主义思想的尤德尔的和平主义神学乃以"顺服"、"革命"、"合一"与"终末"为基本元素构建而成。"激进"与"革命"的特质让尤德尔的和平主义神学饱含张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以"反君士坦丁主义"理念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激进改革派神学家尤达及其耶稣政治的伦理观,展开对激进改革派神学的介绍与阐释,提出激进改革派神学以反君士坦丁主义为基本理论预设,强调自由"联合体"的教会观、宣告以"上帝国"对抗"基督教王国"的终末论、门徒伦理及和平主义等观念,是一种独具伦理性、实践性、教派性、民众性与批判性的神学建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新正统派神学做了简单的梳理和介绍,并重点阐述由神学家巴特开创的新正统神学在历史发展中并未保持其原初思想。新正统神学在不同的神学家手里,不同的文化处境、不同时期里形成了神学家各自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于教会神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通过解读"圣事是一种标记"和"圣事要借助于可感事物和话语",将圣事源自于天主的"奥秘性"与开放给人的"标记性"结合起来,强调了圣事指向人、适合于人并最终圣化人的属性。以这一圣事学说为基础,天主教的圣事神学指导天主教信众构建起了以圣事为中心的宗教信仰生活,发展出了丰富的圣事礼仪文化,从而显示了托马斯·阿奎那这一圣事神学深刻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9)
<正>任何神学思潮都是一种回应"当下"的神学。任何神学都离不开具体的处境,中国神学也不例外。赵紫宸在其《神学四讲》中曾清楚地指出,中国神学家不能在真空中做神学,而只能在具体的处境中做神学。离开了自己生存其中的具体的历史一文化、社会一政治处境,中国神学家就无法真正进行中国神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江庆心 《哲学动态》2005,14(4):49-53
詹姆斯·穆迪·古斯塔夫森(James Moody Gustafson,1925~ )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基督教伦理思想家之一.[1]1955年在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爱默里(Emory)大学从事神学伦理教学与研究,长达42年.退休之后,古斯塔夫森继续活跃在基督教伦理思想领域,从事伦理学研究与写作.作为伦理学家和神学家,他从一开始就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问题,从科学、神学、伦理学、哲学等学科交叉渗透的角度,致力于道德原理、公共选择与公共行为,以及具体领域的伦理思想研究,坚持从上帝中心的视角(theocentrism)对神学伦理传统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灵修神学是一门着重"内在"的神学和有"个性"的神学,"内在"反映其教会性,"个性"反映其在处境中的独特思考。教会性和独特性应该是神学必须具备的要素,也是基督教中国化思考中必须具备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中世纪三位灵修神学家的思想,他们都强调"爱",可称为"爱"的灵修神学传统。我们将从他们的思想中探讨一下神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