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泄”有市受了气,如果郁闷在心,对身体是不利的,应该发泄出来。鉴于发泄的现实需要,聪明人发现了商机。成都、武汉、南京等地出现了发泄屋,向客人提供发泄服务——只要你出钱若干,就可以对一个人拳打脚踢,发泄心中的恶气。南京“旭日东升”酒吧提供六七个人,你爱怎么打就怎么的打,让你发泄。来这里发泄的人年龄都是20-30左右,以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2.
有句俗话:“人活一口气。”意思是说人活着都靠这口气,有了这口气在阳间,咽了这口气就要下黄泉。人没有气不行,但是这气一旦多了也不是好事,如果憋在心里也会出问题的,所以心中有气就要发泄出来。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人的一言一行都受其心理活动的支配,人的心理活动既有共性一面,也有个性一面。人与人之间心理活动的个性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人的个性是独特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根据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无锡市市政管理处工会主席韩志云同志多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化解了不少矛盾和纠纷,这里选取四则案例。一、对发泄型心理者,要以冷静的头脑和较强的逻辑分析说服工作对象。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了反革命暴乱,处里部分职工由于对物价上涨及党内不正之风的不满情结与新闻媒介的错误导向和美国之音的恶意煽动不谋而合。这些人乘此发泄不满,客观上成了谣言  相似文献   

4.
有句俗话:人活一口气。意思是说人活着都靠这口气,有了这口气在阳间,咽了这口气就要下黄泉。人没有气不行,但是这气一旦多了也不是好事,如果憋在心里也会出问题的,所以心中有气就要发泄出来。说实话,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气的?但生出来的气却是有害气体。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  相似文献   

5.
几天以来,一直被一些小事搞得好不愉快,也有那么一股怒气,积压得久了,总想发泄出来,却不便向人发,因为怒气中的发泄常常带有很大的杀伤力。 一时也想不起可与哪位谈谈,就索性坐在久违了的电子琴前,弹起了自己喜欢的歌曲,也让那不愉快的情绪与它的能量在歌声与琴声中慢慢减弱。 美妙的歌声让自己好开心,我突然想起一位神父讲过的话:要有面对孤独的能力,要能孤独地去面对生活,但不是孤单。 是的,在人生境遇的许多时候,人常常是孤独的,要独自去面对生活的挑战,特别是献身于天主的修道人。我们生命中的日日夜夜、年年岁岁为了…  相似文献   

6.
丹麦著名漫画家皮特斯脱鲁普曾创作过一组题为“一物降一物”的漫画。第一幅是一个总经理模样的人正在训斥一高级职员;后者回家把气出在妻子身上;妻子把受到的委屈一古脑地发泄给她的女儿;女儿因心境恶劣为小事打了她男友一记耳光,男友无端挨打就怒踢一条狗;这条狗反过来把那位总经理给咬了。漫画中的发泄形式虽然显得简单粗暴,缺乏修养,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都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发泄的表现。由于这种发泄将自己的烦恼转嫁给他人,当然也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道”是什么意思?人们议论得很多。有说是规律的,有说是法则的,也有说是自然和社会之外的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的。等等,等等。这些都有道理。从仓颉造字的本意来说,道:只是路的意思,而且那个路还是水路,船在水上行就是道。如果拿人的身体来打比方,那么人的血管就是一条水路,血管畅通,人的营养和吸收的氧气能够到达人体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那么,这个人就是健康的人。反之,在脑子里不通了,那就是心肌梗塞,心不跳,抢救不过来,就会死掉。如果拿社会上的事情来打比方,那么十年改革。  相似文献   

8.
你能信任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两端的人互相发泄了生活的压力和时社会的不满,得到了一种解脱,但主人公因为“人心叵测”,或者是城市人特有的警惕和防范使“我”惊恐万状,一系  相似文献   

9.
为人处世不可傲慢,摆出让人仰视你的姿态,这样你会把自己逼上绝路。我们都知道,凡是有宠可恃的人,必然有某种资本:或者和有权势的人物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或者立过什么大功,或者具有某种为权势者所赏识的特殊才能。  相似文献   

10.
一一位同时是精神病理学家 ,又是德国存在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卡尔·雅斯贝尔斯 (KarlJaspers 1883 - 196 9)认为 ,人必然是一种处境中的存在 ,处境是不能摆脱的 ,人总是为某种处境所限制 ,除非你从一种处境进入另一个处境之中。所谓处境 ,乃是指人的实存状况的某种现实关系 ,它对人的活动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处境有内外两个方面 ,既包括外在的环境 ,也包括人所处的某种特殊的内在精神状况。他又认为 ,有四种边缘处境 :死亡、苦难、斗争和罪过是人不能避免的 ,它们对于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所谓边缘乃是实存的边缘或限界。人…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赞歌     
房赢 《天风》2003,(1):46-47
人的一生之中,有许多个“第一次”是令人难忘的,无论是第一次的某种经历,还是第一次的某种感受,都会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听到过许多美妙的诗歌,也都曾被一些诗歌所深深地打动过,在我的生命之中,我也曾听到过许多动听的歌声,也有过一些感动,但直到有一次,当我在一个贫困的山区,看到一群不识  相似文献   

12.
功利的洞穴     
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和功能的一种基本表现。人作为主体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总是为了取得某种功效,获得某种利益。因此,不少哲学家把功利看作是推动人的活动的动力和评价人的活动的标准。功利同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至为攸关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的各种意义的存在便是虚假的、非现实的。在哲学史上也有一些哲学家把功利和道义对立起来,表现了一种重道义、轻功利的倾向。比如汉儒董仲舒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倡导,宋明道学家有“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无形中每个人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学表明:人在倍感压力时,宣泄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会精神紧张,严重的会有各种其它症状……于是,一个新鲜场所——“发泄吧”,新鲜出炉。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人们在遭遇尴尬时一种勇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花前看鱼游     
正花前看鱼游,人在花前,鱼在水中,有花,有鱼,有人,有水,一个"看"字,让这一切缀联了起来,关键词,其实就是人有闲,有情怀。闲,不等于有时间,如同通常人们所讲的没钱,多指的是没"大钱",或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平、不满,也可能是不安于现状的一种躁动。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个人的心境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理想需要跟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否则,便成了妄想。人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有人在经营“发泄吧”1.南京的“发泄吧”南京首家“发泄吧”在丹凤街开业,引起不少市民的兴趣。该发泄吧设有一个密闭房间,里面布置着音响及一些人和动物充气模型,还有一个仿真橡皮人,发泄者可以拳打脚踢或砸摔模型及道具,音响同时模仿出求饶  相似文献   

16.
梦的启示     
人在熟睡之后往往要做梦,依据弗洛依德的观点,做梦是人的潜意识活动。人的潜意识,实在不好捉摸,它或许产生于人在现实处境中的某种感受,或许完全出自于一种联想,抑或是毫无根据的妄想也说不定;也或许是人的大脑在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混乱的思维,更可能是人在受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卑心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期是最不知忧愁的时期,也是忧愁最多的时期,是最不知天高地厚的时期,也是最容易消沉自卑的时期,大学生是时代的幸运儿,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有较强的自信和自尊,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某种自卑。笔者曾对我校一年级和三年级的99名文理科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其中有50人(占  相似文献   

18.
个人主义在中国人眼里是贬义词,即自私自利,对他人漠不关心。西方人认为“个人主义”是另一个含义,是好事。并不妨碍集体主义。每人身上都有某种潜能,社会应创造条件,使他们的能力和才华得以充分发挥,个人利益和兴趣得到发展,同时也促使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知者明     
正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古希腊神庙也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叔本华认为,人有很多器官,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需要,当需要满足后又产生新的需要,所以人的需要永远不会满足。他认为当人的某种需要被暂时满足后,会有一时的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感会转瞬即逝,人便陷入痛苦和  相似文献   

20.
一个具有某种深度的独创思想不仅应作为最稀有的事物之一,而且也是最难以吸收的。在事先就可以断定,一篇短短的介绍只能把这个思想泄漏一下而已。所以,我们的工作事先就已注定了是要失败的,不过我们又不得不试一试,因为要不然一个人的思想又怎么能传播呢?事实上,一个人很可能只为了不甘自居于无知而希望泛泛地知道一个盛名所意味的东西:但是如果这篇论文给读者尝到的小小的滋味——譬如装在瓶子里、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